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舊聞舊事 > 宋代理學家“二程”傳奇

宋代理學家“二程”傳奇

手機:M版  分類:舊聞舊事  編輯:小景

  “核年辨奸”

  嘉祐二年,程顥中進士,后相繼任京兆府 縣主簿、上元縣主簿。在任實行均田法,有成效。后攝上元邑令事,頗有政績。在晉城任期,教民知孝悌,興學校,移陋俗,理財以富民。1067年秩滿,改任著作郎。

  程顥在基層任職期間,尤其以善於斷案著稱。那是宋英宗年間,富戶張某剛剛給父親張財東辦完喪事。一天,突然有一位不速之客敲開了他的家門。這位素昧平生的老叟一進門就對張氏痛哭流涕地說:“孩子,我就是你的親生父親啊!你一定要原諒我和你母親呀!當初家裡確實窮得叮噹響,沒辦法,只好把你送到張家寄養啊!你母親在彌留之際留下遺囑,要我前來相認……”

  老叟一席不着邊際的話,張某覺得很蹊蹺,因為他父親生前一直未曾提過他還有一個生父之事。他聽說縣太爺程顥善於斷案,就專程前往縣衙,請程顥為自己作主。

  程顥作了一番調查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擊鼓升堂,傳訊老叟,讓其陳述事情經過。

  “我的青天大老爺,請您一定要為草民作主呀!草民系一游醫出身,由於出遠門行醫未歸,妻子一人在家生育了孩子,因家裡一貧如洗不能養活,她只好將孩子送給了張家……”老叟說著說著,不禁語音咽哽。

  “可曾有人證,說明你所陳述的情況屬實?”

  “回大老爺,人證現在均不在人世了。”

  “既然如此,張財東在世時,你為何不去相認?”程顥對此提出質疑。

  “內人當時與張財東有君子協定!”

  “是口頭協定,還是書面契約?”

  “書面的。”老叟一邊回答,一邊隨手從懷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契約。他滿以為死無對證,憑藉偽字契約行騙。

  程顥看了看,只見上面清楚地寫有某年月日,“抱兒與張三翁家”的字樣,發現了破綻,然後以嚴肅的態度質問老叟道:“好一個大膽的刁民,你在公堂上藐視王法,拿一張偽造的契約欺詐朝廷命官!你知罪嗎?”

  老叟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但他還想頑抗下去,便連忙故作鎮定地說:“縣,縣,縣老爺在上,草民不,不敢……”

  “你休得狡辯,張財東當時年僅四十歲,怎麼可能稱其為翁呢?”對於這種違背事實、不符合常識與情理的證據,經他這麼一質問,連它的炮製者也不能自圓其說了。

  狡猾的狐狸見在精明的獵手面前露出了尾巴,只好跪在地上叩頭不止,連聲謝罪。程顥一字斷案傳為佳話,歷史上稱之為“核年辨奸”,並作為官方判處疑難案件的範例選進了《折獄龜鑒》,供後來的獄訟官們辦案時參考。

  程顥在晉城縣治縣三年中,狠抓縣學與鄉學的基礎建設。到了宋熙寧、元豐年間,晉城縣終於取得了“應書者至數百,登科者十餘人”的驕人成績。

  程顥講學非常精彩,弟子常常如沐春風一般,有一批學人師從程顥,逐漸形成了一個學派。

  1085年,宋哲宗繼位,程顥改承議郎。六月,召程顥為宗正寺丞,就在他準備前往就任時,突然暴病而死。程顥在理學形成中的地位,在《明道先生墓表》中有記載:“先生出,倡聖學以示人,辨異端,辟邪說,開歷古之沉迷,聖人之道得先生而後明,為功大矣。”

  從“魯台望道”到“程門立雪”

  幼年時期的二程兄弟天資聰敏,但兩人的個性迥異。哥哥程顥性情溫和,沉默寡言,常常手不釋卷。可是,弟弟程頤卻生性好動、貪玩,對讀書之事往往只有五分鐘熱度。

  父母為了讓二程兄弟爭相上進,便讓程顥帶着程頤苦鑽學業。有一天,程顥為了激勵自己,同時也激發弟弟的學習興趣,他對程頤講,我等既習孔孟之道,何不在這座山上築一高台,以便每天讀書時,面朝孔夫子故鄉魯國遙拜,虔表自己尊聖之心跡。

  程頤聽了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他既可與兄弟們同台祭孔,又可盡興地擺弄一番磚石。說干就干,很快,他們在灄水東岸的山丘上,搭起了一個檯子,名曰“望魯台”。

  剛開始,程頤覺得在望魯台讀書挺新鮮,也跟隨哥哥與堂兄弟們站在台上高聲朗讀,聲聲入耳。可是,每天如此循環往複,他覺得索然無味,便尋找新的樂趣去了。

  有一天,母親侯氏身染風寒,病倒在床。這時,正在家裡玩遊戲的程頤突然聽到母親大聲說胡話的聲音,他連忙跑去摸了摸母親的前額,發現非常燙手。於是,他立即放下手上的玩具,對母親說:“母親,哥哥在望魯台上讀書入了迷,看來一時半會是回家不了的。走,我扶您出去找那位老郎中!”小程頤小心翼翼地扶着母親來到一座小山丘上,由於母親發燒,一時口渴難忍,母親便讓程頤去找點水喝。小程頤讓母親坐在樹下,自己急急忙忙地四處尋水。當時,正值雨後初晴,小程頤找了半天,才在一片春秋戰國墓群旁發現了一類似小孩天門蓋骨的化石內積存有少許雨水。他只好將頭蓋骨化石內這點水端給母親飲下。母親喝了水后,便靠在樹榦上閉上眼睛安靜地休息了一會兒。再等她睜開眼時,突然覺得自己的病情減輕了一半。勤儉持家的她,生怕花費家用,連忙吩咐程頤帶她回家,不用去看醫生了。

  在回家的路上,程頤正好與程顥不期而遇,他便向哥哥講述了剛才喝水的經過。

  程顥笑笑說:“弟弟呀,你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傳說那類似小孩天門蓋化石所盛之水,正是治病良藥哩!”

  “你怎麼知道 是不是有意跟蹤我。”

  “我哪有如此閑工夫去與你捉迷藏,是我讀書所得!”

  程頤聽了,不禁有點心動,從此開始發奮讀書了。

  程頤一生,40歲以前讀誦,50歲以前研究其義,60歲以前反覆?繹,60歲以後著書。程顥去世后,他進一步倡明道學。1099年,他的主要代表作《伊川易傳》完成,這標誌着洛學的學術體系形成。

  程頤的弟子楊時是福建將樂縣人,據說他在四十歲時還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特地從千里之外的福建家鄉不辭勞苦地前往河南伊川,向當時理學家程頤求教。此時正是隆冬之際,大雪紛飛,楊時與游酢二人前去拜師,不巧程頤正在閉目養神,二人不敢驚擾,便立在門外等候,此時雪越下越大,約一尺多深。

  程頤醒來,推門一看,只見院中立着兩個雪人,非常感動。後來人們表達求學若渴和尊重老師的誠意,就用“程門立雪”的典故。

  大觀元年(1107),程頤患上了可惡的風痹症,於九月十七日壽終正寢,享年75歲。

  程顥和程頤的“二程理學”在理論上的最大成就是確定了“理”高於一切觀念和範疇的地位。二程兄弟以“理”之教,探尋聖人之“道”,提出了“天理”範疇,以“天理”為宇宙本體和萬物本源。“窮理識仁”的學說概括了“二程”理學思想的核心,具有哲學之本體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對後世理學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程顥認為“窮理”,就是要窮盡天地,萬事萬物之理,即宇宙、萬事萬物的所以然。程顥說窮理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論古今人物,辨其是非;或應事接物,而處其當。”經過不斷窮理功夫,“積習既多,然後脫然自有貫通處”。在這裡,程顥提出了哲學的最高使命,也是士人求學的根本目的。

  至於“識仁”,則是“天理”在道德規範上的體現。程顥把“識仁”作為人生修養的目標,他提出了“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的命題。認為“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當處便以取,更不可外求”。“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禮義智信皆仁也”。因此,天地萬物以“仁為本”,與我渾然一體,融客觀於主觀。這樣,“仁”就既為封建倫理道德的總稱,又為天地萬物之道,集人倫物理及個人道德意識和觀念於一身。他進而認為,欲達到“仁”之境界,只有通過自我內心體認功夫,“以誠敬存之而已。”他和其弟程頤皆將“敬”作為修養的方法。“敬”就是不為物慾所牽,不為雜念所擾,從而修身養性。程頤也提出了“性即理”的命題。在理欲關係上他提出了“天理人慾,不容並立”的觀點。

  可見,“窮理識仁”是“二程”理學理論的核心,揭示了社會人性,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為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闢了廣闊的前景。特別是“二程”的四傳弟子朱熹,在倫理道德、人性論上、義利關係問題上、教育、道德修養,甚至在社會歷史等等方面,把二程“窮理識仁”的理論進一步深化、系統化,從而成為“二程”理學的集大成者。由於“二程”理學經朱熹發展完善,把以理為本、“窮理識仁”的學說系統化了,發展成為封建社會的官方統治思想,成為社會人們言行是非的標準,識理踐履的內容,以至統治中國思想界達700年之久。“窮理識仁” 的學說,為促進人們的理論思維,教育人們知書識理、克己自律、積極進取、維護社會安定、推動歷史前進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在今天仍有繼承和利用的價值。

您正在瀏覽: 宋代理學家“二程”傳奇
網友評論
宋代理學家“二程”傳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