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皮囊有感

讀皮囊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皮囊有感(一):《皮囊》下的初心

  任冠堯

  大家好!我是來自航空遙感測繪院的任冠堯,是今年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很榮幸能有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我曾讀過的一本書及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

  在前段時間我剛經歷了一次最大的人生選擇—就業。對於當時還處在學生時代的我來說,輕鬆的校園環境讓我一定程度上與社會脫軌。在外讀書七年的時間,已然讓我變成了半個外地人,在選擇擇業地點的時候讓我無比糾結,是留在外地艱苦奮鬥,還是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邊,實在難以取捨,剛好在四月份學校沒什麼事情,我決定回家呆幾天,說實話這七年匆匆而過,每次假期回家也都是忙忙碌碌,從沒有因為單純得想回家而回來過。

  回家后,我覺得家裡從年前到四五月份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變的只是父母從年前的閑瑕生活走向了起早貪黑的忙碌。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大多時候一直都是忙碌着的,永遠都有着做不完的事情。但我也發現了一個怪圈,那就是他們的忙碌和省吃儉用並沒有換來生活上大的改觀,他們沒時間旅遊、沒時間去電影院、偶爾下館子吃頓飯都覺得費錢。也可能是所謂的代溝,我也總因為他們的生活狀態和他們拌拌嘴,可是不論怎樣,他們並沒有如我這般的去埋怨或抱怨生活,也不會去考慮生命的價值要怎麼去體現。

  回家以後閑暇之際看了一本書,是蔡崇達寫的《皮囊》,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在這個時候讀到這本書,它也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

  從整本書來看,蔡崇達都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包括父親、母親、兒時小夥伴以及生活中的偶像等,一個個接地氣的人物躍然紙上,透過蔡崇達的描寫,彷彿把我帶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那裡的人如同你我身邊熟知的每一個人,發生着你我都熟知的每一個故事,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有很強的真實感和代入感。

  故事以一個老太太的去世開頭,奠定了全書有點悲情的感情基調,也正是這位看盡了世間苦難與變遷的老太不經意間說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她說的這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讀到這裡我彷彿感覺這種披着皮囊而又沒有靈魂的人就是在說我,安逸的校園生活似乎在一天天消耗着我的意志,從沒有想過要去打破這樣的生活。雖然這第一個故事是悲情的,但是他傳達着人要拋開肉體束縛去拼搏的精神,也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活着。

  在後文作者敘述了一系列自己身邊的故事,並且每一個故事都在訴說別人的同時也審視着自己。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作者經歷了與父親的生離死別、目睹了天才文展歸於平庸、見證了追求夢想的厚朴倒在現實面前、也看到了潮流人物張美麗在村民眼前的不被理解,他終於明白,有些違背初衷的努力是徒勞的,也真正明白,人活着更應該腳踏實地、更應該根植於社會。因此作者選擇逃離築夢地北京,回到了小漁村,守護愛的人,在小漁村裡繼續着自己的事業。這也許是許多正在為夢想、為生計、為責任努力拚搏的有為青年所不能理解的。但我卻被他的這份勇敢和決絕而打動。人生匆匆幾十年,在父母日漸老去,兒女繞膝漸遠,朋友奔波陸離時,能與愛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作者活着的真正意義。這也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以後的生活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始終用冷漠的語氣訴說著身邊的大事件,其實就是想告訴讀者們: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財富和名望也都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靈魂的清澈和滿足。作者用自己身邊的故事告訴我人要利用肉體去拼搏的同時也要將最初的那份愛放在靈魂深處。

  再想想我自己,父母一直以來對我默默的付出,只希望我健康平安就好。他們最欣慰的就是我是個懂事的孩子。很多時候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寄托在我身上的那種希望是支撐他們過着這每一個平淡日子的動力。可能也正因為如此,造成了我總是在想自己要怎樣,怎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怎樣才能活得比較有意義,一直都是從自身出發,一直想的是自利,越是這樣想就越是在摒棄自己的靈魂。

  其實生活難就難在我們總被新鮮的事物帶走注意力,難就難在我們控制不了很多慾望,難就難在我們不能做到不忘初心,想到這裡我突然覺得豁然開朗,我決定回到家鄉,回到這個我最熟悉的地方,給我的肉體重新注入靈魂,承載着愛去拼搏奮鬥,用我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創造價值,用積極的態度去詮釋皮囊下的這份初心。

  最後很榮幸能來到我們內蒙古測繪地理信息局工作,地理信息行業是我們內蒙古自治區正在蓬勃發展的行業,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大家能看到我的努力,也希望大家能喜歡這個全新的我,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如果有新的感悟也歡迎大家和我一起分享。

  讀皮囊有感(二):有血有肉的人生

  第一次聽說蔡崇達的《皮囊》,就被包的書名深深吸引。我在思考,皮囊究竟是什麼,這木書又講述了什麼故事。看完這本書,我認為它是作者的自傳,他通過文字和讀者分享他痛徹心扉的人生歷程。

  談及這本書,我不得不提及楊絳寫的《我們仨》,她的《我們仨》如果不是因為她的離世,我可能不會知道,這本書是我在暑假期間閱讀的,可是看到三分之二我就看不下去了,因為它講述的是一個溫馨、幸福的學者家庭,講一家三口細水長流般的生活。這種平凡的生活我沒對大興趣,甚至我覺得看得有些無聊和枯燥。所以我寧願看到一個真實、現實、有些傷痕的中國式家庭。自然讓我想到一名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言傳正傳,詳細闡訴我對這本書的看法。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蔡崇達的阿太、父母、朋友對他人生不同階段的影響,揭示了每顆皮囊下跳動的心靈

  看這本書,我哭了三次,三次戳中淚點,而讓我感動的並不是作者的母親為了父親的面子要把過幾個月就要拆的房子建立,不是母親每天辛苦工作后回家還要照顧殘疾的父親,也不是母親在父親逝世后召喚他的魂靈。而是作者那些普普通通卻又有各自鮮明個性的小夥伴們。或許是因為他們的人生,我能感同身受。

  首先,我想說說作者的兩個名叫阿小的朋友,一個是來自香港的阿小,一個是來自小鎮的阿小。香港阿小暫住在小鎮,雖然他外表時尚,生活殷實,給小鎮帶來了許多新奇的玩意和文化,成為小鎮的焦點人物,他瞧不起小鎮的孩子,但是後來他去香港並未過得開心,而是和那裡的同學格格不入。而且父親的突然去世,他必須承擔家庭重擔,從事安裝防盜門的工作。後來他漸漸發現他看不起的小鎮才是他的家。然而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小鎮阿小,成績不好,但他不甘平凡,他渴望走出小鎮,擺脫靠捕魚謀生的宿命。他刻意模仿香港阿小的裝扮,討好香港阿小,後來漸漸地學會翹課,欺負打工仔,偷錢……最後他被學校開除了。香港阿小走後,他很難過。即使最終迫於無奈還是當了漁民,但是他是以買摩托車為前提才答應的。他騎摩托車在海邊狂飆,引發不幸,不過他命大,搶救過來了。之後,他每天下海捕魚,和家人過着平凡卻幸福的生活。命運總愛造化弄人,沒有人能預測自己的未來,按照設定的人生軌跡一帆風順地走下去。即使如此,我們也不應該自暴自棄,而應該在順其自然的基礎上,積極樂觀地面對接下去的生活。

  接下來介紹天才文展,為什麼說他是天才呢?因為他對自己的人生有明晰地規劃,甚至具體到一點點的事情。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為此付出辛勤的努力,即使失敗了,也有重頭再來的勇氣。雖然他未能考上重點大學,但他如願考上了重點中專。可是到了學校,同學都嘲笑他的兔唇,這使他很困擾,他還為此打架。以及他認為功課太簡單,所以他選擇中途輟學。他自命不凡,一心想逃離小鎮,進入大城市,但後來因種種原因,他選擇留在小村莊,做一個普通人。他註定是無處安身的,他羨慕並嫉妒着作者去了他想去的大城市,成為了他想成為的那種人,同時他也恨自己的無能。我認為他活成這樣,主要是因為他給自己設定的期望過高,當他一旦沒達到,他就會感到失落和失望,他還害怕別人因此質疑他,取笑他,他的自尊心也會受到重創。

  最後,我想說厚朴。在我心中,他是一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他完全活在自己那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他嚮往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他也確實像他想象的那般生活着,瘋狂地談戀愛,組建樂隊,發表詩集……到後來他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可是,現實卻是殘酷的,處處充滿着規則,沒有那麼多美好的幻想。最終學校因為他的種種違規行為,在他畢業前半年,讓他勒令休學。他的結局也是悲哀的,最終他被冰冷的現實打敗。其實我想對他說,人充滿美好的幻想本來並沒有錯,但是它必須靠腳踏實地的努力來支撐,否則它只會是空中樓閣,不堪一擊。只有當能力和耐心足夠接受你的想象時,設想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迵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又那麼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

  總之,我想說的是,人各有命,或順遂,或坎坷,或平凡,或偉大……但無論何種,都需努力活下去,因為人生處處有驚喜。當然人各有志,有的人胸懷大志,有的人甘於平凡,還有的人苟且偷生。但是我希望我們都要有夢想,不然我們和鹹魚沒什麼區別,再說萬一實現了呢。

  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裏着一顆心。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着一顆心的羈旅。

  以及每個活着的靈魂。

  讀皮囊有感(三):拖着皮囊 負重前行

  小考拉

  換書會,換到一本書《皮囊》,就悄悄地把它讀完了。一個個看似輕描淡寫的故事,卻讓人感到一種力量,一種普通人突破自身局限的力量。我喜歡這樣的故事,雖然有悲劇色彩,但仍然讓人看到希望,看到明天。一個個故事,也是住在作者心裡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變化,不安,恐懼,迎難而上。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蔡先生做到了這點。他筆下的厚朴、張美麗等,都是美好的、生動的,但又帶着悲劇色彩的,因為個人的力量終究抵不過世事的摧殘。他們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無法握手言歡,被撞得頭破血流,但依然執着於自己的信念。

  一個個在命運里鬧騰的人,哭着,笑着,演繹着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原來,每個人都可以精彩到讓人鼓掌喝彩,我們沒有做到,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呀。你看,他的母親,為了建造漂亮的房子,花了多少力氣呀;重症病房裡喜怒無常的父親,雖然嘴裡說著希望早點死掉,卻一直和病魔在抗爭;懷才不遇的厚朴,也一直堅持着自己心底的信念。

  關於親人,關於朋友,關於愛情,關於生死,作為一個個普通的人,這個皮囊承擔了太多,有點負重了,在時光的打磨中,日益扭曲,也日益倔強,倔強到無人理解。那些逝去的人,逝去的舊時光,就是我們的影子,我們身上的烙印啊。無處安放的青春,搖搖欲墜的暮年,這是多麼真實又徹底的悲傷呀。

  皮囊,終有退化的一天,消亡的一天。或千嬌百媚,或醜陋不堪,終究要從芸芸眾生的視線里抹去。 從海邊小鎮的黑狗達到穿梭在北京人潮中的蔡崇達,他在一點一點努力,用體內的洪荒之力,為自己打造了一座遮風擋雨的精神城堡。一顆脆弱的心靈,被撕裂,被重組,然後,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一出生,離開母體,就是一個流浪兒,歷經千辛萬苦,只為尋一個安心的家。人生無常,誰也不會為誰永遠停駐,親情不能,愛情不能,友情也不能。

  記得有次喝醉了,小夥伴說,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我說,行屍走肉般的皮囊,不要也罷。是的,皮囊,要配上靈魂,才能構成一個完好無損的人。只有皮囊,沒有靈魂,就是行屍走肉,只有靈魂,沒有皮囊,就是孤魂野鬼。有時,我也在想:人,應該怎麼活下去,才對得起這副皮囊呢?或許,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活好當下,就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吧。

  寫作,也是一種歷練,一種傾訴。看別人的作品,拓寬我們的視野,寫自己的作品,充盈自己的內心。最能打動人心的,是真實。真實的場景,真實的感受,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不管是安於現狀,或是抗爭,都是筆下最美好的姿態。

  喜歡文中的一些句子,"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種沒被戳破的悲傷,像發膿的傷口一樣不斷淤積、腫大,慢慢地,控制不住,傷感有時候會噴發出來。"、"他會卑微到,讓我想起自己身上的卑微。"、"只有比他們水平多出足夠的高度,他們才會恐懼到敬畏我。"、"他冷漠地坐在那,任由沉默如同洪水汩汩淌來,一層層鋪來,慢慢要把人給吞沒了。"、"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這世界最美的風景,是一個個活出各自模樣和體系的人。"……

  其實,合上書本,我只想弱弱地問一句:被面具一樣的皮囊包裹的心,你還好嗎?累不累?疼不疼?

您正在瀏覽: 讀皮囊有感
網友評論
讀皮囊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