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美國的素質教育讀後感

美國的素質教育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美國的素質教育讀後感

  陳鋒

  對於《美國的素質教育》一書早有耳聞,也略讀過一些片段,覺得有思考和借鑒的價值。全書一共有十部分組成,再加上一個引子和一個後記。每一節都剖析了一個問題。

  一、創造性能不能教?

  在許多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認識中,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作者認為,創造性是“創”與“造”兩方面的有機結合。所謂“創”,就是打破常規,所謂“造”,就是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包括方法、理論、產品、事物等。也就是說,創造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不打破常規,無所謂“創”;不“造”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只能是天花亂墜的想入非非。因此,創造性或創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規去產生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的特性或能力。“教”是指“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正像人的智力不能從老師那裡傳給學生一樣,創造性是潛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層面的特質,也是無法從a傳到b的。因此,創造性只能培養,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環境。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的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所以作者的美國教授總是愛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

  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美國人從小教育孩子: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而我們中國人首先考慮的不是應該做什麼,而是別人會怎麼看我做什麼?在一張記名選票上投自己的贊成票很難,難就難在實現內心的飛躍!“如果連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誰還敢投你的票呢”。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美國學校並不禁止老師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限制的只是把老師個人的觀點作為“對”或“錯”或者“是”或“非”的判斷標準。因此,如果老師一定要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必須聲明是自己個人的觀點,不能企圖用自己個人的觀點來影響學生,更不能以此作為判斷是非或對錯的標準。

  四、要不要懲罰孩子?

  “美國是個法制社會。法律條文擺在那裡,沒有人苦口婆心地勸你不要犯錯誤,有的只是照章辦事的人員。”我們國內有一個理論是:“在學生犯錯誤的內在念頭剛剛萌生,但還未變成外在的行為之前,就在及時加以制止。”但是,美國學校的懲罰制度,允許孩子在走上社會以前有犯錯誤的經歷,有了這種“自己教育自己”的經歷,才有可能在將來不犯或少犯錯誤。”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寫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個普通人一樣讓人覺得親切,不要以為是本小說,其實記的全是真實的生活。作者既是一個父親又是一個教育家,他用邊敘事邊議論的形式,以小見大的方法,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書中描述的是美國的教育情況,對照的是中國的教育現狀。正是在比較中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全書說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例卻說明了一個個讓人無法釋懷的道理。使我們深受啟迪。通過學習和閱讀,對我的美術教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和思考。

您正在瀏覽: 美國的素質教育讀後感
網友評論
美國的素質教育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