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延安行

延安行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中國人不能不去橋山拜皇帝陵,中國共產黨人不能不去延安感受革命精神。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的發祥地,也是露出新中國的曙光的地方。當中華民族在災難中掙扎,黃帝的基業在動搖的時候,延安燃起了烈火,升起了紅太陽。這烈火燒遍了古老的神州大地,這太陽照亮了全中國。延安無疑是神聖的。

  二千年,是有特別意義的一年。就在這一年,我又一次去了延安。

  前一次去延安是1994年,那一次是從西安出發乘夜車去的,沿途的一切都被夜幕包裹得嚴嚴實實,什麼也看不見。

  這一次,是凌晨從西安出發,先上橋山拜了黃帝陵之後去延安的。雖然從西安到橋山這一路,仍然什麼也看不見,但從橋山到延安這一路,卻歷歷可見沿途的風光了。

  上午8時左右,我們別了橋山,繼續北行去延安。北行的路越來越難走。黃泥路坑坑窪窪,崎嶇曲折,車過處,塵土飛揚。一眼望去,全是光禿禿的黃土高坡,時而可見很深很深的峽谷,這峽谷顯然是被大水衝出來的。這黃土高坡,雖然不能說是不毛之地,也有一些稀稀拉拉的小灌木和一些楊樹長在山坡上,在洛川、富縣等地的一些山坡上儘管也種有莊稼,比如甘薯、高粱,還有煙葉、蘋果等,但是用“山窮水枯”這四個字來形容眼前的環境我想還是一點兒也不過分的。看到眼前的情景,車上的人是沒有不感慨萬分的,我的心情就十分沉重。

  這裡本來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在許多年以前,這裡應該是林木茂盛,物產豐富的地方,是什麼原因,又是從何時開始,這個地方才變成“山窮水枯”的呢?

  這裡是孕育革命,孕育新中國的地方,在全中國解放50多年後的今天,這裡為什麼仍然是這樣一副一窮二白的樣子呢?

  橋山上能生長充滿生機的柏樹,距離橋山不遠的這些地方為什麼就不能象橋山那樣長樹呢?

  黃河流域的部分地區從繁榮富庶變為貧瘠,那麼現在的長江流域是不是也會出現這種變化呢?如果長江流域也變成為“窮山枯水”之地,那麼中華民族到哪裡去生存和發展呢?

  我腦子裡冒出了這樣的一連串問題。這一連串的問題,簡直就象一塊塊石頭,重重地壓在我的心頭!

  正當我在胡思亂想的時候,汽車突然停住了,堵車了。聽前面的人說,堵車的原因是前面正在改造公路,車子要改道行駛,顯然改道的路是更不好行駛的。堵車倒沒有引起我的不快,反而能使我興奮。從車窗望出去,確實有築路工人正在努力施工。此時,我的心不再那樣沉重了,因為我看到了一條條新的高等級公路正在工人腳下延伸,它伸向西安,伸向太原,伸向銀川和呼和浩特。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一點不錯。一條條公路的延伸,就是一個個發展機遇的強化。這工地上的機器的轟鳴,就象是西部大開發的進軍號,催人奮進。就在公路的前頭,我彷彿聽到了西部大開發所吹響的進軍號,放佛看到了西部大發展的希望之光!此時,我為自己方才的杞人憂天而有愧。

  下午3點鐘左右,我到達了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聖地——延安。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巍寶塔山。還在中學生時代,我就讀了許多文人對寶塔山的頌歌,有一個概念深深地在我的心中紮根。那就是:寶塔山上的寶塔就象指路明燈,光芒四射,指引着中國革命的航船,從勝利走向勝利。今天,我實實在在地站在寶塔山下的,仰望這山上的寶塔許久許久,但不知道怎麼了,我好象就是感覺不到它的光芒,它和別處的許許多多寶塔似乎並沒有兩樣。突然,我想起了《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天明則日月不明”,在天自明的時候,連日月都會不再顯其光明,何況這寶塔呢?我明白過來了,當天自明的時候,這寶塔自然是不顯其光芒的,只有在黑暗之中這寶塔才放出它的光芒。到了晚上,我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思維天線,再一次仰望這寶塔,我才發現了這寶塔尖上的一屢光芒,這光芒並不明亮,但它輝映出了遠方的另一處明亮的光芒。

  記得1994年那一次到延安,是在清晨,第一眼看到的也是這寶塔山,但是感覺卻與這一次不同。那時,寶塔山似乎剛剛醒來,在晨光中迷迷朦朦。當我向寶塔山登去的時候,突然有一隻很大的公雞飛上山腳下的一座座牆頭,放聲高唱,它是在向人們報曉,也是對我們表示歡迎。我記起了毛澤東的詩句:“一唱雄雞天下白”,此情此景是多麼令人陶醉啊!很遺憾,當我趨近拍照的時候,大公雞卻飛走了。

  在延安市區尋訪,我只覺得延安變了,變得面目一新了。94年還能看到的一排排古老的窯洞,現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聳起了一棟棟嶄新的高樓。延安人也變了,變得富裕起來了,街上的人們不再破衣爛衫,人們手上的菜籃子變得沉甸甸而品種多樣了。延安的街上,有各種各樣的商貿公司,房子都是新的,業務也還繁茂。延安還辦起了不少工廠,許多產品還遠銷國外。總而言之,延安變得繁榮起來了。

  延安的街道分佈在延河兩岸。可能是因為正逢枯水時節,所以延河裡沒有昔日那滔滔的河水,要是沒有橋橫在上面,人們還不知道延河在那裡。在延安,水是多麼珍貴啊!其實,何止在延安,就是在全中國,水都是非常珍貴的。街道上行人不少,多數行人是從外地來尋訪革命傳統或延安精神的,當然也有從外地來延安做生意的。

  到了延安,我總是很急切地要去楊家嶺和棗園。真的到了那裡,就會覺得楊家嶺和棗園是十分普通的地方,然而這普通的地方卻是十分神聖的。普普通通的小山溝,普普通通的窯洞,卻住過締造共和國的一代偉人。在這窯洞里發出的光竟然能夠照亮全中國,在這山溝里運籌的謀略竟然能夠在驅趕入侵的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中發揮作用,繼而竟然能夠戰勝現代化武裝的軍閥解放全中國。這樣一個地方,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磁力,能夠吸引那麼多來自繁華的城市和全國各地的精英人才,那怕是歷盡千辛萬苦和艱難險阻,“出群才”就象潮水般地湧來。在這裡,貧瘠的山、貧乏的水和偉大的人物、偉大的事業竟如此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世界真是奇妙!

  楊家嶺的窯洞靜靜地藏在山谷之中。這裡是安全地帶,任憑敵機怎麼轟炸,楊家嶺的窯洞是絕對安全的。這裡留下了人民領袖的浪漫腳印和身影,這裡蘊涵著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今天的楊家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更具現代氣息了。

  棗園裡的棗樹依然根深葉茂,棗園裡的窯洞雖然不再住着偉人,然而歷史的痕迹依然分明。棗園更含蓄更神秘了。

  2000年10月

您正在瀏覽: 延安行
網友評論
延安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