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快樂的大腳 大學生入黨 大學四年 我的中國夢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石縫間夾生的野草,有着最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條件怎樣艱苦,她都要努力成長,迎接陽光的照耀,迎接雨露的滋潤,迎接風兒的安慰。——題記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是作者趙美萍對不公正命運的不屈抗爭,最後夢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是一本讀來使人唏噓動容、催人奮進的勵志之書。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自傳,而是一本作者挑戰苦難人生的紀實佳作。它貴在真實、感人。作者用平實的自敘方式,以時間為順序,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徐徐展開,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一個顛撲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里描述到趙美萍出身卑微,家境貧窮,自幼喪父。小小年紀便退學上山砸石頭,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重負,用血汗掙來微薄收入養活全家。就這樣艱苦的環境里,她依然對生活懷着無限的憧憬與希冀,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艱難的生活作着頑強不屈的抗爭。19歲那年,她身負因母親生病借下巨債,到上海打工,先後做過餐館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時裝公司技術員、廣告公司業務員……吃盡千辛萬苦,但她懷着一股“一定要出人頭地”的信念頑強拼搏,終於在海納百川的大上海樹起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在艱難的打工生涯中,她一直沒有泯滅對文學的喜愛,打工之餘堅持寫作,筆耕不輟,終於以飄逸的文字,超然的靈氣敲開了文學大門。最終,被《知音》雜誌社領導慧眼識珠,破例錄用為記者、編輯,圓了她夢寐以求的願望。

  “風雨無法摧毀,野火無法燃盡,霜雪無法凍殘——這就是生命和意志的力量。”是的,這就是趙美萍半生奮鬥歷程的真實寫照,在那樣艱難的歲月里,她懷着不服輸的氣魄,一步一步攀登到人生的頂峰。當作者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時候,她所承受的辛酸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在這看似漫漫無邊的苦海里,作為一個平常的我們,或許放棄了,或許頹廢了,或許不堪重負而選擇了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歷程等等,很難想象趙雅萍是以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執着,怎樣的堅強去面對這種種苦難。

  然而,最難人可貴的是,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刻,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摯愛——讀書。相比於我們90后的大學生,簡直不可以比,自愧不如。“時間去哪了?”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提問。在這大學的平台里,我們有寬闊的課室,有優美的校園環境,有書香四溢的書籍寶庫——圖書館,又諄諄善導的老師,有讓我們無憂無慮學習的條件。可是,我們把這條件用哪裡去了,讓這一切隨着時間逝去,而我們還未察覺。人人都會喊着要成功,但如果我們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成功何在?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賦予苦難新的詮釋。生活中苦難是一門學問,要用百般的意志力才能夠讀懂並戰勝它。苦難能夠讓我們更加堅強更加的成熟。生活中苦難又是一筆財富,沒有它,你的生活就像貧瘠的的沙漠,毫無挑戰和生氣。要給你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勇於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吧,它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充實而有意義。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對待苦難應該持何種態度,所以我們不要被生活的苦難所打到,堅強、堅韌的面對,相信一定能迎來希望的曙光。

  作為新一代幸福的大學生,我們也應該好好把握現在,把握種種有利條件,去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實現我們的夢想。

您正在瀏覽: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網友評論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