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自知之明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的素質。

  從前有個人力大如牛,為非作歹,鄉親們都很討厭他。但是村民想要懲治他卻是力不從心。後來蛟龍在這個地區肆意橫行。鄉親們便請他去殺蛟龍,希望他能與蛟龍同歸於盡。在於蛟龍苦戰三天三夜后,他殺死了蛟龍,回到村裡迎來的卻是人們的對他死亡的慶宴。他難以接受這個現實,於是便向村裡智者請教。智者告訴他,村裡有三害,一是猛虎,二是蛟龍,三是人禍。聽了智者的話,他愣着了,他不知道宴會是什麼時候結束的,人們何時離開的,他一直在思考那個人禍,想起以前的種種,他幡然醒悟,決定從此好好做人,幫助鄉親們的日常生活,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這個人就是周楚,周楚的事例告訴我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傷害,更會傷害身邊的人。

  還記得目不見睫,楚莊王欲伐越,杜子用自己的眼睛未能見其睫毛的比喻巧妙地向楚莊王進諫,阻止了一場戰爭的發生,最後楚莊王也明白了“人貴有自知之明”。做到正確認識自己,是成功的堅硬基石。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與徐公比美,鄒忌在一片稱讚中,並沒有飄飄然,而是能清楚的面對現實,理智的做出判斷,認清自己和徐公的差距,着實令人敬佩。鄒忌由個人小事聯想到國家,一個國家的發展狀況,於是勇於進諫,使齊威王認識到自己的國家的隱患,虛心納諫,內政修明,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國力富強。由此可見,自知不但可以善己,更能善國。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點也不假。無論自己身處哪個領域,從事哪種工作,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自知顯得尤為重要。

  篇二: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高中時代,我曾經抑揚頓挫背誦過古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二十年多年後的今天,重讀這篇古文,親切感油然而生,更深的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這篇古文主要講了:鄒忌與齊國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國的道理,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王,用委婉曲折的言詞進行規勸,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勵精圖治、一鳴驚人,自此齊國一天比一天強盛,後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到了這個消息,紛紛拜見於齊國。正所謂在朝廷上戰勝敵國的效果。

  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 歷代君主為成就一番霸業,身邊總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但勸諫能否有效,一是看君主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良藥苦口利於病”,齊威王的政治開明與鄒忌的獨出心裁的勸諫藝術是分不開的。

  屈原投江,伍子胥自刎,司馬遷被宮刑,皆因不注意進諫的藝術,導致身首異處。開明君主唐太宗,也曾經被魏徵氣得揚言一定要殺了這個“鄉巴佬”。由此可見,能夠將“忠言”加以包裝使之“順耳”的確是一門藝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今和平共和時代, 建言建議者不必再擔心因言獲罪。 在金創股份,職工提建議無須像鄒忌那樣拐彎抹角,有什麼治企良策盡可以暢所欲言,很多技術人員、普通職工提出的建議,都得了採納。獲得合理化建議獎的能夠被公司評為技術員或者更高的職稱,享受相應的待遇。說得不對的,也絕不會追究建議者的 “ 責任 ” ,鄒忌的 “ 包裝藝術 ” 再也沒有了市場。

  篇三: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鄒忌諷齊王納諫》闡述的另外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鄒公高大美貌的身材與徐公比,得出三種相同的答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在周遭的讚美聲中,鄒公沒有陶醉,迷失自我,而是善於反思,認識自我,堅持內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一個人能在別人一再表揚之下,躬身自省,真令人刮目相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鄒忌在問美、比美、思美的過程中,能夠敢於反思,認識自我, 在阿諛奉承重重表象面前具備了清醒的頭腦,保持了高度的自知之明,與曾子的三省吾身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齊威王從鄒忌的故事中悟到的結果仍然是“自知之明”。今天,面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 , 既佩服他的大智 , 也讚賞他的風度。一個封建時代的帝王,面對下屬的進諫能夠虛心接納,指陳弊病,廣開言路,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等氣度和胸懷,實在令人感奮不已。

  可見,人貴有自知之明,要明己之長短,知己之斤兩。不因過去有些許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實事求是地估計比較與同行之間的差距,不至於孤芳自賞,自我陶醉,唯我獨能,盲目地小瞧他人。也不會在奉承話面前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迷失本性。

您正在瀏覽: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網友評論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