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贛南行

贛南行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瑞金,是贛南一塊神奇寶地。《南唐賦》曰“掘地得金”,金為瑞祥之兆,因此得名瑞金。而這裡幽山秀水、物產豐富,可是名符其實的“瑞”氣“金”城哦!不過,真正讓瑞金揚名天下的,卻不止是他的悠久歷史,也不止是她的秀麗風光,而是她的紅都生涯,在紅軍革命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裡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地,是共和國搖籃!因此瑞金又被人們稱為“共和國搖籃” 、“馬背上的共和國”、“紅色中華”、“赤色中國”等等。

  1931年11月7日(農曆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是個銘記在歷史上的日子,就在瑞金的這座古舊的祠堂里,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了。大會歷時十四天,大會通過了蘇維埃憲法大綱等基本條例,選舉了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的領導集體,並發表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外宣言》,向全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

  瑞金從此成為全國紅色運動的中心。

  一大結束后,宗祠被木板隔成15個房間,作為各個部的辦公室,這個大廳,就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這15間木板隔成的小房子也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就是在這間簡陋的房子里,時代的驕子們共聚一堂,點燃了中國革命的希望之光。似乎那莊嚴的宣告還在迴響着,似乎偉人的手指還在揮動着,而如今着只剩這祠堂,靜靜地見證着新中國又一輪的輝煌。

  與一大會址相比,二大的會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就顯得宏偉得多,整個外型也很別緻,據說從空中往下看,造型就像一頂紅軍的八角帽。大禮堂的門首上方鑲有一個紅色的五角星,中間是一個地球儀的圖案,也顯示了當時臨時政府蓬勃地發展。這整個建築用了48根木柱,為防止被敵人空軍發現,樹頂上的枝卡都還保留着,現在看來倒是是很有創意的。

  進入到大禮堂里我們會看見,禮堂有很多的門,數數大概有20道之多,這些都是當時設計者為了便於疏通而特意設計的。除此之外,大禮堂還有兩個別緻之處:一是,視線好,無論坐在大廳內的哪個位置,都可以看見主席台;二是迴音效果佳,不用麥克風,可以清晰聽到台上的講話.如此造型獨特又功能俱佳的建築,您覺得要多久才能造好呢?——如果告訴大家:從設計到一座宏偉的建築撥地而起,只用了4個月時間,您能相信嗎?確實,這實在不得不讓我們佩服紅軍的集體智慧和力量,也正是這種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支持着這支力量走到了最後,為全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就是在這個大禮堂內召開的。這個宏偉的禮堂里經歷了蘇維埃臨時政府最鼎盛的時期,從此,革命的航船破浪前行。

  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裡邊有一篇課文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也有一首叫做《紅井水》的歌,唱遍了大江南北,這些說的都是瑞金沙洲壩的紅井。沙洲壩是個乾旱缺水的村莊,當地群眾卻因為迷信而不敢挖井,導致沙洲壩愈加乾旱貧窮。1933年4月,臨時中央政府從葉坪遷到沙洲壩后,毛主席就住在這個村子,帶領了大家破除迷信,挖了這口水井,並用鵝卵石砌成。此後,其它沙洲壩的村民也紛紛開挖井,村民們的吃水問題終於解決了。歡喜的沙洲壩村民為了表達對毛主席的懷念和感激之情,在井旁立了一塊木牌,上面書寫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想念毛主席。”從此,紅井成為黨、紅軍和蘇區人民血肉相連的見證。這段故事也傳為佳話。

  接着,我們來到紅軍烈士紀念塔,仰視塔身,高13米,炮彈形的塔身布滿一粒粒小石塊,象徵著由無數革命烈士凝結而成。塔座為五角形體,四周分別鑲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誌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鋪寫着“踏着先烈血跡前進”八個蒼勁大字,與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構圖,無盡地表達着蘇區人民對先烈無比的崇敬和懷念。當年的瑞金,全縣僅有24萬人,而參加紅軍的就有4.9萬,幾乎所有的青壯年,甚至14、15歲的紅小鬼都加入了革命隊伍,其中,為革命捐軀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近2萬人。可以說,這烈士塔的每一塊石子,都附着烈士的英靈,都記載着蘇區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無私奉獻、流血犧牲的動人故事。更加讓人更動不已的是,由於當時經濟條件所限,建造紅軍給名烈士紀念塔的資金大部分都是靠捐獻得來。從前線到後方,從機關到基層,從幹部到戰士,從軍人到農民,一雙雙熱情的手,一顆顆滾燙的心,為了緬懷犧牲的將士,他們省吃儉用,在有限的津貼和伙食費里抽出一元、兩元、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來支援紀念塔的建造。共2頁,當前第1頁1(作者:會看書的…)

  今天,我們更加不能忘記這些為共和國誕生獻出鮮血、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他們是民族的英雄,是我們永遠應該銘記的驕傲!

  此行的終點站我們來到了雲石山。《陋室銘》里曾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這雲石山山高不到50米,方園不足千平方米,山上只有一座古寺廟,它卻出了名。它正是紅一方面軍主力和中央機關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被稱為“萬里長征第一山”。

  1934年10月初,第五次反圍剿損失慘重,中央領導人作出了戰略大轉移的緊急決定,在風嘯雨殘中,主要的領導人就是在這裡與當地群眾灑淚告別,踏上漫漫的長征路。

  雲石山的地理風貌非常奇特,它是在平地凸起的一座小山,山上怪石林立,樹木繁多,典雅怡人,四季如春,此山四面懸崖峭壁,只有一條百級石砌小道直達山頂,中途還有兩道石門屏障。長征就是從這裡開始的,7萬多紅軍將士走出這青山綠水,走上前途漫漫艱險叢生的抗爭之路。

  贛南這片熱情的紅土地上孕育了無數的傳奇,至今廣為歌頌,接下來我們還講前往全國聞名的將軍縣興國,去領略那裡人們的樸實和善良。

  共2頁,當前第2頁2(作者:會看書的…)

您正在瀏覽: 贛南行
網友評論
贛南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