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梅子青時讀後感

梅子青時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梅子青時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梅子青時讀後感(一):何必傳奇

  文/張海娣

  梅子青時,那春光正好,燕子的呢喃像風一樣藍,一池蘆葦如煙波般飄渺,梔子花開到天邊……

  兩個月前,在一書堆中第一眼看中的就是《梅子青時》,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裝幀,好似粗糙的白色幕布上推出黑白電影的片頭,大小不一的幾行字,黑色的,如此簡潔,在這個過度豐腴的時代,倒給人一種清瘦的氣息。不咸不淡地,正符了我偽文藝的口味——梅子青時,那春光正好呀!

  起初,只是隨意地翻看,兩條線索,兩個時空,交叉在這大小不一的兩種字跡中。80后外孫的文筆,敘述舒緩平淡,直接與40后外婆的日記無縫對接,彷彿隔代親在一塊喝紹興黃酒,但喝法不同,40後用把壺作中介,一壺一壺地喝,80后是飲啤酒的法兒,碰瓶,對口抬瓶灌,反正喝的灌的,都是黃酒。

  書本記錄的是"外婆"和她的親人、好友、同學,這些歷史的宏觀底下,微小個體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意思的是,不經意總能看到一些插頁,或許是畢業留言,處處只有認真二字,尚在戰火風雲之中,蘊藏了那個時代的青春,令人感慨而羨慕。或許是幾張照片,稚嫩的,活潑的,嚴謹的,讓我忍不住要去找找"外婆",又想細瞧她的那些同學,那些她生命中過不去的"客".後來又看到那些熟悉的方言,彷彿在耳邊響起,自己跟着默念,好不趣味。只是慢慢地,被什麼糾纏住了,是外婆的湘湖師範?是字裡行間的青梅歲月?還是因為它正好清瘦至淡泊,而夜闌燈滅,我恰好願意聽一段絕無傳奇的往事?不管如何,我畢竟還是對這個毫不相干的人物產生了興趣。

  回到一個遠去的時代,看看我們已經無法觸碰的社會,來一場時空的奇遇。

  分割線

  榮耀·師者身

  我總覺得經歷過接近三朝代的人有着說不盡的故事,有苦難,有歡樂,在自由與獨裁的制度間遊走,在戰爭與和平間逃竄。外婆的青春在抗日戰爭中度過,這是很多那個年代的人共同的回憶。死亡帶給他們的生命另一種色彩,或許這也是讓很多人在經歷更苦難的時候能夠挺過去。

  外婆畢業之後作為教師的階段更是一種近乎傳奇。她繼承了湘師的傳統,作為師者,她有點不諳新社會的規則,在批鬥火熱的時候也堅持講課。即便她參加教師退休宴會之類不被待見,她依然鄭重看待自己作為教師的身份,這是一名師者的榮耀。這份鄭重的確讓我的心微顫了。

  曾經"教師"於我而言,是隔壁鄰居的"有寒暑假,真好",是親戚的"女孩子做老師好,穩定",是路人寒暄的"你是做老師的呀"……

  對"教師",曾經我把它看作的是職業,此刻,是一個身份,一個讓我覺得榮耀的身份,即使在這個備受爭議的年代。像外婆一樣,我覺得"榮耀".

  昨天家長微信我,了解孩子情況。談起她兒子,說實話,我總會覺得開心。一個時時刻刻都微笑,受到委屈撇撇嘴,瞪大眼睛,過會兒又嘻嘻哈哈的男孩子,估計沒人會開心不起來吧。

  和家長閑聊時,家長的兩句話讓我一直很"暖":"張老師,你真了解我兒子,你一定把他們都當成自己孩子了,我覺得挺放心的。""張老師,我兒子每天回家提到的最多的就是你。"我當時就想,這孩子是不是每天回家說我怎麼欺負他呢?可是,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我,內心說不出的愉悅,即使這一天因為和家長聊天,備課到很晚,也絲毫不覺得倦意。

  我想,讓孩子喜歡,何嘗不是這個身份給我創造的機會,帶給我的榮耀。我仍然只是教育事業中平凡的一粒種子,或許開不出鮮艷的花朵,長不成參天的大樹,卻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這很平凡,卻是我的榮耀。

  尊重·不整人

  一個農村女孩因為某種機緣,得以穿越烽火,接受當時觀念最進步的教育,那種樸素的民主和平等的理念以及對知識的尊重植根於她的心底,使她在之後數十年的生涯里一以貫之,將這樣的價值撒播出去。即便在最艱危的歲月中,她也始終記得金海觀校長的教誨:無論環境如何扭曲,第一不可以整人。

  我不知道"外婆"在校長的這句話中得到了怎樣的洪荒之力,但是她對世界上的一切是"尊重"的。在我看來,"尊重"和"整人"有些許微妙。想起金海觀校長和劉梅香走在校園的那一幕場景,忍不住要笑出聲之餘有些許敬佩,"充實自己"不就是對知識的尊重嗎?對知識的尊重不也是"不整人"的表現嗎?

  一次范讀課文,遇到"扎",我把翹舌音念成了平舌音,念的時候就覺得很彆扭,但是又不確定。於是就想等課後查字典。但沒想到時候把這茬給忘記了。

  學生在作業時遇到這個字,也就選擇了平舌音。批改時發現這個字的錯誤率嚇人,才記起翻查字典這件事。講評作業時,我反覆強調了平舌音和翹舌音的使用區別。但就是因為錯誤的示範,導致學生作業時經常出錯。可能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

  現在備課,我總會把字典帶在身邊;課堂上,我也把字典放在講台上。因為我深刻意識到那樣的錯誤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其不"尊重"的,這就是在"整人"啊。也許我們總把"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學習方式等掛在嘴邊,並也切實地落實到了教學中去。但"尊重知識",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現,因為我們尊重的是他們的"認真、勤奮和信任".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現實和歷史各自獨立,卻又相互糾纏,彼此照見。如果不能尊重知識,尊重學生,過去一定會阻礙現在,現在又會影響未來。三條線並成一股的那一刻,個中交集的百感會成為解不開的線團,鬧心的是教師,傷害的是孩子,誰也不知道這種傷害是否還能夠抹去痕迹,恢復如初。所以,作為教育者,最不能"整"的就是學生。

  樂事·師生情

  "外婆"和她的同學,是那場民族救亡中的被救贖者,而那壓迫的敵人不光有外族的飛機與炸彈,我還看見有本族中那令命運多舛的劣根。可幾年下來,在老師們的培育下,他們如願成長開花有梅香了,他們畢業時彼此的留言,筆跡工整,思想與情感,對應的凝結在墨與紙里,是如此的顯然,無異於一張張永久的考卷,經得起日後時光里,令所有觀賞讀到的人,即使變身為苛刻的評判者,也能有被挑逗者能隨和挑逗者的自信。

  我本不是嚴師,我深知出不了高徒,但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根正苗紅",並且積極樂觀,每天都能愉快地度過。我知道我的學生其實並不怕我,在別人看來也許有些沒大沒小的,或者也有人認為他們"不懂事,沒禮貌",我也常笑笑"唉,我就是放羊的".但是看到他們嘻嘻哈哈的,內心滿足的卻是我。

  "老師,我比你高唉。"一學生伸出手在兩腦袋之間比劃比劃。

  我向她投去委屈的目光:"老師這樣看你脖子有點酸。"

  "那我蹲下點兒。"

  "老師,今天你的鞋子有多高?"

  我穿着高跟鞋走在邊上,笑笑說:"不能變瘦,就只能‘長高’了唄!"

  學生比劃了下:"是長高了很多。"

  ……

  走在通往食堂的過道上,我腦海中思索着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兩個人影快速地向我跑來,剛聽清楚她們嘴裡喊着的"張老師",就被她們緊緊地抱在一起。當時我想着兩妞兒怎麼力氣那麼大呀,差點沒把我撞飛啊。

  隨後我故意摸亂了她們的髮型,說說每次路她們班,怎麼都看見她們這麼能吃。她們嘻嘻哈哈地回答"好吃",然後道個別,回自己班去了。

  走到食堂門口時,一個同事笑道:"真羨慕你啊,看得我好感動。"我喜上眉梢……

  無論是現在的學生,還是曾經教過的孩子,最開心的,莫過於此。實話說,我挺享受這樣的瞬間,學生滿臉笑意,興沖沖地跑過來,和我訴說昨晚的趣事,或是好奇我的一切,亦或是無事閑聊幾句,都讓我滿心歡喜。若幾年下來,他們在老師們的培育下,也能如願成長,開花有梅香,我也不介意偶爾被他們"嘲笑",亦或被撞個滿懷,來成全這一樁樁我們的"樂事".畢竟鮮花總是要枯萎的,只有回憶卻一直鮮艷,作為師者,能被幸福地想起,也是一種幸福呢!

  以前我常想,是做太陽一樣的老師,將無盡的光明和溫暖送給需要撫慰的人,還是像月亮,細膩、縝密而忠誠?現在想來,像"外婆"一樣,做那顆永遠固守在天邊的一角,不夠火熱,不夠耀眼,但是宇宙如果少了它,就不是我們的宇宙了的星星,也未嘗不可。

  "外婆"的青春紀念冊紙張已然發黃,但作為經歷過動蕩大時代的個體,它所體現的時代價值卻不會輕易褪色,那種貼己的經歷感受也不會輕易被取替。作者用記錄對抗遺忘,恰好合了我的口味,蕩滌了我的思維,讓我重新思考"教師"這個身份,也跟隨"外婆"一起回憶了我執教的點點滴滴。當了一輩子老師的"外婆"實在是個有故事也會講故事的人,舊日往事並不如煙,反而令人深深着迷。突然有點期待,30年後,作為"教師"的我會有些怎樣的被湮沒在遙遠光陰里的故事呢?

  梅子青時讀後感(二):梅子青時感

  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值酷暑,外面驕陽似火,我躲在房間,在絲絲涼意中走進另一個時空。 故事開篇用生活化的語言描述了九十高壽的外婆不小心摔倒的事件,印象中"我"的外婆,身體矯健,喜歡打麻將,散步做操,歲月並沒有吞噬她的活力,但當"我"看到她躺在病床上時,心裡不禁咯噔一下,闖過了一關又一關的外婆,這一次,會闖過去嗎?"我"來到一個小小的房間,幾個年輕的醫生背對"我",他們各自盯着電腦屏幕,上面是各式各樣跳動的數據和圖形,這些數據和圖形並非虛擬的符號系統,它們更像是人類肉身的一種簡約而隱晦的表達形式,並且在不動聲色間就能夠決定人們的禍福和生死。

  這本書讓我無時無刻不在想着我的外婆。在我初二那年,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生死真的是一件很快的事情,只是一瞬間,就可以永恆地說再見,從此陰陽兩隔,永不相見。清楚的記得,媽媽徵得了大家的同意,紅着眼睛拔掉了外婆的氧氣管,站在一旁的大家,都開始泣不成聲,我不明白,為什麼好人不能多活幾年?夜未央,人彷徨。整整十年了,每次心底里發出想念的小苗,就能快速蔓延,我後悔自己沒有多了解一些外婆,我後悔沒有和外婆多一些合影,我痛恨那些針管藥丸折磨我最愛的親人又把她帶走。我羨慕書里的"我",幫助外婆把口述的故事記錄成冊,長大以後,怨恨漸漸退去,我明白,兒孫左右,生活自在才是老人想過的生活吧。

  於是,回爺爺奶奶家的次數增加了,聽爺爺講故事的時間變長了,面前的老人不再是不苟言笑的凶爺爺,講起抗日,講起養育孩子,講起種植勞作,講起和奶奶的愛情故事,讓我了解到爺爺的可愛。就像書里,我的外婆梅香打小就對教師產生了尊敬,並決定去考湘湖師範,就像我們參加考試一樣,也會從緊張到慢慢放鬆該做什麼做什麼。一代又一代的時空輪迴,我們有相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體驗。那時候的學堂沒有完善的硬件,沒有精緻的教學具,但同時也少了更多的誘惑。外婆梅香在學堂遇到了很多良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校長,意外的叫出普通學生的名字,和學生聊天沒有拘束,上課善於提問,聯繫實際,並且不斷用自己的廣博知識影響學生。書裡外婆那個處在混亂時代的教師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誠,好老師一定是真誠的。在流動的學堂,我感受到那份在動蕩年代求知的堅定,和奉獻的無私。低頭看看自己,那麼渺小的自己,現在也在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我足夠真誠了嗎?我反問自己,也許沒有,缺少一份耐心的解答,缺少一份深入的了解,缺少包容和理解。當社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元,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我們更加需要靜心,靜心為人,靜心處事。慶幸的是,我的身邊是一群淳樸可愛的小朋友,他們真摯,善良,而我能做的就是保護他們的想法,陪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

  我喜歡這本書白色的封面,兩種不同的字體,穿插着老照片和文字。說來奇怪,這本書,沒有天馬行空的情節,沒有華麗的辭藻,大概就是因為真實,因為樸實,才會那麼吸引人。我想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待梅子青時,你我將回憶珍藏。

您正在瀏覽: 梅子青時讀後感
網友評論
梅子青時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