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讀者》讀後感:我們的時代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越讀者》讀後感:我們的時代 標籤:春晚觀后感
《越讀者》讀後感:我們的時代
於我自己,中小學時代是寧願做100張數學卷子也不願意寫一篇作文,語文已經成了我的一個夢魘,不管是難,還是不喜歡,還是其他。我的對閱讀,也是在工作八年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慢慢開始了管理書和工具書的閱讀,進而帶動了我的休閑書籍和人文書籍的閱讀,我的閱讀之門是到了工作十年的時候才算是真正打開,想想我的悲催的學生時代,到底我的歷程奇葩,還是這個環境確實不利於培養閱讀?我肯定有我的原因,因為還是有很多人語文很好,並且從小喜歡閱讀的,不過同時,我們的教育體制的問題,貌似也是大家公認的。就是考的文化是絕對主流,也許就如同《越讀者》郝明義先生所言,或許是以前的科舉制度的遺患產生了深遠影響,現在的台灣和大陸都有一樣的問題,就是考試為主的教育氛圍。郝先生也將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改成了“我考故我在”。一方面是大環境的原因,一方面,那句“我們的父母自己沒體會過教科書之外的閱讀的樂趣與啟發,談何來教育和影響孩子的”確實精彩,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不必在埋怨這個時代和環境。如果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充分享受了課外閱讀的樂趣,並傳染給我們的後代,就很好。
從書中提及台灣和美國的教育差異,在高中和大學階段的幾乎順序相反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台灣是高中階段指定閱讀較多,大學則很自由或散漫;美國教育反過來,高中階段可以自由閱讀,而大學階段則有龐大的指定的閱讀量。我們總會有股看別人家的好的心態來看大陸之外的教育,總容易貶低自家的。然而如同畢淑敏在航海遊記里提到的,不出去看看這個世界,哪裡來的世界觀。《越讀者》里郝先生對於台灣和美國的中學大學教育的反差的對比,較為客觀中肯的對比了差異,各有好壞,而這個細節處對閱讀的深遠影響,是郝先生的思考點。對我們而言,也是一種警示,閱讀者有思想、懂得批判是好事,然而那還很膚淺,如何有自己的獨立的觀察和思考、以及思考出路和行動等,才更是閱讀者的境界。而郝先生的境界就是孵化出一個概念,用七年時間,——“越讀者”。
相關範文
- ·《越讀》有味--寫在《越讀》創刊一周
- ·《越讀者》讀後感
- ·我們的時代,時代的我們演講稿
- ·我們的時代 時代的我們演講
- ·越讀者讀後有感
- ·《普通讀者》讀後感
- ·《朗讀者》觀后感
- ·電影《小時代》觀后感---我們的"小
- ·觀《朗讀者》有感
- ·我與《讀者》
- ·鷹志【《讀者》轉載】
- ·電影盲山觀后感:我們能往哪裡逃
- ·我們的時代演講稿
- ·我們的時代(文:趙應書)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的時代
- ·中國超越讀後感
- ·繪本《越變越瘦的強盜老鼠》讀書筆記
- ·觀小時代3有感:不忘初心的我們
- ·“我們的團 我們的校”團日活動策劃書
- ·那些年,愛情毀了我們的青春,葬送了我
- ·我們的相遇,我們的初相時
- ·我們的流年,我們的愛
- ·我們的土地和我們的詩
- ·那些年,愛情毀了我們的青春,葬送了我
-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後感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 ·《小人守護者》讀後感
- ·《迷霧中的逐光者》讀後感
-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 ·《教師,做反思的實踐者》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