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游珠暉塔記

游珠暉塔記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得得9

  丙戌秋,予於湘江之畔尋雁城珠暉塔,從解放路口乘五路車到江雁機械廠。佇江遙望,東岸群山翠峰間隱約可見一塔。雜貨店老闆囑予:從此渡江,沿河堤登山即是。是日,烈日高懸無雲,湘水渾濁,登鐵殼船,有江風襲來,酷暑略解。同船皆村民,予休閑白衣,腰包膨大,掛一登山杖。此戶外裝備在旅遊之地司空見慣,而此地同船者異之,可見覓塔者寡。予居衡陽近二十載,聞珠暉塔久矣,未得親見,蓋南嶽聲隆,回雁名盛,珠暉塔不得昭顯。

  登岸,乃茶山坳鎮治內,河堤黃土雜塵,渺無行人。河堤盡,見一山,尋常模樣,曰:拜亭山。時見山中有築民宅者,以拖拉機載土出,揚黃土,撲人耳目。山中樹木蔥鬱,入其間則蟬鳴蛩響,相應喧喧。登頂,樹梢間見塔頂,葫蘆狀,亞銅色,未幾,得窺全貌,塔七層八棱,高十丈余,層半為大紅條石砌成,余者為青磚。每層皆有塔門,一至四層有大楷對聯,一層塔門朱書:“珠暉塔”三字,聯為“高峙船山遠綿學脈,流回耒水廣助文瀾”,二層楣為:“期集題名”,聯為:“離火耀文明秘啟金泥磨赤石,合江匯紈綺遠聯巴雨低亞嶺”,三層四層聯已斑剝。每層有迴廊似檐,層層減縮,寬者尺余,窄不容足。塔亦稱“浮屠”, 起源於印度,原為藏舍利和經卷之佛教建築,但中國的塔兼有鎮妖禳災之功能,寶塔鎮河妖即是,珠暉塔亦當為此用。衡陽曆來鍾靈毓秀、文採風流,為鎮鎖此地風水,遂建此塔。文獻載:塔為清代安徽巡撫衡陽人王之春主持興建,耗白銀6萬兩,費時13載,於光緒丁酉(1897)年建成。余疑之,區區小塔,何至費銀費時如此?姑妄聽之。

  塔年逾百,沐風浴雨,有樹從塔石間長出,以檐為畛域,層層疊疊,皆虯勁樸拙。奇之,無土無肥,樹何以生長?

  一層塔廳被置為佛堂,有神佛端坐,泥胎描金,煙火稀少,右側有木板拼成簡陋床榻,被褥狼籍,左側有火燎景象,疑為廚房。不知何人與神佛共居。文載塔內拱門現存四塊石刻碑文。未見。出之,問鄰居人家。答曰:失盜,不知所終。珠暉塔敗落至此,嘆矣。

  登塔,緣階盤旋,皆有小門洞通風采光,不似有些古塔悶熱。立七樓,可見中空塔頂,陽光緣孔清瀉,變幻七彩霞光。臨門佇足,清風吹面,衣衫嗦嗦,前有湘耒兩水交匯,江水潺湲,輪船點綴其間,有橋飛貫東西,雁城樓宇歷歷。后皆群山起伏,目染蒼翠,中一小湖,點綴些許靈動。此間一塔一人,萬賴俱寂,恍如隔世,寵辱皆無。想當年東坡欹枕江南煙雨,山色有無中,隱隱沒孤鴻。大約也是如此境界。但此處皆不是我的,我只是一過客,過客只能得旖旎風光於須臾。悻悻下塔,繞塔一周,見周遭房屋皆破舊,了無人聲。唯塔基破落的浮雕述說著曾經的風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珠暉塔既不能身居名山,又不得神僧瞻故。衡州古地,人傑地靈,名勝古迹眾多,珠暉塔輩低資淺,實難惹人青睞。今我尋其尚在,如無人力資助,想必坍塌有時,如等其積累歲月,位列古迹之日,塔安在否?嗚呼哀哉。

  本散文作者:人在舟中

游珠暉塔記 範文推薦:

  • ·金塔記事
  • 您正在瀏覽: 游珠暉塔記
    網友評論
    游珠暉塔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