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神仙門戶開翠微

神仙門戶開翠微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小景

  道教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之一便是素以“張公福地,海內奇觀”名揚天下的張公洞。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座落在宜興縣西南湖鄉盂峰山中,距縣城22公里,因春秋時道家庚桑楚在洞內隱居修鍊而得名。道家書籍《白龜經》載:“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六倉子》也有“庚桑楚在毗陵盂峰山洞安身修道”的記載。西晉周處《陽羨風土記》說張公洞原為漢時祖天師張道陵得道之處,開府龍虎山的歷代天師都要來此朝真。元代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在朝真詩中寫道:“時當相遇五百年,分明中有升天路。”民間傳說傳說“八仙”中的張果老也曾到此“一躬而入”,洞名也就稱張公(躬)洞。傳說各異,但張公洞與道家結下的不解之緣的傳說卻根深蒂固,張公洞成了道家地地道道的洞天福地。於是,唐代開元年間,唐明皇在張公洞敕建洞靈觀,並親自題寫了觀額。南宋孝宗年間,洞靈觀也代皇入道,奉旨晉格為“天申萬壽宮”,洞天福地與篤信道教的皇家也掛上了鉤,從此盂峰山的通天路上行人如織。

  張公洞迂迴曲折,奧妙繁複,奇景天成。張公洞之妙,妙在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大小洞穴據說有72個之多。而洞洞不同,尤為奇異。一入其中,就好像走進了瑤台仙府。宋人白珽曾說:“天開福地據雄尊,果老張公幾代孫。一竅通天才直上,千崖轉石已半吞。山頭白鶴來無影,石上青騾去有痕。我欲放身如脫屣,仙凡一轍隔重閽。”山川空靈,洗塵滌垢,洞壑幽深,清心消愁,亦詩亦畫的美景,亦仙亦幻的心境,使每個游過張公洞的人都感受到蕩滌心靈的痛暢淋漓,物我兩空的瀟洒浪漫。北宋元豐九年(公元1085年)春,謫居黃州的蘇東坡從來到張公洞,召來安徽歙縣的任上的弟弟蘇轍,和宜興進士邵剛等六人同游張公洞。面對奇山美景,人人詩興大發,有的寫下了“陶然卧醉花間酒, 細納余香滿袖還”的詩句,有的吟誦着“春深不問花開落,寂寂空山千萬尋”的古韻,蘇轍則在《張公洞》詩中摹景擬情:“亂山深處白雲堆,地坼中空洞府開。繭瓮有天含宇宙,瑤台無路接蓬萊。金芝春暖青牛卧,珠樹月明黃鶴回。此日登臨興何限,春風吹綻碧桃腮。” 就連常常抱怨“我被聰明誤一生”的蘇東坡竟也忍不住“系馬綠楊開口笑,傍山依約見斜暉”,鎮日鬱積心頭的愁雲凄霧不覺煙消雲散。張公洞的奇妙更因為“六子游張公”而名傳四方,難怪後世的徐悲鴻感嘆張公洞“希奇古怪,說也不信,真正絕妙,到者方知。”連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鴛鴦蝴蝶派老作家周瘦鵑也說“自愧少了一枝生花妙筆,實在是難畫難描,無所施其技了”。

  張公洞全洞面積3000多平方米,遊程約1000米;分上、下兩部分。一般遊覽從下洞進,天洞出。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暗后明,步步遞進。盤旋上下的1500多個石階,猶如從海底宮殿逐級登天的雲梯。而洞中具有輪換着四季的氣候,分外予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論年”的隔世之感。

  進下洞口,就是寬廣豁達、可容數千人的海屋大場。左面洞底幽暗,猶如深不可測的海底。而高敞的穹頂,卻如高山屋脊,氣勢磅礴。一邊是“海”,一面是“屋”,海屋大場之名由此來。大場四周怪石嶙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或懸或浮,或鉤或掛,或縮或伸,自然構成各種奇特的景物,神似態擬,形象逼真。從海屋大場左側進袖管洞,三轉九旋,步步登高,便到了全洞精華所在的海王廳。海王廳像一個非常高大的海底龍官,兩邊是對稱的石階。兩株古老的石松傲然挺拔,宛如龍宮庭柱。石松下,一頭雄獅張大嘴巴,仰首翹尾,儼如守衛。大廳中央懸挂着一對垂岩構成的宮燈,富麗堂皇。穹頂上部林木與亭台交錯,雲霧繚繞,奇岩怪石,龍攀虯結。海王廳的地面中央,由溶岩滴水匯成了一口水池,輝映着洞口與藍天相接的倒影,形成了絕無僅有的“洞中有天”。共2頁,當前第1頁1

  本散文作者:sunmg

  在海王廳的兩側,有許許多多小洞,洞洞相通,洞洞不同。洞中有洞,洞中復有洞中洞。洞中小徑寬窄各異,起伏高低,人過其中,時而要彎腰低頭,時而側身才能前進。洞內中心岩頂有一幅象棋盤,故又叫棋盤洞。海王廳左側是一個進出口並排的小洞,洞內有清澈見底的泉水,稱水鼻洞。在洞底可以“坐井觀天”,出洞則見雲霧中一座天橋似彩虹橫空飛架。洞中洞在海王廳右側,盤上旋下,左曲右彎,狹而彎曲,彷彿九曲迴腸,又名盤腸洞。過了狹窄的羊腸小道,抬頭遠看,一縷天光反射進洞內,猶如“一線曙光”。迎着曙光環繞而上,就到了有兩個並排進口的旱鼻洞;從旱鼻洞盤旋而上就到了以巧稱的七竅洞,七竅洞有7 個洞口,但條條小路通向一個中心,彷彿人的“七竅歸心”。出了七竅洞,有三路雲梯穿過大瓔珞門通往朝天洞口——盂口。彷彿歸結游洞的心得,元代的楊維楨在盂口的磐石上刻下了 “海內奇觀”四個遒勁大字:返顧洞內,鍾乳疊嶂,雲霧繚繞,深邃的洞底隱約可見,每一處洞府,都有一個天地。極目遠眺,只見群山起伏,綿延不絕。竹海、茶園、陶都丁山把古城宜興裝點得分外壯麗。向東浩渺的太湖與天際相接,碧波瀲灧,魚帆點點,這便是張公洞的最後一景——瓊崖望湖。

  共2頁,當前第2頁2

  本散文作者:sunmg

您正在瀏覽: 神仙門戶開翠微
網友評論
神仙門戶開翠微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