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一)

  五一放假歸來的時候,學生的期中學力檢測成績也出來了,接學校通知,5月3日晚上要開家長會,內容主要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展開,那個時候我非常苦惱。檢測平均分雖然上了90分,但整體上的水平較上學期差了很多,其中有個女孩子更讓我驚訝,原本能考八十多甚至第一單元考出96分好成績的她,那次檢測只考了62分。成績出來后我和她進行了交流,並且耐心給她輔導,但是第二個星期,她跟我提出要辭掉數學小組長的職務,也不說明原因,此後我聽說,她現在特別討厭數學,覺得數學很難,甚至有點討厭我了,說實話,我心裡有些難過。上個學期我就知道,她學數學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都在八十分左右徘徊,我也經常和她家長交流,可是成績和興趣互相影響,導致她最終失去了興趣,成績也一蹶不振。怎麼樣才能提高她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呢?

  在《吳正憲與小學數學》一書里,我了解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如何調動學生對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書中提到,假如學生能體驗到數學挺有趣、發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這樣的種種過程,就一定會喜歡上數學,而其中觸動我內心的有兩件事。

  其一,吳老師接手一個新班,原班老師用一個字概括了對該班學生的印象——懶。而吳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設置了這樣的場景:黑板上排列着許多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還有許多有趣的問題,"認識我嗎---偉大的0"、"別小看它---小數點"、"你知道阿基米德檢驗金冠的故事嗎?"、"數學家索菲願意做你的朋友",講台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教室的四周掛滿了紅紅綠綠的紙條:"數字迷宮"、"車輪為什麼做成圓的?"、"你能把字母變成數字嗎?",這一切緊緊地吸引了學生的視線,也像磁石般吸住了學生的心。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學生躍入了數學的樂園,開始了艱辛而有趣的探索,竟連曾經對數學毫無興趣,不完成作業的學生在畢業考試時都能以95分的優秀成績升入中學。

  其二,學習分數應用題的時候,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丟番圖墓碑之謎——神奇的碑文".古希臘偉大數學家丟番圖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首一起世人矚目的詩文。碑文的大意是:過路的人啊,這兒埋葬着丟番圖,請計算下列數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經歷了多少個寒暑。他的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無憂無慮的少年。再過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後兒子出生,不料兒子先其父4年而終,年齡不過父親享年的一半,晚年喪子人可憐,悲痛之中度過風燭殘年。請你算一算,丟番圖活到多少歲,才和死神見面?

  吳老師充分利用古今中外名人趣事,給數學蒙上神秘面紗,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試問有哪位學生不喜歡這樣的課堂呢?

  另外,我了解到:

  一、讓學生喜歡數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先聽懂數學、學會數學,只有聽懂數學,學會數學,才可能喜歡學數學。其中很重要的三點是:

  1、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不能任何一個孩子扮演"失敗的角色".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孩子更應付出加倍的愛,幫助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使他們感受成功。

  2、為學習困難的學生製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同學們面前找回面子。每個人都在集體中極力尋找自己的坐標,盼望有朝一日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舞台上露露面,施展一番。教師應深知學困生的這種心理要求,降低標準,提供機會。

  3、教師要坐下來和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一起尋找分析"聽不懂、學不會"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補上知識漏洞。讓他們在聽懂了、學會了的感受中萌發對數學知識的喜愛。

  二、除了讓學生聽懂數學、學會數學以外,老師應當把數學變得容易些。有些孩子不喜歡數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覺得數學太難了,加之課堂上教師過高的要求,使孩子望而生畏。有的孩子對數學學習的投入比對其他學科都大,但成績最差的仍是數學,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興趣。我們應當認識到:

  1、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數學適應孩子的學習,而不應該強求孩子去適應數學。

  2、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不應整齊劃一、千篇一律,不能脫離學生認知實際的過分"拔高".課堂上要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說理,多一些自由、生動的討論。

  雖然《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是單單閱讀"讓學生喜歡數學"這一小章節,我便深深被吳正憲老師的魅力所吸引,也學習到了一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的方法。我想,我明白我班那個女孩存在的問題是由什麼導致的了,我也知道應該怎樣嘗試着去解決她的問題,期待着她愛上數學的那一天。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二)

  洛新區寒鴉小學 黨利利

  一位國家領導人曾在教師節接見優秀教師代表時指出:"要辦一流的學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傳勞動模範,宣傳科學家那樣宣傳教育家".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國教育界名師輩出,名家薈萃。而其中,我最為崇拜的莫過於吳正憲老師,作為一位特級教師,她從女性教師的角度生動細膩的講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寒假,在百度了吳正憲老師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后,我更是受益匪淺。

  一、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吳老師的課堂充滿智慧,並且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用她的話來說便是:"課堂教學源於情!"她能夠真正做到從心底欣賞學生、讚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尊重、獲得自信。在吳老師的課堂上,最令我羨慕、嚮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滿了真誠的讚賞和那些熱情的鼓勵。如:用眼神表達、扶扶肩膀、摸摸頭、甚至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這一系列自然的行為,細膩地向學生傳遞着老師對孩子們的尊重,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那種深深的愛。相信,老師如此的身體語言定會震撼每個學生的心靈,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將比任何乾癟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二、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

  吳老師的課堂上自始至終充滿了濃濃的學習氛圍,這樣的氛圍慢慢縈繞着的是學習數學的趣味和無儘可能的創造性,"以學生為主體"在她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她不是一位諄諄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使人泛起思想漣漪的老朋友,學生擁有着學習的主動權,這種主動權才是最珍貴的。

  三、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

  成功的人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的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律,他們並不比別人更聰明,而是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他們並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賦,但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吳老師深深明白這一點,她在教學中最為注重的便是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我不禁為這位睿智的老師拍手叫絕,書本上的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對於那些孩子們來說,習慣是一生的財富。

  吳老師身體力行的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自己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學方法,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引領着教育改革發展方向。我定會緊緊跟隨吳老師的腳步,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三)

  最早認識吳正憲老師是在十年前,在淮海堂聆聽她的一節展示課《平均數》,吳老師將拍球比賽引入課堂,引導孩子自擬隊名,自創比賽規則,又在一次次矛盾衝突中激發起學生對平均數知識學習的需要。當時覺得這個吳老師太厲害了!居然能帶着孩子們玩一節課,數學課竟然還能這樣上?不愧是特級!以後又陸續聽了她執教的《找規律——搭配》、《認識方程》……越發折服於她高超的教學藝術,被她和孩子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所打動。最近拜讀了吳老師的著作《吳正憲與小學數學》,我才算更近距離地走近她,了解她在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艱辛的探索與收穫,感受她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數學樂園的幸福與快樂,體會她令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智慧與用心。

  一、積累與升華

  在書的前半部分,吳老師詳細講述了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艱辛的探索、用心的積累和走上教科研所帶來的升華。她拜師學習、發奮讀書、勤於筆耕、科研興教,獲取了自身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快樂,實現了個人生命價值與教師職業生命價值的和諧統一。她說:"多年的教改實踐我有一個十分深刻的體會,在教學工作中人人都會產生點點滴滴的體會,或深刻,或膚淺。如果放鬆,則稍縱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記下來,哪怕是膚淺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覺思維,都會帶來日後冷靜的思考。點點滴滴,積少成多,厚積薄發,拿起手中的筆,善於思考,勤於筆耕,做教學的有心人。"我覺得這段話說得特別好,就像是對我說的,比照一下,我需要進行深刻的反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會有一些體會和思考,我們組在早自習的時段常常進行課前的研討,有時候上完課,我也會把課上發生的趣事、孩子們精彩的發言和出現的問題、產生的困惑與組內老師分享,但這些體會或感悟往往稍縱即逝,因為我沒有養成及時記錄、勤於動筆的習慣,可以說我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因為懶於動筆,有些當時很清晰的想法,日後需要作為素材記下來的時候卻模糊一片了。其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遇到的大多是一些小現象、小問題、小故事,如果我們能多關注小現象、多研究小策略、多積累小故事,做教學的有心人,那麼我們的思想和教學行為終有一天會得到升華。

  二、理解與尊重

  吳老師的數學課很精彩,除了她精湛的教學藝術外,更打動我的是她對孩子們的理解與尊重。在她的課上,看不到對學生的否定,更沒有批評,她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她總是那麼善於引導學生爭論,讓孩子們在相互爭論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她總是善於為學生的心靈碰撞搭橋,與學生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她總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給孩子更多自由和發展的機會。書中說道:"作為教師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新出現的數學概念,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數學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而且吳老師還將"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進行了修改,她認為:"成功亦是成功之母。"的確,教師對學生充分的尊重,會帶給孩子成功的體驗,當學生獲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釀造的自信心對其新成績的取得又會產生進一步的推動作用,這一點對於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寬容的、有愛心的老師,尊重和理解孩子們之間的個體差異,特別是最近複習期間,難免有焦躁的不良情緒,我要努力調整心態,真誠地和孩子們手牽手迎接挑戰,度過難關。

  三、簡單與適合

  數學學科抽象、嚴謹、枯燥的特點加上課堂上教師過高的要求使得很多孩子對數學望而生畏,要讓孩子們喜歡數學,就要把數學變得容易一些。吳老師在書中說:"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數學適應孩子的學習,而不應強求孩子去適應數學。"要適合孩子,就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熟悉,就要把數學知識和孩子們的生活進行聯繫,讓孩子們從身邊的生活中去具體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經曆數學。我覺得這一點我做得還比較好。在備課時,我總是會先分析學情:在學習這節課的知識點以前,孩子們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設計怎樣的情境和數學活動才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是否易於學生理解?為了使數學變得更容易、更有趣,我會創造性地使用文本,加入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新的元素。比如:執教《平移和旋轉》一課,我藉助課件帶領孩子們到遊樂園參觀,請學生跟隨畫面用自己的動作把看到的表演出來,屏幕上呈現出各種遊樂項目,有觀纜車、旋轉木馬、激流勇進、彈射塔……孩子們大多去過遊樂場,都熟悉這些遊樂項目,一個個小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表演完畢,我請孩子們按這些遊樂項目不同的運動方式分分類,從而直觀感受了遊樂園裡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以上是我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 這本書粗淺的幾點體會,當然這本書所帶給我的感受遠不止這些,吳老師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會一直激勵着我,"積好在心,久而化之",我也會越來越好的!

您正在瀏覽: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
網友評論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