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金海觀校長

金海觀校長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金海觀(1897-1971),湘湖師範集資20萬元要為他豎立紀念像。

  金海觀,諸暨人(今諸暨阮市鎮中金村人),是一個在湘湖師範一氣當了25年(1932-1957)校長當成“20世紀傑出的鄉村教育家”的了不起的諸暨人;金海觀,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高足:1918年8月至1921年7月,金海觀在南京高等師範教育專修科求學時,陶先生是專修科主任,金海觀親受過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熏陶;金海觀,學陶卓有成效:在湘師,廿五年如一日,他系統實踐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一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成功地培養出又一個傑出的鄉村教育家。諸暨能出這樣一位出類拔萃頗有建樹的校長,當是陶行知先生的驕傲,也是我們諸暨人的驕傲,更是我們諸暨校長們的驕傲!

  金校長早期受的是西式教育,外語水平好,讀大學時,就翻譯一些西方教育著作;美國學者杜威來華講學,他便是英文記錄之一。金校長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注意文化的繼承性,注意其中的有益成分;他以科學治校:領導學校的行政管理、教學工作等,都有其教育學原理、心理學的科學理論根據;他對教育問題研究的內容相當廣泛,思想極有深度,他研究過幼稚教育,被《首都教育研究》聘為幼稚教育的特約撰稿人,發表的《幼稚教育的幾個問題》、《幼稚教育的沿革與趨勢》都很有見地,他的《小學教學法綱要》、《吾國教育界不合理現象》為教界矚目。

  金校長在南高師求學期間,經歷了新舊文化激烈鬥爭的“五四”運動,受到了科學、民主的洗禮,完整地接受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開始對舊的傳統教育挑戰,主張通過鄉村教育提高佔中國80%的農民的文化素質,改變貧窮落後的農村面貌以拯救中國。離開南師后,他四處奔波,企求尋找一塊可以施展自己抱負的地方,可是從南方教到北方,從大學教到小學,一所所學校教過去,他認為都不是他理想中的“樂土”,他苦悶過,也彷徨過。

  1932年2月,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陳布雷把金海觀召到杭州,指派他去湘湖師範當校長。教育廳的鄭曉滄科長(是金海觀南高師的老師)十分高興地對他說:“湘師是陶行知先生協助創建的,你是陶先生的高足,相信你一定能把學校辦好!”

  金校長走馬上任。可是湘師短短三年,五易其長(金海觀是第五任校長),校風、學風的形成根本無從談起。金校長,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他反覆地想,湘師處在農村,鄉村師範應該培養合格的鄉村教師,鄉村教師既要能教書,又要能教人做人、領導民眾改造鄉村……思路既定,金校長就放手地幹了起來。

  金校長提倡教書首先要教如何做人。教的方法是以身作則,作出示範,樹立楷模。他每天晨會,總是很早來到操場,和師生一起升旗、唱歌、做操,從不遲到;晨會之後,他和學生一起打掃環境衛生;他和學生一起用膳;他寫私人信件,從來不用公家信封信紙;凡是翻身能用的信封,他都翻糊以後再用;他煙酒不沾;幾個學生上街買一包花生,在回校的小道上邊走邊吃,把殼丟了一路,金校長隨後跟去,將路上的果殼一一拾起,丟進果殼箱……金校長的學歷、資歷、學養以及社會聲望,都令人敬服,學校工作人員大多是他的後輩,有些是他的學生,完全有資格作家長式的領導,但他講民主。他主持會議,自己很少講話,只是耐心地聽取大家發言,與會的師生員工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等到會議結束前,他才輕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某某言之有理,某某的見解不錯,學校將採納,謝謝。金校長上台作報告,全無一點腔勢,無論是內容多麼精闢,議論多麼酣暢,他只是平平實實娓娓道來,一如常時晤對中的談話一樣,當一面屏息無聲,聽眾凝神靜聽,雙目注視着他,校長與聽眾之間架起了一道精神相往來的橋樑時,金校長也毫無自矜之色.

  金校長非常重視課堂教學,注重圖書館、科學館建設。湘師圖書館藏書十分豐富,其特點是收藏了當時國民黨禁止的進步書刊。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千方百計到後方購置書籍;抗戰一結束,他一到杭州,就抱回了一大摞書刊。他心裡裝的全是學生:如何讓學生開拓視野,如何教學生做一個知識豐富的人。從湘師畢業的學生看,教育教學成果多,特級、高級教師多,教授、編輯多,出高質量著作的人多,這“四多”就得益於湘師,得益於金校長的功勞。

  金校長重視體育,更重視美育和勞動教育。他先後花大力在湘師開闢運動場,請國術教師教拳術,進行軍事訓練,加強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金校長認為:一定的美育能力,對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構成高尚情操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他經常在校內舉行演唱會、音樂會,繪畫展覽,排演多種多樣的戲劇。抗戰時期,湘師的“喈喈歌詠團”、“抗戰繪畫團”、“醒民劇團”風靡一時。湘師的學生中湧現了不少音樂家、戲劇家、美術家、書法家,就是金校長注重美育的功德。他的小兒子金湘,自幼愛好音樂,成為國際音樂名人,受他父親的影響就不小;金校長在湘師施行過“工學制”,學生半天學習,半天從事工藝或農藝勞動;金校長還極注重科學教育,他在1944年所制定的《本校兩年來設施方針》中,檢查了“本校對於自然科學之提倡,雖不願落人之後,而畢業校友對自然科學的造詣,總不能符合我們的願望”之後,着重強調“抗戰結束后,中國必須工業化;各級學校必須提高自然科學教育的水準。師範學生自然不可不對自然科學有較深的修養,此符合此一趨勢”。這確是很有見地很有眼光的認識。

  金校長在湘師25年的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從而形成了他對師範教育的一系列主張。他所主持的湘師,由於創造性地運用陶行知的教育革命思想,在解放前國內師範學校中,獨具一格。金海觀在湘師的辦學實踐和對師範教育的主張,為師範學校如何面向農村,為發展農村經濟、文化、教育服務,如何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如何鞏固學生專業思想,如何培養提高小學師資等提供了一系列經驗和理論參考。而這些正是他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結晶。他的教育思想,極富創意,就是跟現在我們推行的素質教育也很吻合。

  金海觀在湘師25年,特別是在八年抗戰期間,七遷校址,在極其艱苦的浙西南山區,以不折不撓的精神,把湘師辦得興旺發達,鑄就“苦硬、實幹、研究進取,注重情誼”的湘湖精神。

  金海觀先生品德高尚,學識淵博;他敬業愛生,廉潔奉公,艱苦樸素;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嚴以待已,寬以待人。文化怪傑辜鴻銘認為真正中國人的精神特質是深沉、博大、純樸和程度無以復加的靈敏。金校長是四德兼備的。早在1928年,31歲的金海觀任第四中山大學實驗學校校長時,于右任老先生前往參觀,親自揮毫書贈金海觀以“中天懸明月,大廈儲異材”的條幅,把我們這位諸暨老鄉贊作“中天的明月”、“大廈的異材”,實在是十分的難得!

  今天,湘師校園花巨資為金海觀校長立像——

  這應當是一座激發諸暨人民的自豪感,值得諸暨各級各類學校廣大校長們深深思考的巨像——是的,現在我們怎樣當校長?為什麼30多年前的一位早已經故去了的老校長到了跨進新世紀的今天後人還要立像紀念他?為什麼在30多年前他金海觀校長學陶就學得那樣投入,那樣的情真意切實實在在有聲有色而且卓有成效?為什麼他的校長當得那麼好?為什麼我們的校長現在也喊“學習陶行知”,看上去一度還學得那樣轟轟烈烈熱熱鬧鬧象模象樣,又為什麼很快就變得冷冷清清?為什麼一陣風過了,實際效果卻並不顯著?這到底是為什麼?是我們現在校長沒有當好?還是別有原因?

  今天,金海觀校長的銅像巍巍乎屹立在湘師校園,唯願金海觀校長的銅像也從此永遠立在諸暨人民的心中,永遠屹立在我們所有校長的心中——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比照,更多的啟迪。

您正在瀏覽: 金海觀校長
網友評論
金海觀校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