首頁 > 散文 > 親情友情散文 > 肥鄉隨記

肥鄉隨記

手機:M版  分類:親情友情散文  編輯:得得9

  一

  已經過去整整半個月了,我一直想為家鄉寫點東西,一直靜不下來,就覺得心裡拖欠了別人的債。其實並沒有人要求我去寫。

  應肥鄉縣的文友們邀請,9月25日,我跟隨趙雲江先生,張記書先生和劉秀君女士一起前去肥鄉。

  肥鄉是我和記書兄的家鄉,我倆自然熟悉。而雲江和秀君都是第一次到肥鄉,他們對肥鄉的人和物相對陌生,也很感興趣。

  路上儘管有我和記書兄介紹,可肥鄉文友的熱情依然出乎雲江和秀君的意料,其中原因我覺得還是這兩個人知名度高,有點名人效應。

  這些文友我大多熟悉,像王平朝兄,逯尚林兄和唐雲兄是我在肥鄉工作時的老領導,程榮生和段國瑞二位是我的老師,張國文,呂軍,李京臣,韓志剛,王慶堂,張保存,劉永清等,都是我曾經在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和好弟兄。這些人基本上就是肥鄉縣文化藝術的最高代表了。

  平朝兄身為縣級領導,手中的畫筆至今不輟,時有新作,而且越發老到成熟,已頗有氣象;看了他的畫展,更是感慨:一個縣級幹部,在別人忙於人際交酬時,他卻把作畫作為打發閑暇時光和修身養性。呂軍,李京臣,韓志剛,也都是單位的領導,呂軍的詩歌,李京臣的書法和散文,韓志剛的漫畫,都出手不凡,屢有收穫。

  現在的生活豐富多彩,消磨時光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不一定強求每個人都遵循固定模式,但至少要有益,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八小時之外更應如此。至少,我這幾個弟兄做到了,所以他們受到了邯鄲市作協主席趙雲江先生的稱讚。

  二

  肥鄉自古就人傑地靈,趙國大臣肥義曾封地於此,故得名肥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的墓地就在縣城不遠的東南方向。北宋時有“聖相”之稱的宰相李沆是肥鄉縣相公庄村人。元朝時深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集名醫、名臣、名儒於一身的竇默,就是肥鄉縣城西村人。明清和民國時期肥鄉都有名人出現,不再一一羅列,怕別人說我王婆賣瓜。

  現在,人們的觀念變了,許多名詞也都隨之改變,比如,原來的“投機倒把”,現在叫頭腦靈活或“有經營頭腦”。原來的“搞破鞋”,現在叫“婚外情”,這一變就曖昧模糊多了,既然有婚內情,相應也可以有婚外情,人是感情動物嘛,貓狗二八月還到外面叫春呢。原來的“拍馬溜須”,現在叫“密切聯繫領導”。所以,許多人在變化中變質了。所以,修身養性已經成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或缺的硬件。

  所以,肥鄉文友們的修身養性方式是值得學習的。當然,業餘時間看書學習,體育鍛煉,甚至上網,也都是好方式。

  三

  肥鄉雖然是我的家鄉,我曾在縣裡工作了六年,這裡有我許多親朋好友和同學,至今我還與他們保持着聯繫。可我回家鄉並不多,清明節和陰曆十月初一回去給父母燒紙,春節回村裡給親友拜年,就這也是來去匆匆。

  過去肥鄉人說到家鄉,總是很自豪:又肥又香。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肥鄉發展有些緩慢,就說:又瘦又臭。近幾年來肥鄉發展進步較大,我有切身體驗,以前雨後道路泥濘不堪,不敢開車回家,現在油路修到村裡,雨雪無阻。以前鄉鄰們來邯鄲一趟很不容易,現在從家門口坐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到。過去村裡連個固定電話都沒有,現在不但有固定電話,村裡的年輕人大多有了手機,他們的手機款式比我的都好。家家都是磚房大屋,家家都有現代化的家用電器。我結婚時買輛自行車就覺得上檔次了,現在家用電器不說,嫁妝有電腦,有的還有汽車。

  變化最大的是縣城,記得八十年代初期,省委宣傳部在肥鄉召開一個會議,許多外地客人順着309國道一下子跑到館陶,他們不相信從眼皮子底下過去的就是肥鄉縣城。1988年我離開肥鄉時,縣城灰禿禿的,依然跟一個村子沒啥區別。現在的肥鄉縣城真是今非昔比了。新開的幾條街道寬大敞亮,兩旁的樓房整齊氣派,到處都是花草樹木,空氣清新宜人。

  國慶節與同事去館陶路過肥鄉。同事忍不住感慨:東部這幾個縣,數肥鄉縣城漂亮。聽了這話,作為肥鄉人我心裡也很高興,回邯鄲我對妻子說:有機會咱回肥鄉買套房,退休了回去住。妻子說距離邯鄲有點遠,不方便。我說,肥鄉房價比邯鄲便宜三分之二,咱把省下的錢買輛車。再說肥鄉距離邯鄲才六十里,開車最多半個小時,比在北京的長安街走一趟還快。

  昨天與幾個老鄉相聚,我談了縣城的變化,有一個卻反駁我:比西部縣差遠了。我說:西部發展快不假,可你注意他們那兒空氣沒有?他們那兒有煤炭礦石,有資源,肥鄉有嗎?喝完酒回家我還在想,肥鄉還是按自己的路子發展好。有工業不是壞事,但要處理好,處理不好就是一把雙刃劍,在得到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污染,那樣很可能會遺害子孫。

  所以,“人傑“和“地靈”都環保才好。

您正在瀏覽: 肥鄉隨記
網友評論
肥鄉隨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