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青春之歌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青春之歌讀後感
余永澤是小說《青春之歌》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的開場給我們一個很善良正義的形象,可是隨着小說的進展,我們看到了他阻礙革命的一面。他自己不支持革命,進而想讓林道靜也順從他去過平靜的生活。我們總是說,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每個人都不應該沉默。可是余永澤卻不是這樣,他死讀書,讀死書,只為自己畢業后將去哪工作着急,於是便央求羅大方讓羅大方的父親引薦自己給胡適,好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再後來,我們又看到大部分的同學都南下請願,抗擊軍警的暴力,而他卻在圖書館研究着古文。對於余永澤我們的批評家從來都是毫不客氣,認為這樣的人雖於革命無大的危害,但中國人如果都像他那樣,那亡國只是遲早的事。
《青春之歌》是楊沫50年代的經典作品,小說的格調就是革命,抗擊侵略,抵制暴政。書中給我們塑造了許許多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還有許許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民族的生存,將自己個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懼怕把牢底坐穿,堅強地面對強悍的敵人。同時小說中也有許多反派的人物,像那個胡局長,還有那些特務,當然還有那個黨的叛徒戴渝。除去這兩種人,就是那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對反動者低頭的人。這類人也許經過革命的宣傳會加入革命的陣營,也許至死也就是平凡的在世上生活着。我們現在所說的余永澤就是這第三類人。
余永澤出生在地主家庭,這並不能夠說明什麼,畢竟有那麼多的地主家庭的青年最後成為了革命的先驅。余永澤生性懦弱這卻至關重要,他順從父母的安排,娶了一個有缺陷的女人做妻子,可沒過多長時間就死了。他看到林道靜在小村無依無靠,就主動去幫助她,進而兩人產生了感情,結為夫妻。可是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參加革命,認為這只是少數人的事情,不需要自己關心。他也害怕自己的妻子因參加革命而遭遇什麼不測,因此堅決反對。余永澤的懦弱使他不敢向反動的統治者說不,不敢加入革命的隊伍,而只能順着傳統的和平的路那樣走着。他是中文系的學生,從他待人接物,和林道靜討論文學,我們應該知道他也是有很強能力的人,可是他將他的未來定在了只為個人而生活的那一個狹小的信念中,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自己而工作。我們是否需要激烈的批評呢,我想大可不必,因為有人說,性格決定人生,余永澤生活在一個沒有鬥志的地主家庭,形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戰火紛飛,時局動蕩的革命年代,他的性格決定他只能沉默。
但我們始終沒有看到余永澤背叛林道靜,這一點我們應該看到,他沒有告密,沒有出賣道靜的朋友,他只是冷眼旁觀着一切,但是一個原則卻是不倒向反動派。余永澤的錯誤在於沒有看到對付黑暗的統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於世,只能碌碌無為。在那個時代,其實像他這樣沒有革命的人其實是許多的,看過《圍城》的人都知道那上面發生的事也差不多就是抗日的時候,可是我們卻並沒有批評方鴻漸他們不革命,因為那只是一本描寫普通生活的書。我們的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人的性格決定着他的行為,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是革命者,畢竟人各有志,也許是他的思想有局限性,也許是他生活的環境不允許他如此。我們所要批評的人是那些反動派,那些背叛革命的人,他們阻礙社會的發展,殘害我們的革命志士,是非正義之流。
對於余永澤我們還能看到他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深,封建宗法觀念根深蒂固。從他聽從父母的安排娶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女人,到他對待農民的冷酷,再到他對待林道靜是否應該出去工作的問題,我們能夠看出。國民黨是代表大地主在資產階級利益的集團,當然對中小地主也不會太差,作為地主家庭出生的余永澤不反抗這個不公平世界也就有了另外的理由,他並沒有受到生計上的威脅,他不需要通過革命的手段去獲得生存的權利。因此我們黨之所以團結農民階級來進行革命就是因為他們的生存受到威脅,他們具有革命性。有人批評《青春之歌》說它描寫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小姐林道靜,也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資產階級不具備革命性,林道靜從資產階級變成工農階級的黨的一員,有點不切實際。
一部《青春之歌》讓我們看到了堅強不屈的革命志士,一個余永澤卻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任何一個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去深究,去了解,我們不能因為片面的主觀性認識或別人的評論就去妄加批判。李魁是反叛的,可是卻殺人不眨眼,嚴嵩是有名的奸臣,可是他年輕的時候卻是一個博學好問,勤奮刻苦的青年。人性是複雜的,我們無法猜透一個人的所想,正如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有的人已經位高權重,什麼都有了,可卻還要以權謀私,打壓下屬。《青春之歌》描述的余永澤永遠只能作為教科書的材料,在那裡,我們可以將他作為反面材料加以證明革命年代不應沉默,而應該去面對不公平的世界。但在我們真正要去了解認識一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我們要加一些理解,不要苛求。
篇二:青春之歌讀後感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值得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謳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國着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 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_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鬥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着那個動蕩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化-大-革-命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煉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余永澤生活 ,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鬥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鬥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鬥爭的複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 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煉,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篇三:青春之歌讀後感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為他的短促方才顯得他彌足珍貴。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嚮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 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讀着《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迹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着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真是一筆無價的財寶了。
試想現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直年少有為、大展宏圖的青年卻是那麼“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死亡,你們難道就真的這麼脆弱嗎?你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現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你們不會再有後悔的感覺,但你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着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她60歲的生日了。翻開五千年的歷史,我發現祖國的生命,記載了多少滄桑,卻表現得如此頑強,那是一種標識,更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嚮往! 回首往昔,在我們遭受外國人的欺凌時,祖國一次又一次地從危險困境中走出來,因為祖國心中有我們,有人民!祖國用偉岸身軀來保護我們,我們也要回報於祖國:永遠愛你,保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