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印證美麗

印證美麗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長期以來大量信息作用於腦際形成了印象:華東是中國最富裕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是,堪比天堂的蘇杭,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一直只是在想象之中。七月下旬的華東之旅,給了我印證的機會......

  凄美傷感的城市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最早讓我知道杭州是林升的這首《題臨安邸》,雖然意在諷喻,卻掩不住繁華美景的直白,當年的趙構只想把杭州作為臨時安頓之所,沒想到“臨安”成了久安,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竟然風雨飄搖了150多年,如果沒有風波亭事件,這“西湖歌舞”還真不知道幾時能休呢。

  旅行車在並不寬敞的街道上行駛,密集的紅綠燈、擁堵的車輛最能證明的應該是都市的繁華,高大的梧桐樹幾乎遮蓋了整個路面,雖然烈日當空,卻並不燥熱,綠樹茵茵下的街道平整而潔凈。都說城市是千篇一律的,說的是建築與交通設施,杭州還是有她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從這千篇一律中透出來的文化的味道。杭州是美麗的,美在靚麗的設施,美在自然的風韻,美在厚重的文化與歷史。

  穿過一條條繁華的街道,旅行車把我們送到西湖邊上已經是下午的三點了。湖岸邊垂柳飄動,遊人如織,常在影視、書畫或古詩詞中方能品味到的西湖美景終於真實地展現在眼前。

  走在並不太長並不太高的蘇堤上,穿行於垂柳和人流之中,感受湖光山色的美艷,想象中有些古樸殘缺的蘇堤沒了蹤影。泛舟西湖上,平靜如鏡的水面讓人頗感愜意。導遊指着遠處的一幢大樓說:“那是杭州市政府大樓,因為尖頂中空的方形設計,誘發了人們的聯想---削尖腦袋,挖空心思往裡鑽!”眾人一陣灑笑:還真契合了現時官場的一些潛規則。

  我對康熙題詞的“花港觀魚”、如同直立懸浮水面的葫蘆狀的“三潭印月”、素凈優雅的“素竹園”之類的局部景觀興緻不高,倒是對岸邊垂柳、半山古塔以及湖邊的岳王廟更加關注,因為那裡有“千年等一回”的凄美動人的傳說,有“精忠報國”的正義傷感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給予人們的是無盡的遐想與深思。

  杭州作為一個江南名城,美景如雲,同伴遊興頗濃,而我卻更傾向於對她的傳說故事的聆聽,雖然也拍照留影,那只是作為一種有形的記憶。

  杭州是文化的也是歷史的,是凄美的也是傷感的。

  靈秀的江南水鄉

  “依樓品茗,聽櫓聲欸乃,流水無聲,淌千年風情,極盡水鄉之勝,江南之秀。”這是我在烏鎮就餐時看到餐廳牆壁上的描寫烏鎮的詞句。

  據介紹,烏鎮歷史悠久,距今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形成聚落,名叫“烏墩”,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時期,烏墩處於吳越兩國的邊境,吳國在此戍兵防越,改稱“烏戍”,秦漢至隋唐時候,時而隸屬會稽,時而歸屬吳郡,宋以後曾分為烏、青兩鎮,有個“烏青水龍會”的招牌應該就是對那段歷史的最好闡釋。數千年的漫長歲月造就了烏鎮異常豐厚的文化積澱,吳疆越界的地域位置形成了富有的烏鎮民俗。其中的“依俗”當屬烏鎮民俗中最為突出的亮點之一,古代烏鎮人衣冠比較繁瑣,華麗與否更折射富貴等級,這應該也是烏鎮染坊業延續數百年長盛不衰的緣由。

  在小巷走一走,在河邊坐一坐,滿目所見都是小橋流水人家。這種簡單古樸的美最適合休閑玩味了。我們一行順着旅遊指示牌的方向閑散似地踩着石板路,穿行在木板房之間,看皮影戲,聽老故事,嗅文化的味道,去染坊觸摸藍印花布,別有意趣。其實,這裡也可以拆舊建新,添加現代氣息,打造更為艷麗的風景,但卻沒有,分明是有意保存下來的原始,這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彷彿烏鎮等待千年就是為了等待一波一波的遊人出現。此情此景,的確讓人欣喜讓人迷醉讓人流連忘返......

  小橋流水人家,對於烏鎮人來說,不只是一種意境,而是一種生活,對於遊人來說,展示的也不只是一種有形的特色,更是一種無形韻致。烏鎮以河成街,街橋相連,傍河建房,水鎮一體,可算是別具一格了。橋是烏鎮不可或缺的部分,據說現存古橋大多建於明清時期,一座座古橋把河道兩邊連成一個整體,走在橋上,看鱗次櫛比的小木屋和來往穿梭的烏篷船,那感覺很有些久違的另類。

  也許是發自內心的敬仰,我們在矛盾故居停留的時間最長了,是刻意嗅聞文化的味道,也是感受智慧的傳承,在脈脈書香中品味一幅幅迷人的歷史畫卷......

  烏鎮,一個靈秀的江南水鄉,我們記住了你。

  感受偉人的博愛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詩人杜牧目睹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無限感傷,即興創作了這首《泊秦淮》,成為千古絕唱流傳至今。

  南京不是上海,十里洋場儘是燈光琉璃世界;南京不是蘇州,小橋流水映的是螓首女兒情懷;南京也不是揚州,廿四橋下淌着永不回頭的運河歲月。南京,承載更多的是厚重的歷史與人文。每座山,每條水,每幢建築,彷彿都在述說一段不尋常的歷史。

  雨花石的瑰麗,夫子廟的深邃,烏衣巷的典雅,秦淮河的多彩,還有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江南貢院,都是南京的名片。其實,南京於我一直只在想象中,這次南京之行也因為時間匆忙,許多地方只是“驚鴻一瞥”,只有中山陵莊嚴肅穆而又恢弘的氣勢令我最難忘懷。

  穿過高大的牌坊,走過寬敞的墓道,看過雄偉的碑亭,攀上數百級台階,我們立在中山陵門前,仔細端詳着“民族民權民生”的橫額,再次領會三民主義的真諦,深感中山先生的偉大。祭堂內寬敞肅穆,中山先生的石雕像栩栩如生,和藹慈祥。因為適逢修繕,墓室沒有開啟,就此折回,多少有些遺憾。整個陵區松柏參天,一派靜穆氛圍。站在陵門前回望,南京城盡收眼底,那景緻令人震撼。不過,也許是出於家鄉觀念,我對譚延闓書寫的蒼勁有力的正楷鎏金碑文更為留意:“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譚延闓,既是民國政壇的不倒翁,也是民國的四大書法家之首,高隴石床村人,地地道道的茶陵老鄉。

  南京是六朝古都,特別是朱元璋開創明皇朝建都南京之後,經濟社會愈加繁華,文化底蘊愈加濃厚,許多亦真亦假的傳說故事也滋生繁榮,流傳開來,逐漸形成習俗。導遊在旅行車上津津樂道地講着有關南京的民俗故事,比如新女婿第一次拜訪丈母娘,如果相中了會給新女婿吃鴨屁股。大家聽的時候好像很認真,其實並不怎麼往心裡去,講過之後隨即也就忘記了。

  總體說來,南京給人的印象更多的還是血腥和凝重,從吳越爭雄到明朝立國,從太平天國的內訌到抗戰時期的屠殺,無不透出血腥味,傳說雨花石之所以瑰麗多彩就是因為被先烈們的鮮血浸染過。“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時候的壯闊場景在毛澤東的筆下傳神展現,雖然賦予了南京新生的自信與自豪,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悲壯還是難以掩飾。

  過去,南京是一個有擔當的城市。未來,南京也將是一個有擔當的城市,正如孫先生的“博愛”精神,定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發揚光大。

  穿行在蘇州園林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到蘇州自然想起了張繼的這首詩,這首詩曾經使蘇州的寒山寺名揚天下。不過我知道,蘇州名揚天下的還是那些園林建築。據介紹,蘇州園林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公元前514年),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佔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這次我們主要遊覽了獅子林,不得不為其精巧的構思和精湛的建造藝術所嘆服。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佈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我們穿行其中,曲徑通幽,猶如置身迷宮,愜意舒心,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是經太湖入蘇州園林的,在吳王宮、三國影視城逗留了大半天。太湖水域空曠,波光瀲灧,如果說西湖是羞澀的處子,那麼太湖就是多情的嬌娘。太湖邊的三國影視城雖然人造跡象明顯,卻也是趣味盎然,但與蘇州園林相比,還是稍遜一籌了,我更喜歡園林內的古樸與雅靜。

  東方明珠的魅力

  上海是我們華東之行的最後一站。說來有些憋屈,差不多一天的時間,美其名曰遊覽了黃浦江、外灘、浦東新區,實際上就是圍着東方明珠這座電視塔轉悠。

  東方明珠坐落在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毗鄰黃浦江,與外灘隔江相望,塔高467米。東方明珠由塔座、三根擎天大柱、串聯上中下三個球體組成,與毗鄰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兩個巨大球體構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東方明珠的整個結構渾然一體,既雄偉又壯美。不過,我們並沒有爬上這個高塔,而是登上了離她不遠的金茂大廈。站在金茂大廈88層的觀光廳遠眺,差不多能將上海全景盡收眼底,尤其是東方明珠的偉岸身軀一覽無遺。上海的高樓林立,展示的是繁華大都市濃郁現代氣息的特質,與蘇州園林比起來,的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的景緻。

  最美的應該還是黃浦江夜景。岸邊燈火闌珊,彩燈迷人,特別是東方明珠通體發光,熠熠生輝。當日恰有一輪明月高懸,正好照射在東方明珠的上方,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效果,美輪美奐。

  上海,如同北京一樣,曾經是心中無限的嚮往。記得小時候,能用上上海製造的東西,那怕是很小的東西,都會感到特別榮幸。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傳統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在繼續,但那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話猶在耳邊,時時記起。如今,以東方明珠為代表的新世紀建築群刷新了地標,展示了活力,更增添了都市魅力。

  這次華東之行由於時間短、行程遠、範圍廣,所見不過滄海一粟,所聞也只星星點點,但卻管中窺豹,實實在在感受了華東一帶發達地區的魅力,雖然意猶未盡,此前形成於腦際的美麗圖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印證,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2012年8月初稿,2013年4月修改。

您正在瀏覽: 印證美麗
網友評論
印證美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