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中國人讀後感
平日里並非愛看書的人,特別是對一些講大道理的書更是懶得翻閱,拜得此書,也實屬偶然。翻開封頁便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可以坦誠相見,我並不為我的國家感到慚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煩公之於世,因為我沒有失去希望。中國比她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們來塗脂抹粉。她會再一次回復平穩,她一直就是這樣做的。——林語堂”
“我可以把她的麻煩公之於世,因為我沒有失去希望”,這是林語堂寫《中國人》的最終目的。林語堂把魯迅眼中的“黑暗”看成了“麻煩”,這與其說是他比魯迅更寬容,還不如說這個站在中西文化邊緣上的人,在思考中國時有一個先在的心理基奠,那就是驚訝於中國這個巨大的存在,且被這種巨大的存在力所折服,他不得不冷靜地思考並尋找這個存在的合理性。歷史真實地記錄了這個民族曾屢次被侵犯,而且不少時候是已經被侵犯了的,如元朝與清朝的出現。然而不論怎樣的改變,她依舊還是那個存在,那種個性,那些傳統,那種文化,只是變得越來越大,大到超過了人們心靈所能認知的程度。這種同化一切的超然生存力使林語堂驚嘆,正是這種驚嘆使他無法成為魯迅。他既要找到這個民族常被欺辱的原因,也要表達對這種生存延續能力的欣賞;他用一種溫和而簡單的方式闡述了他的體會,他不想去證明真理,而是想讓他的國人去感知真理。他認為他們能做到這點,因為這種感知力與那種同化力相比是如此地微小。
中國人有着濃厚的原始情結,但卻又“對幸福總比對進步更感興趣”,這種矛盾如果存在於另外一個智慧不太發達的民族,則會釀成大禍,但中國人卻發明了“禍福相依”哲學,通過改變自我內心認同的“契約”來模糊苦難與幸福的界限,結果,每個中國人都學會了陋巷之中盡堪行樂、黃連樹下也好彈琴這種認地獄為天堂的生存之道。林語堂把中國人這種不以實踐而以大腦、不以科學而以經學來造福人生的方法稱之為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並認為它是違背人的自然本性的。於是,他似乎找到了中國人惰於革新的根本原因,所以,他不無憂慮地說“中國之患在於有過多的智慧”。這種智慧使這個民族看不清自己,更看不見自己以外的東西。
相關範文
- ·讀《中國人》有感1000字
- ·讀《中國人》有感
-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讀後感
- ·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人
- ·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人演講稿
- ·中國人走中國人的特色之路
- ·讀《中國人的臉譜:第三隻眼看中國》
- ·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
- ·《中國詩與中國畫》讀後感
- ·《出彩中國人》觀后感
-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 ·外國人笑了,中國人苦笑了轉
- ·讀《中國人史綱》有感
- ·讀書樂(十三)——讀《中國人的素質》
- ·讀書樂(十四)——讀《中國人的素質》
- ·讀《令人憂慮,不讀書的中國人》有感
- ·電影《中國合伙人》有感--只要有夢想
- ·《兒童中華銘》讀後感--學做一個有根
- ·《中國新聞社會史文選》讀後感
- ·《中國教師的奇迹》讀後感
- ·《中國策》讀後感
- ·《中國大趨勢》讀後感
- ·《中國夢 我的
- ·《中國信念直面八個關注熱點》讀後感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研究》讀後
- ·陳一筠教授《中國家庭安全報告》讀後感
- ·《中國教室的奇迹》讀後感
-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
- ·《中國最佳教育隨筆》讀後感
- ·《中國夢》讀後感400字
- ·《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