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二、貨郎-撥浪鼓

二、貨郎-撥浪鼓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小景

  “通通通通”“咚咚咚咚”,撥浪鼓聲一響,孩子們歡呼雀躍的跑出大門,蹦跳着奔走相告“豁狼來了”“豁狼來了”(小時不識字,呼作平聲輕聲,何以謂之“豁狼”呢?百思不得其解,也就囫圇這麼叫着,識字后才知是賣貨的郎官兒)。俏媳婦、老婆子也抿了頭髮,整了衣襟,踱出門檻兒,紅家的小黑狗也跑出來衝著貨郎“汪汪”着。

  貨郎老頭兒,個子不高,黝黑清瘦,彎腰駝背,推了他的木頭推車,載滿琳琅的貨品走街串巷,搖着撥浪鼓兒,招攬着老人孩子們。他停下車,拿下搭在脖子後面的助推帶,再拿下掛在車把上的杌橙子,坐着擦汗。

  孩子們一哄而上,把貨郎老頭圍在中間兒。有伸手要玻璃球兒的,有要糖豆兒的,有要皮筋兒的……貨郎老頭忙不迭了,伸出手臂一劃拉,把孩子們的小手兒撥拉一旁,“一個一個來,甭着急,排好隊,有糖豆吃。”孩子們聽說有糖豆賞,便乖乖排成一隊,小黑狗也安靜地歪着腦袋瞪眼瞧着,搖着尾巴。

  勇子拿一大把牙膏皮,換了五個玻璃球兒,紅心兒的,黃心兒的,綠心兒的,藍心的,紫心兒的,花花綠綠,明晃晃,亮晶晶。這回可有的彈了,高興地他趕緊一把裝進了褲兜,走一步,嘩啦嘩啦響。

  葦子姐要皮筋兒,五顏六色的十多根兒。小紅要發卡,她挑來選去,拿不定主意,最後選一個粉紅色的,正合她的名字。立馬夾在發間,美的她直竊喜。

  我們家還沒有刷牙的衛生習慣,所以家裡沒有牙膏,自然也沒有牙膏皮來換東西。只能拿舊鞋子,破棉絮來。上回貨郎老頭來我們這兒,就想要那面溜光的小鏡子,只因沒有足夠的破爛兒,也沒有得到,煞是敗興。這回翻了半天,才找到一些破鐵頭。老頭勉強換給我一面圓圓的,鑲着綠邊兒的小鏡子。終於,我也可以像李家的燕子那樣,玩照太陽的遊戲了,好好晃晃她的眼睛。我雀躍地往牆上照着太陽,一會兒照成圓圓的,一會兒晃成一條光線。

  貨郎老頭兒賞我們一人一顆糖豆,我們吮着糖汁兒,各自玩耍去了。婆子媳婦們也圍攏來,要些針頭線腦兒,回頭繡花兒,納鞋墊兒。

  貨郎一邊兒挑選着大人們要的東西,一邊兒和他們談笑風生。他一路搖鼓賣貨,也一路兜售着撿來的奇聞異事。

  人們逐漸散去,貨郎彎腰低頭搭在脖上車帶,兩手抓緊車把,起身離開,漸行漸遠,不一會兒,撥浪鼓又搖響了……

  在那個物質貧乏,公社百貨店稀少的年代,貨郎便成了一個流動的百貨店,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貨郎一來,老家的街巷節日似的熱鬧。男女老少,貓兒、狗兒,歡聲笑語。

  宋代李嵩在貨郎圖中就描繪了這樣的場景:貨郎肩挑雜貨擔,不堪重負的彎着腰,歡呼蹦跳的兒童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貨擔上物品繁多,不勝枚舉,從鍋碗盤碟、兒童玩具到瓜果糕點,無所不有。那些眼花繚亂的貨品,雖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但卻真實地記錄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南宋市井生活熱鬧淳樸的一面。

  今天,偶爾還能聽見幾陣賣豆腐的梆子聲,收破爛的吆喝聲,撥浪鼓的聲音早已消失在都市的喧囂中,湮沒不聞了,但一絲絲溫馨的情愫還會不時悄然湧出腦海,瀰漫著,蔓延着。

您正在瀏覽: 二、貨郎-撥浪鼓
網友評論
二、貨郎-撥浪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