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永不磨滅的記憶

永不磨滅的記憶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pp958

永不磨滅的記憶 標籤:青澀記憶

  永不磨滅的記憶

  ——訪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呂顯順

  他是蓋州市二台鄉中心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年已八旬。然而,源於60多年前他那段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他也是作家魏巍筆下“最可愛的人”。他曾經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並在第五次戰役中右腳落下了終身殘疾……青春在正義的反戰炮火中閃光!

  呂顯順老人出生於1933年6月23日,出生在蓋州市﹝蓋縣﹞東部山區萬福東朝陽一個貧窮的農家裡。1950年10月,年僅18歲的呂顯順毅然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並積極響應毛主席的號召,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並在著名的第五次戰役中右腳落下終身的殘疾。然而,生性開朗的呂顯順老人並沒有因為戰爭給自己落下的終身殘疾而怨恨什麼,他坦言:“我從沒有後悔過,能夠親身見證那段捍衛國家的英雄歷史,我死也值得!”抗美援朝:很艱苦但更充實。“在朝鮮戰場上,我在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一九一師五七二團二營六連炮兵排。”呼嘯的記憶像呼嘯的潮水涌動,壯懷激烈的朝鮮戰場在我們看來遙遠模糊,呂顯順老人眼裡卻具體可及,場景可顯……

  1950年10月,蓋縣在萬福東朝陽鄉招錄一批兵員。呂顯順家中哥倆,他為老大,得知消息后,報名參軍。通過嚴格選拔,他成為軍隊一員。隨後,在遼源,部隊開始集訓,每天進行跑步、野外拉練、打靶等基礎訓練。呂顯順說:“就是這個時候,我們仍然不知道自己馬上要前往朝鮮戰場。”但是當時一些跡象已經讓戰士們感覺到某種不同尋常的氣氛。部隊教員開始介紹朝鮮戰爭,並經常組織戰士們觀看朝鮮方面的電影和資料片。戰前動員似乎在無聲無息地進行着。

  謎底在三個多月後解開。當時,一些來自朝鮮戰場的接兵員趕到集訓所在地,交接兵員。呂顯順被分配到志願軍六十四軍一九一師五七二團二營六連炮兵排。呂顯順表示:“出國參戰,我沒怕過,都是自願參軍,也沒什麼怕的,打戰是為了國家,為了和平。”

  朝鮮的冬天和春天非常冷,“志願軍炮兵團佔領呂梁山山頭后,發現敵人布雷很多,但當時雪也有一尺多厚,給炮兵連迎戰地勢造成困難。下山的路是懸崖絕壁,只能用腰帶、草繩一個一個向下吊,一天時間才吊下一個營。”呂顯順說,更糟的是,拉棉鞋襪的馬車被敵機炸毀,很多戰士都還穿着解放鞋。“當時,我們在高山雪地已經戰鬥了兩天了,棉褲都濕透了,腿腳更是凍得麻木了。”因為當時凍得厲害,呂顯順的好幾個戰友因為凍傷鋸掉了腳。“我們其他人或重或輕都有凍傷,到現在我的腳趾也都是沒什麼知覺的。”呂顯順還原着戰場的嚴酷。

  1951年的朝鮮戰場主要以運動戰為主,戰爭的殘酷性與部隊所遇到的困難難以想像,朝鮮河流很多,早春與冬天一樣寒冷在零下20多℃,志願軍轉戰,經常要泅渡冰冷的江水,一口炒麵一口雪遠不足以說明部隊生存條件的艱難。呂顯順看到他的鋼鐵戰友們,有的在泅渡過程中凍死了,有的上了岸渾身硬得成了“冰柱”。朝鮮地形有幾個特點:一是極度多山,各種斷層、懸岩遍布;二是公路全是爛泥路,一下雨各種車輛很難行駛。美軍汽車要繞幾十里路才能翻過山,而志願軍走山間小路,幾里路就可以翻過山。

  “當年啊,美國的炮彈打到了鴨綠江北岸,飛機到鴨綠江北岸來轟炸。如果沒有抗美援朝的勝利,也許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呂顯順老人雖然兩鬢霜白,但是雙眼灼灼閃光,彷彿又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青春歲月。“當年志願軍戰士生活之艱苦、戰爭之慘烈,你們可能想都想象不到。當年啊,出於戰爭的需要,我們只能輕裝上陣。被子早扔了,在早春的冰天雪地里睡覺,就把褲子半脫下蓋住腳,上衣鋪在地上,蓋着棉大衣睡在野外。房子大多早被美國的空軍炸飛了,還剩幾間也不敢睡。人累極了,一沾地就睡著了。第二天早晨看看身邊的戰友,有的早凍成了冰人,有的醒不過來了。經常吃的就是饅頭、窩窩頭。有時剛發下來就要行軍,等有空要吃時,早凍硬了;打仗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沒有固定的軍營,仗打到哪就走到哪就睡到哪,一邊行軍一邊挖防空洞,有一次急行軍就要連着走上幾天幾夜不休息。”這時的呂老看上去骨子裡透出一股軍人的氣概,精神更足了,但思路敏捷清晰。

  中朝兩軍連續發動的5次大規模戰役打破了美國人的戰爭神話,“聯合國軍”被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被迫坐到了談判桌前。但談判是艱難的,戰事仍未斷,這其間美國人使用了細菌武器,呂顯順和他的戰友們也遭遇到了,一天早晨,他眼見美國飛機投下細菌彈,“有一人多高,彈殼打開,有紅黑色的蠅子飛出來。我們趕緊用汽油燒。”

  “志願軍當時極其困難,但當時我們感到最頭疼的不是飢餓疲勞和死亡的威脅,而是武器落後,彈藥缺少。蘇聯賣給我們的武器是從西線戰場上撤下來又刷上新漆的舊貨,易出故障,我們只得邊打邊修。炮彈也很貴,一發炮彈抵一頭老黃牛。就是用這種武器,在我空軍的配合下,把美機從低空打到中空、高空,保證了地面部隊的作戰,將美國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取得了停戰的勝利。”雖然年歲已高,但呂老講起當年的戰爭生涯來仍然繪聲繪色,扣人心弦。

  1951年第19兵團轄第63軍,第64軍,第65軍,除一部擔任一線防禦外,分別集結於市邊里,金川,新溪地區;四月二十二日黃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全線發起猛攻。8月,第64軍突破后被阻於臨津江南岸,也正是在著名的反擊馬良山戰役中,呂顯順老人負傷落下了右腿的殘疾。“美軍一直在不斷地放冷炮,打偷襲”,呂老回憶說,“一天上午我正在壕溝里打鬼子,突然聽見一聲‘嗖’的悶響,我躲閃不及,右腿很快就鮮血淋淋。到下午戰事稍微緩和些,我才被抬出坑道送到前線醫院救治。然而,由於我右腿失血太多,腳跟處已經壞死,我接受了手術,從此永遠地告別了戰場。”這一年呂顯順才19歲。

  在採訪中,我問及呂顯順老人目前的生活來源問題時,爺爺為之慈祥的一笑說:“我現在的身體還可以,生活上過得安康,政府相關部門也給予一些社保、醫保的待遇,“保家衛國”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現在能吃得好,穿得暖,全靠黨和政府的關心,我這一輩子都是黨的老兵。”

  呂老感慨地對筆者說:“60年前,很多戰友在朝鮮戰場犧牲了,我有幸活下來見證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深感欣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得來不易,我們應加倍珍惜。”多麼平凡而偉大的老人呀,他的話是那麼樸實,令人感嘆。

  呂顯順老人激動的站了起來,手舞足蹈的唱道:“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歲月如梭,一晃60年過去,之前的青春小伙已變為如今的耄耋老人。關於那場戰爭,他成了活的“歷史書”。

  這首激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不知鼓舞過多少志願軍將士奔赴朝鮮戰場,浴血殺敵;也不知激勵過多少人民群眾,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

  嘹亮地軍歌威武雄壯,我們的先輩去朝鮮打仗,英勇戰鬥是民族的脊樑,鴨綠江水在靜靜地流淌,嘹亮地軍歌在耳邊回蕩……

  洶湧的林錦江滾滾流向南、雄偉的馬良山站立在江邊、滿山松樹常年綠、志願軍偉績讓永存!一代英明生與死,萬世豐碑星伴月。讓我們向英雄致敬、敬禮——特別是曾經為我們祖國做出如此貢獻的英雄們。我們的眼睛有點濕潤了,心也不能平靜了,我們在心底里都感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祝願我們的老英雄身體健康,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心他們、了解他們、銘記他們。

  硝煙散盡,那個年代卻永遠凝固在記憶里……

  青春在正義的反戰飽火中閃光!

  《營口日報》蓋州市版記者﹝于學忠﹞

您正在瀏覽: 永不磨滅的記憶
網友評論
永不磨滅的記憶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