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思考的技術》有感

讀《思考的技術》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思考的技術》有感

  正如知識改變命運所言,在如今知識碎片化、信息大爆炸、個性張揚的時代,人與人的差距更多的是圍繞着思想的不同。

  首先,社會變化太快,我們是否失去或者混亂了邏輯思維?在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不斷走向更文明的時代,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矛盾,有時人云亦云,有時特立獨行,雖有學校的教育、社會的磨練,但即使起點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最終也會有大的區別,導致區別的主要原因也多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比如急於求成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東西,比如在社會影響力的威逼利誘下隨波足流而忽略了事實等等。

  其次,事實和現象並不一定一致。我們都學過政治課里講的任何事物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在應付考試時我們可能很得心應手,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容易忽略掉。當現象和本質不一致時,很可能說明這個結果帶有主觀意識,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就不能從這個現象來下手了,而是深究問題的本質。比如一個產品推不出去,銷售部反饋的是產品做的不好,產品部反饋的是銷售部的銷售方法不當,那麼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呢?可能事實是銷售部或者產品部的問題,但也有一個可能是市場的問題等等。

  再次,與人溝通需要在邏輯思維的引導下,建立共振效應。諸如很多銷售技巧所講一樣,你需要讓對方能夠快速跟着你的思維並理解你所要表達的東西,本書有講到金字塔原理,即先搬出論點,再圍繞論點舉出論據,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這個亦可理解為總分式或者分總式,有論點無論據或者有論據無論點都是邏輯思維不嚴密的體現。

  最後,思維無界限,但任何結論都有其時間、空間等維度的限制。邏輯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但它不能總結出永恆不變的結論。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有很多結論,我們不能說這些結論不是在理性思維下證實的,但這些結論有可能在某一天看來也只是假設。

  人類社會是而且一直是顛覆與被顛覆的時代,而我們勿忘的則是所擁有的主觀能動性--理性思維,maybe all is fault.

  Logic is the eternal sexy:讀大前研一《思考的技術》讀後感

  我所閱讀的是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劉錦秀、謝育榮譯。零零散散地讀完,前後大概花了一整天的時間。

  客觀而言,整本書的乾貨並沒有其前言中所宣稱的那麼多。相比起深層次的對邏輯思維實質和方法的探究,全書更多地着墨於泛泛的原則介紹和實例討論。加上出版社將行間距搞得很寬(行距大概有2.0),所以在閱讀的間隙我不時會問自己,Am I being fooled 實話講,這種沒有被坦誠以對的體驗確實不很好。

  但不得不承認,作為思維訓練的入門者,全書給了我很多啟發,而且在訓練伊始就先了解業內大師心裡的標杆與原則,確是幸事。尤其是此書是我在Edward學長朋友圈推薦的前提下購得,在閱讀前甚至連大前研一何許人也都知之甚少,也算是誤打誤撞地有了超預期的收穫,所以總體而言還蠻值當的。

  一言以蔽之,全書的觀點只有一個,就是邏輯思維是解決問題(甚至預見未來)的王道。那麼什麼是邏輯思維呢,就是在解決萬事萬物的過程中都純熟應用理工科的思維模式(收集數據-假設-驗證-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強調兩點,一是Value facts, value data,二是Practice daily.在此之後,作者也談到了執行力的問題。包括怎麼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如何提高邏輯思維力。

  2

  乾貨部分

  零、前言

  新大陸的四個空間:實體經濟+無國界經濟+互聯網經濟+倍率經濟

  一、正確思維模式及常見錯誤

  經營分析和科學研究是同一套思維體系:收集數據-假設-驗證-結論。

  解讀未來時,關鍵看目前在起作用的幾個要素中,哪個才是影響未來最重要的要素。

  1、假設混同結論:"說出你的依據"、"證實這個假設的證據"

  2、原因分析錯誤

  1)現象混同原因:不能在列舉了各種現象之後就停止思考,不能作為解決方案的就不是結論

  2)未抓住核心矛盾: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而其他都只是這個原因導致的現象,全方位努力的想法是錯誤的

  3)信息收集錯誤:找出真正原因需要進行實地訪談,並不停追問、不斷驗證

  3、假設構建錯誤:重新做假設,再次出發即可(即使是人生——大前研一本人就各種換行業)

  二、思考框架:"金字塔結構法"

  支撐唯一結論;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自下而上

  1、查看資料及背景,將導出的結論、主張列成一張表

  2、把表上的主張、結論按類似主題分類

  3、把同一類型的主張、結論排序

  4、討論同一級別中的共通結論,將從中導出的結論放在上一級

  5、重複,直到出現金字塔

  6、尋找證據,再次檢驗邏輯結構

  三、具體思考方法(按重要性排序)

  1、關注思維方式,而非知識

  1)應對無法解決的問題設法提出假設,並努力驗證假設

  2)"有前提就有對策"的思維模式

  2、尊重facts & data

  3、構想是通過不斷對自己提出質疑,然後找出問題解決辦法產生的

  1)加大思考自由度,把所有的可能性加以試想

  2)理所當然的現象,反而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部分

  3)不斷刺激大腦中的不同地方

  4、抱有一小時要產生百萬元價值的緊張感做事

  5、把需要思考的事情集中思考,不需要思考的事情不要想

  6、人際方面

  1)擁有相互否定打擊對方的朋友:推翻對方假設,讓自己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2)對事不對人,忠於事實

  3)不要置於同類人構成的群體中

  4)U形管和J形管現象:有效溝通

  四、說服力

  (一)演講前

  1、一個建議就夠了:"總裁,請做這一項"

  在做演講前,想想"如果只有一分鐘時間面對總裁,你會做些什麼?"

  2、將說明立足於facts and data

  3、說明時提出充分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即必須這麼做,充分條件即這麼做會更好

  4、從結論說起:簡潔的語言,做簡潔的分析,每一頁一個結論。 然後用累積的結論再導出整體結論,最後再以此提出建議

  (二)演講中

  1、思考受眾的角度,從其立場出發。(要注意人的情緒問題)

  不是"自己想說的順序",而是"對方能理解的順序"

  2、將演示文稿熟記於心

  1) 不看PPT,用5分鐘把內容全部說一遍

  2) 在中間抽調一頁稿子

  3) 一邊想下一頁內容,一邊做這一頁說明

  3、提案的構成

  1)業界的動向

  2)企業競爭公司的動向

  3)客戶公司的狀況分析

  4)改善條件:即什麼條件下,這種情況可以得到改善?要具體,如"成本要削減15%"

  5)解決方案:在提案時要提到的整體結論

  6)具體建議

  7)計劃步驟

  (三)演講后

  前期溝通、事後追蹤,從而保證提案的有效、順利進行。

  五、Bonus and Tricks

  1、28分鐘通勤時間,給自己想一個題目,然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2、"如果你的職位比現在高兩級,你會怎麼做?"

  3、"如果只有一分鐘時間面對總裁,你會做些什麼?"

  4、不要看事先準備好的稿子,五分鐘之內把提案的內容說一遍

  5、讀完每天的新聞后,提出5個疑問

  附:冷知識與火花

  1、企業的價值等於企業活力的自由現金流量的8倍

  2、"大前法則":資料來源一致(google),行動方向一致(soooooo creepy!)

  3、"學院智者"下,"街頭智者"上

您正在瀏覽: 讀《思考的技術》有感
網友評論
讀《思考的技術》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