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讀後感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讀他的書,我覺得幾乎句句都是經典。蘇霍姆林斯基作為教育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教三十五年,研究過很多的教育難題,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為我們留下了深遠的教育遺產。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閃亮的一筆。

  他認為,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決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

  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而且,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他還十分注重“集體”這個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彆強調集體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他一方面指出,“集體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組織這幾個基石上建立起來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個性,那就不會有集體”.

  要想用三言兩語概括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認為,他全部理論的基石無非就是一個樸素而富有人情味的願望: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他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他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是那樣的通俗,語言是那樣的親切,連書名也充滿了“人”的魅力。可以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

  蘇霍姆林斯基對我影響最大的幾個教育觀點:

  (一)“教育——這首先是人學”

  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蘇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學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觀”、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滿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把自己的一腔激情灑向他的每一位學生。他的深情的目光首先對準的是一個個人的心靈而不只是具體的教學環節或手段,他一生所關注的始終是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的發展。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遠遠超過了一般側重於研究教育技術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進入了人的心靈的宇宙。

  在蘇霍姆林斯基所生活的五六十年代,蘇聯流行的說法是,當今是“科技時代”、“數學時代”、“電子世紀”、“核子世紀”;而蘇霍姆林斯基則旗幟鮮明地提出,當今首先是“人的時代”、“人的世紀”!他進而預言,21世紀將是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世紀!

  蘇霍姆林斯基把教育視為“人學”,這首先基於他對學生作為“人”的深刻理解與認識。我可以這樣大膽說,他的學生觀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思想與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完美統一。

  (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所謂“教育”,並不教師單方面地往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盡量設法點燃兒童心靈深處“想做好人”的願望;甚至他認為兒童心中本身就蘊含有許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扶持,讓其茁壯成長。

  培養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一代新人,是蘇霍姆林斯基崇高的教育使命。但是,在他那裡,這種教育決不是教條口號式的灌輸,而是針對學生的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潤物細無聲”一般的潛移默化。比如,他教育孩子愛祖國從愛母親做起,而愛母親又應從了解和體貼母親的憂傷和難處做起,并力所能及地分擔母親的家務瑣事,以及在宅旁種植“母親樹”、第一批果實獻給母親品嘗、以優秀的在校表現讓母親滿意、高興、自豪等等;由此推而廣之,為爺爺、奶奶、父親、兄長、弟妹獻出愛心,付出愛行;再推而廣之,為其他一切素不相識但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獻出愛心,施以善行;在此基礎上,為學校、為家鄉獻出愛心,作出貢獻;最後把這種愛心升華為對親愛祖國的責任感。

  我們應該學習蘇霍姆林斯基,不能把科研的目光老盯着“上面的精神”,而應該把教育科研的目光對準具體的學生,對準學生的心靈。

您正在瀏覽: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
網友評論
育人三部曲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