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漁樂童年

漁樂童年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pp958

漁樂童年 標籤:童年的秘密 童年

  帶兒子出外郊遊,他最喜歡的就是用小網子撈魚了。蹲在水邊,一手舉着網子,靜靜的盯着水裡,冷不丁的一下,把網子伸到水裡,然後煞有介事的用力撈上幾把,猛的提起來,瞪着兩隻眼睛,把頭伸到網裡仔細的尋找一番。偶爾也能撈上幾個小魚、小蝦,或是沙里趴之類的,便興奮不已。他這個辦法,見效甚微,卻樂此不疲。勞動所得,便帶回家養起來,大多三天、五天就死掉了,然後傷心的把它們埋掉。最心儀的一隻小螃蠏,養了有一年多了,仍然活着,便成了難得的寵物,放學后,自然要侍弄一番。爺倆因此常被媳婦嘲諷,說是“打魚摸蝦餓死一家”。

  兒子這一“愛好”確也有點遺傳因素。老家的村子在水庫的上游,有條小河從村西邊流過。每逢夏季,大雨過後,河水漲起來,下游水庫的魚就會逆流而上,吸引着村裡的老老少少去河裡撈魚。有很多是有“專業”設備的,用葛條編的魚簍綁在腰間,穿着齊胸的防水褲,有晚上出來的,還會帶一個不知從那裡淘來的礦燈。最讓我羨慕的是他們的魚網,那並不是買來的,是用細細的尼龍繩織出來的。

  織網是個技術活,一般人來不了,村裡也沒多少會的,織一個網要幾天時間,心靈手巧又有閑的人才行。織網的主要工具是一個扁平的竹籤,一頭削成三角,一頭削成倒“山”形,可以根據需要用不同寬度的竹籤織出網眼大小不一的網。織好的網有立網、撈網之分。立網要下到水裡,一般用在大水面或深水區,長有十幾米、幾十米的不等,下好之後,回家吃飯或到地里干一陣子農活,再回來起網或者下到水裡順網摘魚,這是深諳水性的大人才用的網。我所羨慕的是撈網,因為要織出網兜來,估計技術難度較大。撈網織好后,兩邊綁上長短、粗細差不多的竹桿作為網桿,下面墜上鉛墜就可以用了。網的大小因人而異。下河時,把網子卷在網桿上,扛在肩上,感覺很是威風,如果在路上遇到,總是要搶着幫人扛一會的。撈魚時,兩手各持一根網桿,一左一右分開,或卡在水流上,或遊走在水裡,網的下面有鉛墜,網子自然沉在水底,順水形成兜狀靠在腳或腿上,有魚入網就能感覺的到,然後,兩根網桿快速併攏抬出水面,魚就在網裡了。可惜的是,至今我都不能擁有這樣一個網子。大概沒有人再願耗費時間去織了,或是技術失傳了吧,後來見到的多是些用細密紗網改制的,總感覺有些業餘。

  大雨或水流急的時候,母親是不會讓我們去撈魚的,只有天晴了,水流小了之後,才會允許去瘋一陣子。那時,就會約上幾個小夥伴,各帶了自己的漁具,赤條條的飛一般沖向河邊。夥伴們的漁具五花八門,用紗網做的就是很“高檔”了,大部分都是現成工具,家裡有什麼就用什麼,笊籬、籃子、篩子齊上陣。到了河裡,就各顯神通,有經驗的專撿草叢、石縫裡去,更多的是無目的的這兒掏掏、那兒撈撈。有時,大家一致認定一個水坑可能有魚滯留其間,就會齊心協力堵住水坑,把水澈干,多數會有幾條魚的。曾經最大的收穫是一條約十五、六公分長的鯽魚,就是用澈干水坑的辦法抓到的,回家的時候,本來也應該是飛奔的,但因為這條魚,在夥伴們的簇擁下,逢人就讓看看,比平日里多花了幾倍時間才到家。我們下河時,因為漲水的時候已經過了,水流小,大魚一般是不會有的,通常是些六七公分長的豆魚或草赤鱗,如果能撈到三十條、二十條,細心的母親會收拾一下,用鹽淹一淹,隔天煎了改善一下生活,這便更多了一層下河撈魚的動力。

  撈魚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游泳,炎炎夏日泡在水裡,實在是消暑。河水衝擊形成的水坑多的很,是天然泳池,撈一陣、游一陣,打水仗、摸石頭、扎猛子,好不自在。日晒水浸,一個個都會變成黑黢黢的,用手指在身上一劃,會出現白白的一道划痕,這也是大人常常用來檢驗小孩子是不是偷偷下河的一個絕招,所以沒有大人允許是不敢下河的。

  只要下到河裡,一般是不會有人提議回家的,只到母親做好了飯到河邊喊上幾遍,才會依依不捨的上岸。但這時是要冒風險的,如果家裡不忙,母親是不會當真生氣的。如果趕上家裡有事或農忙,喊過兩三趟不回家,屁股難免要挨上幾巴掌,雖不是很疼,卻也連續幾天不敢再造次。下到河裡,偶爾也會有磕磕碰碰的皮外傷,但收穫的快樂卻充滿了童年的夏季。

您正在瀏覽: 漁樂童年
網友評論
漁樂童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