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舊聞舊事 > “二程”第一故里風物傳說

“二程”第一故里風物傳說

手機:M版  分類:舊聞舊事  編輯:得得9

“二程”第一故里風物傳說 標籤:開學第一課 守住第一次 新春第一課

  “聖旨雖然降程村,其實黃陂育二程。”

  程顥、程頤(二程)祖孫三代在黃陂生活了60多年,二程兄弟也在黃陂生活、學習了十四五年,留下了“魯台望道”的動人故事和多處遺迹,如程鄉坊、雙鳳亭、二程祠、聰明池、花柳前川、理趣林等。故海內外人士將黃陂稱為“二程第一故里”。

  雙鳳亭的來歷

  程 (二程之父)自從娶黃陂侯家女子侯郡君后,雖然家庭和睦,但美中不足的是,侯氏結婚多年雖然分娩了幾個子女,卻都夭折於襁褓中。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接受正統儒學教育的侯氏,常常因此坐卧不安。她為此到處尋醫問葯找偏方,依然沒有效果。那天,一位好友相告,若是農曆八月初一木蘭山開山門時,誰虔誠地進了第一炷香,然後到祈嗣頂向觀世音菩薩祈禱,誰就能順利地生育子女。

  久婚無後的她只好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前往祈禱。於是,1030年木蘭山開山門前夕,侯氏便與好友徒步前往木蘭山,一步一拜地來到木蘭殿,排隊坐等到八月初一零時,她終於搶先進獻了第一炷香;而後,她又到木蘭山之祈嗣頂,許了一個美好的願望……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當天夜裡,她一上床就進入了夢鄉。夢中,有一對金鳳凰覺得老天爺對她太不公平,竟讓這樣賢惠女子所生的子女夭折。於是,一對五彩繽紛的金鳳時而翔於天際,沖入九霄,到玉皇大帝那兒去告御狀,為侯氏鳴不平;時而東走西遊,南旋北轉,在人間宣揚程 與侯氏舉孝廉潔的事迹……忽然,那對金鳳從雲端翩翩飛來,棲落在程鄉坊院內的梧桐樹上,一陣鳴叫之後,在侯氏不經意的一剎那間,便雙雙投入到她的懷抱之中。當她把它們抱在懷裡,輕輕地撫摸其美麗的羽毛時,突然,金鳳化作一縷青煙,投胎到她的肚子里去了……她頓時欣喜若狂,竟一下子笑醒了。

  也許是她的祈嗣之心感動了上蒼。在侯氏28歲那年,她在十月懷胎后,果然於明道元年(1032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子時,在草廟巷程鄉坊思賢堂生下了長子程顥,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接着,她於次年癸酉八月十五日午時,又生育了次子程頤,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後來,她還生育成活了次女和小女。

  程 在欣喜之餘,決定要好好把二程兄弟培養成才,於是,就聘請了名師對孩子進行嚴格訓練。後來終於玉汝於成,二程兄弟創立了北宋理學,一舉成為官方哲學,至今仍在海內外產生強烈反響。

  二程對黃陂影響深遠,早在北宋年間,黃陂便將他們昔日讀書的望魯台建成“清遠亭”,南宋取由“雙鳳投懷”到“雙鳳齊飛”之意,更名為“雙鳳亭”。黃陂歷代官紳、學人常常來此朝覲,憑弔一代先賢。亭台附近建有二程書院和甘露書院,並將“魯台望道”作為書院尊師治學的遺訓,讓其代代相傳。

  這座被收入《中國名勝大辭典》的雙鳳亭為木石結構,它臨灄水,踞山巔,造型精工典雅,形若寶蓋,規制宏整,翼角飛展,蔚為奇觀。古亭於濃陰中如“鳳立高崗”。憑亭遠眺,但見遙山疊翠,川原俊逸,人煙城廓,“皆可於一亭收之”。

  古往今來,雙鳳亭吸引着不少名人學士及各方遊客爭相登臨,詠嘆賦詩,留下了許多千古遺蹤。如朱熹、楊廷蘊、屠達、聞政等,都曾來此拜謁吟詠揮毫。中共第一代領導人瞿秋白、周恩來、陳毅等曾興緻勃勃地參觀遊覽了雙鳳亭。1962年重修雙鳳亭時,郭沫若先生親自題寫亭名,目前雙鳳亭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程祠的軼事

  黃陂人為紀念二程夫子,曾在魯台山腳,在其讀書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像飛鳥一樣的建築物,這就是二程祠。

  二程祠坐落於黃陂魯台山南麓,周邊環境十分怡人。既有河、湖、池、川,又有林、台、亭、坊。

  傳說程顥、程頤兄弟倆從小就聰明異常。程顥不足一歲時,他的叔祖母抱他出門去玩,沒注意將頭上的金釵弄丟了。到哪裡去找呢?叔祖母焦慮異常。程顥這時還不會說話,見狀扯着叔祖母的衣角,用手指着屋外。叔祖母開始還沒意會到,說道:“乖乖,我沒空帶你出去玩。”程顥仍扯着衣角,指着屋外。她才醒悟道:“你知道金釵在哪裡?”程顥點點頭,依然指着屋外。叔祖母抱起他,按照他指的地方果然找到了金釵,一家人都驚奇不已。

  程顥剛會說話時,家人教他讀詩,幾遍后他就能記住。不到十歲他就能自己寫詩了。程珦當然高興異常,便將他兄弟倆送到河對岸魯台山下的學堂里念書。這學堂即在二程祠的故址。兩人讀書十分刻苦,成績自然名列前茅。

  十二歲那年,老先生以學堂生活為題,讓大家寫篇作文。程顥沉思片刻,一揮而就。老先生看罷,見其思維縝密,言辭老練,見解獨到,讚不絕口。事後不久,戶部侍郎彭思議到學堂遊玩,老先生談起程顥寫的文章,引起彭思議的好奇之心。他接過一看,頓生愛才之心。便與程顥交談,果見其談吐不凡,心中甚是歡喜。彭思議進城后,特地找到草廟巷會見程珦,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程顥。

  二程書院趣聞

  二程祠為紀念二程所建,后更名二程書院、望魯書院(學堂)和師範學堂,是培育黃陂精英的地方。在明代,北鄉裴家灣從二程書院走出了“二裴”兄弟:哥哥裴宗范學成后,在南宮折桂,高中榜眼;弟弟裴宗政,取得功名后成為京城高官。一時間傳為佳話。

  在清代,黃陂從這裡又走出了“文武三榜眼”:曾大觀、劉彬士、金國均。有關他們的故事如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曾大觀文武兼修,工詩文、善騎射。因一試不就,才棄文就武,是嘉慶四年(1799)的武榜眼。傳說他中武榜眼那年(民間傳說是武狀元),外國進貢一條巨蟒,名曰“進貢”,實則是打探中原是否有人才。那巨蟒有碗口粗細,一丈余長,兇殘無比。為了培養其凶性又餓了它一段時間,關進鐵籠送到京城。這麼一折騰,巨蟒凶相畢露,望而生畏,滿朝武將無人敢出面降蟒。皇帝心想,堂堂大清帝國,豈怕一條巨蟒。於是宣昭,要武狀元曾大觀降服。曾大觀身穿鐵甲,頭戴鐵盔,雄赳赳氣昂昂地來到現場,毫無怯意。滿朝文武大員也到現場觀看,連皇帝也親自坐鎮。

  這年黃陂又出了個文榜眼叫劉彬士(民間傳說是文狀元)也來到了現場。一場人蟒大戰開始了。只見外國使者打開鐵籠,那蟒嗖地一聲躥了出來。曾大觀迎風而上,卡住了蟒的七寸,那蟒捲起龐大的身軀,緊緊地絞纏住曾大觀。人蟒博斗,僵持在一起,可惜曾大觀一身的武功也一時施展不開。坐在一旁的劉彬士看得真切,提醒道:“曾狀元,腳到成功。”那曾大觀本來能文能武,只是一時情急才亂了方寸,聽劉彬士這麼一說,立刻心領神會。抬起腳,朝蟒蛇腹部蹬去。原來曾大觀穿的鐵靴上安了機關,他用力一蹬,靴頭立刻露出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那尖刀刺破蟒腹,劃開一道幾尺長的口子,如同開膛破肚,巨蟒的內臟全都掉了出來。蟒負痛,絞纏着曾大觀的蟒身不覺鬆軟了。曾大觀雙手趁機一用力,巨蟒頃刻間變成了一條死蟒。外國使者被眼前的情景嚇呆了,悄悄地溜回國,不敢輕舉妄動了。

  劉彬士為嘉慶六年(1801)的榜眼,民間傳說他曾代表皇帝微服私訪,是代駕王。所以黃陂這個沒有來過皇帝的地方卻有落駕山(駱家山)、接駕湖、送駕店(宋家店)這樣一些與皇帝相關連的地名。其實這些都是為劉彬士接風、洗塵、送行之所。因為他是代駕王,所以才沾了一個“駕”字。

  金國鈞是道光十八年(1838)的榜眼,咸豐三年(1853)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次年欽封學政巡視秦中,多選拔名士,門下所出文牘、奏章、皆為朝臣讚譽,擢升其為翰林院侍讀加侍講學士,道光年間,在京城編篡《黃陂縣誌》沿革、人物二篇。故黃陂有“金家的文章,童家的字”之說。

  還有一些學子因種種原因沒有中舉,因而沒有走上仕途,而流落民間,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為百姓做好事。例如韓光斗就是其中之一。韓光斗少年十分聰明好學,反應敏捷。有一天清晨他去上學,來到村頭,只見幾個村婦正在扯秧。村中一老者對他說道:“韓光斗,稻草系秧父捆子。”韓光斗一聽,知是出的一個上聯,情急之下,一時難以對出下聯。正好這時村裡走出一個老婆婆,手提竹籃到菜園去弄菜。他靈機一動,答道:“老人家,竹籃提筍母抱兒。”老者微微笑道:“不錯,不錯。”後來他應考幾次都沒中舉,只好辦館教學,一些學生都中舉了,他還是沒考中。

  傳說有一次他去應試,匆忙中把馬字下面的四點(舊體字馬)寫成一橫,考官譏笑道:“朝光斗,馬無四蹄怎上坡?”韓光斗隨機答道:“秀才忙了一筆拖。”考官一驚,進一步挖苦道:“徒進師不進。”韓光斗不卑不亢地回答:“人能命不能。”還傳說有一次他到一戶人家,一腳跨過門檻,一腳還在門檻外。主人故意為難他,說道“進則死,退則亡。”韓光斗滿臉輕鬆抬起一腳金雞獨立地站在門檻上答道:“我橫跳三下又何妨。”如此等等,充分體現了他的聰明才智。

  二程祠風風雨雨五百五十年,不僅為黃陂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在黃陂形成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民風。時至今日,黃陂人的求知慾更強烈,蜚聲中外的名流學者也層出不窮。

  聰明池的傳說

  二程祠內有一水池,池水清澈透明,名為“聰明池”。相傳池中青蛙蚊子都不叫,令人驚奇。池上有一亭,名為“涵虛亭”。相傳程顥、程頤二人苦心學道,攻讀儒學精思,著文立說。每日清晨,望魯台下總聽見二少年朗朗書聲。后二人對道學興趣日濃,覺得道學講求“誠”與“戒”,自己還年輕,修身養性須借外物警之,方可上更高境界。於是在魯台邊鑿了一池,池水清澈見底,正與道學“以誠為本”相合。池上建一涼亭,凌空高架,橫於池上,也符合了道學“以欲為戒”的要義。

  二人常在池旁放聲讀書,讀書之後,或上亭中收外物於眼內,察天地遠行之道,或坐亭俯首冥思,悟書中精義,觀有所獲,思有所得,便揮毫磨墨,研成文章。每每墨汗用干,二人便從池中舀水磨墨,功課完成之後,又在池中將筆洗凈,所以此池又喚作“洗墨池”。邑人至今仍言,飲此池水,可使人聰明。

  如此日復一日,二程的思想學識漸深。每至夏日池中不免有青蛙蚊子相伴而來。一日夜晚,二程興緻極高,互相考究詩文,一時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時池中青蛙蚊子被驚動,竟然群起相應,隨聲附和。只聽蛙鳴呱呱,蚊聲嗡嗡,至二人入睡之時仍不肯止。

  忽然有電光閃過,一隻神龜從天而降,停在池亭上空,竟然張口說話:“我乃文曲星所養玉龜,此二程夫子乃當世聖人,日後必有非凡之業,我奉文曲星之命下凡,命爾等休要鼓噪,擾亂二子潛修歇息,今我背負八卦入池,爾等宜謹遵神喻。”青蛙、蚊子頓時不敢作聲。正當神龜背負八卦入池中之時,雞叫“喔喔”,天正破曉,神龜再也不動,化作一石龜負着八卦深入池底。此後池中青蛙、蚊子再也不叫,而池水遇旱不涸,遇水不溢,靈驗異常。後來石龜被挖出,此池也就不再靈驗了。(責編:文心)

您正在瀏覽: “二程”第一故里風物傳說
網友評論
“二程”第一故里風物傳說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