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標籤:教育名著 春晚觀后感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一)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里獲得一種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能力,即使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過去那種在學校里十幾年所學到的知識畢業后受用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二、"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簇繽紛。

  1、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裡,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為了教好每位學生,讓每位家長放心,我認真完成家長拜託的任何事。有時家長出門在外,托我多多關心他們的孩子,我就會在工作之餘找那些孩子聊天,為他們分憂解愁,有時還輔導他們的學習,並定期與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長聯繫。雖然有時我也會因為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為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為他們的違紀而心煩,但一想到他們還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剋制自己心中的不滿。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着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2、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後的學生。

  滴水,可以穿頑石;清泉,可以潤心田;愛心,可以撥心弦。通過大家的努力,王芳、鄒曉靜合格地畢業了。伸展在學生們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許不是那麼平坦,但我想,我們老師可以把愛的雨露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鋪路石

  3、收穫愛的回報

  以真誠對待學生,必將收穫豐碩果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平日里教師要給予學生適度的關愛,照顧,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那麼,在孩子心裡就會很滿足,很滿足,他們也會特別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就是王芳和鄒曉靜這兩位學生,在我請產假期間,攜手來看望我,拿着家長給她們準備的雞蛋,帶上自己收集廢品后換錢買來的水果,她們的心是透明的,她們的真誠至今令我深深感動。當我不經意間向學生噓寒問暖時,我已贏得了學生的心,學生的愛。在我生病住院時,學生們來看望我,他們告訴我,我不在時,他們也能得紅旗。有的學生精心製作賀卡,寫上幾句祝福的話語"老師,祝您早日康復!"

  "老師,收到我的祝福了嗎?"雖是寥寥數語,卻足以表達他們對老師的愛,那一刻,誰見了都會羨慕地說一聲:"當老師真好!"是的,當老師真好!在我看來,無論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還是那個在我喉嚨沙啞時提醒我輕聲教課的有心人;無論是那個花了好常時間編製中國結又將它偷偷塞進我手心的膽怯女孩,還是那幾個在我參加排球比賽前不斷撿球給我練習、又不斷朝我喊加油的調皮蛋,他們的行為都是愛的表現,這份特殊的愛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誰說做老師的只有清貧陪伴,我說,我們教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讓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堅定自己心中"以愛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寫最為壯麗的詩篇,奏響一曲激昂的人生凱歌!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致力於教育改革。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一絲曙光,引領着我走出教育的誤區,走向光明。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 "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同時陶行知又認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層意義是人類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社會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學生需要麵包,我們就得過麵包生活,受麵包的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因此,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內容進行教學,"寓教於樂,情景創設".在教學中大膽鼓勵,積極引導,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投入到教學中來。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學中,教師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至於學生願不願學,是否開心快樂,不為教師所關心。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人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种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我在實踐教學中,經常進行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不唱獨角戲,與學生交流、溝通、合作、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正如魯迅所說:"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把這種理念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上。正正如魯迅所說:"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三)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園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現談談自己對"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貼切幼兒的實際需要,適合幼兒實際發展的,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否定一切資源。

  ——生活化的教育環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幼兒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緻,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圍繞一次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況,我進行了觀察和引導活動,把關注幼兒的結果轉移到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來,讓幼兒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方法,獲得經驗。在動手區"製作動物指偶"的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製作的方法,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繪畫。同時我注意觀察幼兒的各自表現,發現孩子對"困難"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覆繼續着……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製作活動,我組織了談話活動"遇到困難了,怎麼辦?"通過談話,讓幼兒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學習經驗。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您正在瀏覽: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網友評論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