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情歸可可托海

情歸可可托海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得得9

  在可可托海,我沿走一段河又一段河,據說每一段河都因它孕育出了獨特的人文、地質而有着不同的傳說,那無以計數的歷史印記和鬼斧神工的大美景色,又該飽含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呢?

  額爾齊斯河,被當地的哈薩克人親切的稱為母親河,因為他們生活的草原上,牛羊馬駝都受恩於河水的滋養。那清香的草原綠和奔跑的雲團白,跟隨着這條長河流經了多少個歲月,或許只有牧人的氈房可以記憶。

  未見可可托海,總幻想着它能有海的廣大和深遠。可是第一次走近可可托海,我卻立刻告誡自己,對於一個未知的地域,決不能再妄自下了定義和註解。可可托海的美,遠比我想象的要真切,不僅僅是那如畫的線條、如詩的景象,還有那沉睡初醒的歷史。

  曾經被額爾齊斯河流響的可可托海,如小上海般繁華,可那時的喧囂卻被禁錮在了真空里。如今的可可托海,還是那樣的安靜,靜的像是天空的白雲,不忍落下一滴雨露。但我,走近可可托海,無論是哪個角落,我分明能看見它那翻騰的雄姿,是因為那山、那水、那景引來了四方賓客嗎?還是因為那哈薩克族姑娘的舞姿、小夥子駕馭的駿馬和那悠揚不斷的琴聲?

  一

  來過可可托海的人,可以忘記綿延不斷的群山,但他們不會忘記一個坑,它很盛名,但是它確實又是沒有名字的,一個“Ⅲ”代表了它的全部。

  被人們叫慣了的“三號礦坑”,在當地人的眼裡,就像一個孩子,或是一個智慧的老者,令人忍不住要溫柔的守護着,或敬仰着。

  有幸走進坑底,一層一層的繞着環形小心翼翼的往下走,採礦車的身影逐漸清晰了起來,那叮叮咣咣的聲音在山間迴響,沒有節奏、沒有音律。但是,處在最低谷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從底望向天空,似乎整個坑包攬了太多太多的世間萬象。

  抹開那飛揚起來的塵埃,彷彿看得見它的過去,雄偉、沉重、智慧、光耀……

  可可托海與“三號礦坑”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可可托海,在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巨變之後,小鎮老了!老的足以觸及它的古色古香和沉甸甸的歷史,而這,只因“三號礦坑”。

  走進可可托海中心位置依舊泛着鮮黃的俄式建築,這就是記載了可可托海以及“三號礦坑”發展歷史的陳列館,在這裡尋覓“三號礦坑”要遠比在實地來的更真切些。

  空曠的大廳里,正對大門的白牆被粉刷了一遍又一遍,但標誌“中蘇合營”的那張老照片依稀還若現在牆上。踏着古色的地板走上二樓的記憶,推開房門,堆砌的歷史瞬間衝撞而來。看着一幅幅放大了的黑白照片,就像放映機里的膠片,連續不斷的呈現在了眼前。

  鑿礦、背石、寒極……看着這些照片,一股股冷意瞬間侵襲了我的全身。長年生活在這裡的哈薩克族老人說,可可托海的冬天,寒流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就像粘稠的液體一樣。越是如此,我越發能感受到那些個日日夜夜疲憊在山間的充滿着力量的身影,他們在陽光的俯射下,顯示出了深紅色的力量,那一雙雙大手舉起的是一座山的重量啊!我幾乎要喊了出來,企圖把這歷史全部喚醒,讓世人皆知。

  那是上世紀30年代中期,蘇聯的幾位地質工作者在額爾齊斯河中上游進行普查,自此,海藍、碧璽以及鉭鈮等稀有金屬散發出的驚人光芒,讓可可托海一下子沸騰了起來。儘管直至1967年之前,由於國防保密的需要,當時的小鎮一度被隱沒在人們的視線之外。

  1951年,由中蘇合營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礦管處,開始在可可托海大規模開採種類繁多的稀有金屬。就在轟轟炮鳴和工人敲打礦石聲中,很快崛起了一座“上海”小城。從此,可可托海便成為了中國西部的礦業重鎮,可可托海三號礦脈也驚現於此時。

  可可托海三號礦脈,是世界上已開採的最大稀有金屬礦藏,從被發現到現在,已有近百年歷史。在同一個露天礦坑裡產出84種礦物,伴生有10多種珍貴寶石,被國內外地質界譽為“稀有金屬天然博物館”。1962年底,可可托海礦務局向前蘇聯提供了價值14億新盧布的礦產品,佔到中國償還前蘇聯外債總額的40%,因此它更被譽為中國的英雄礦、功勛礦。 經過幾十年的開挖,三號礦脈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地坑,好似一頂草帽,深達140餘米。“三號礦坑”由此而來,它的“聖”也源於此。

  從2000年開始閉坑7年之後,它再次從沉睡中醒來,久違的機器轟鳴聲和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再次出現,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又重新登上了歷史舞台,讓人很容易就找尋到了遠去的記憶。

  回到“三號礦坑”邊緣,沿着環道繼續慢慢望向坑底,似是一環一個奇迹,一環一個輝煌。也就是從這個深坑開始,可可托海連同“三號礦坑”一起,開始緩緩的被人們喚醒,開始以傲立於世的名字顯耀在中國的版圖之上。儘管原有的喧囂不在,但順勢沿來的歷史、文化之光芒卻時常在這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街普照。

  二

  寶石,奇石,大石,山。

  在可可托海,當地的哈薩克族人對“石”是情有獨鐘的。

  我有一個哈薩克族朋友,剛認識他的時候,他向我介紹說,他的家鄉可可托海到處都是寶,小的時候他們玩的遊戲不是彈玻璃球,而是彈海藍、彈碧璽。我揣摩到了他的幾分誇張,但我還是寧可相信那是真的。

  帶着好奇,我逢人便問起我心中的這個疑慮。儘管每個人的回答都是笑容夾帶着肯定似的驕傲,但是我也曾好長一段時間不能釋懷。

  海藍、碧璽、水晶,生活在可可托海的人,幾乎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這類寶石。他們忽略了寶石的光鮮亮麗以及不菲的價值,在他們的心中,這些寶石似是於生就有的吉祥之物。他們寧可相信這些,卻也不願意把這麼貴重的東西因為他的價值而生俗,以至生厭。

  在眾多寶石中,海藍是最美的,很多哈薩克人都這麼說,前來旅遊賞寶的四方賓客也這麼說。我雖找不出理由,也沒能從我的追問中找到答案,但是我了解了關於它的傳說之後,我信了那話,也信了海藍。

  傳說中,在幽藍的海底住着一群美人魚,它們平時用海藍寶石作為自己的飾品,打扮自己,一旦遇到關鍵時刻,只須讓寶石接受陽光的照射,就可以獲得神秘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因此,海藍寶石便有了“祈福、保平安”一說。

  除了保佑平安,海藍寶石也堪稱“愛情之石”。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叫做羅蘭的風神,長相英俊但是地位卑微,後來他愛上了一個凡間的女子,這為當時的神界所不許,為了忠於自己的愛情,他不惜付出生命。臨死前,羅蘭乞求愛神維納斯將他的靈魂封存在海藍寶石中作為三月誕生人的誕生石,保佑人們找到自己的愛情。

  可可托海受額爾齊斯河的滋養,萬物生靈,就連石頭也於別處大不相同。類畫石、圖案石、紋理石、造型石……丑石齋、賞石居、美石閣,走進每個奇石小店,都能夠讓人感受到奇麗的新鮮味道。

  我認識過一個愛奇石的老者,我也經常光顧他的一方寶地,雖然從未給他帶去效益,但是他卻樂於給我講述很多很多關於他和奇石的故事。

  他了解額河奇石甚深,我對此淺顯的認知也源於他的傳授。

  額河奇石出產於額河河床,在河水的沖刷下,從水流湍急的上游運動到中游變成了卵石。在水流相對平緩的中游,卵石開始吸附水裡的礦物質,最終沉澱在卵石表面形成一種罕見的自然包漿現象,額河奇石便這樣誕生了。

  他說,愛奇石愛到深處,奇石就像充滿了活性,就像通靈寶玉。在他看來,欣賞奇石就好比玩味繪畫,以實帶虛才能回味無窮。隱藏得越深,意境也就越遠。他曾經遇到一塊小石頭,石面有一條惟妙惟肖的“小魚”,但是,小魚的尾巴模糊。有些人可能覺得遺憾,實際上,模糊的尾巴恰恰是這塊石頭的靈魂所在。尾巴模糊表示魚尾在擺動,繼而,你就會感受到水的存在,此時整塊石頭就變成了魚水圖。在他眼裡,稀世奇石往往就是這樣在思維變幻中誕生,它的奇源於此,又遠不止於此。

  可可托海山環水繞、奇石怪岩、尤其是筆直聳立在額爾齊斯河畔的一座酷似大鐘的石山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一塊巨大的花崗岩拔地而起,猶如一座雄奇的巨鍾扣在額河南岸,鐘山因而得名。它通體光滑,寸草不生,孤峰傲立,巍峨神奇,堪稱阿勒泰山景之最。鐘山高365米,坡度89度,被譽為“中華神州第一鍾”,來此觀景者無不發出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感嘆。

  關於這座鐘山還有着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相傳蒙古王的兒子洪太吉,愛上一個叫薩拉的姑娘,但姑娘卻愛上了他的朋友阿米爾,從此,兩個好友反目為仇。洪太吉得知心愛的人與朋友私奔,發誓一定要尋仇。一天,薩拉背對額河,梳理美麗的長發,這時,在此等待已久的洪太吉對着薩拉的背影射出了仇恨的箭,殷紅的鮮血滴落在小溪里,薩拉從鐘山頂上掉了下來。阿米爾悲痛欲絕,從山上跳下,他們雙雙落在額爾齊斯河中間的一塊巨石上,鮮血染紅了巨石。至今,這座巨石中間的凹陷處仍盛着一團血紅色的水,向人們訴說著發生在這裡的愛情悲劇。鐘山也因此又叫“阿米爾薩拉峰”。

  故事的真偽無從考證,向來也沒有人願意去考證。但來此遊玩的人們總是很虔誠的相信這裡發生的一切。

  走在可可托海的每一處,那石、那山,總能給人帶來一種力量,粗獷的容顏,稜角分明,那該是怎樣的一種美呢?

您正在瀏覽: 情歸可可托海
網友評論
情歸可可托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