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有感

讀《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有感 標籤:做懂孩子的父母 培養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

  讀《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有感

  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時,我正痴迷於美劇《我的實習醫生格蕾》無法自拔,我幻想着這是一本關於友情,愛情和混亂私生活的書。然而,我錯了。

  本書的作者佩里。克拉斯以最幽默最誠實的話語向讀者傳遞了一個醫生的養成之道,她打破了普通民眾心中對於醫務工作者的幻想。醫生並不像電視劇中的那般光鮮,忙碌之餘還擁有豐富多彩的私生活,換伴侶就像大風吹。他們也並非英雄一般總能在關鍵時刻施展高超的醫術把病人從鬼門關搶救回來。

  克拉斯因為兒子奧蘭多立志從醫並正在申請醫學院,所以作為母親的她寫了一封又一封信給兒子,告訴他醫務工作者是怎樣的生活狀態。她描述了醫學訓練的經過,醫生是如何思考的,每星期工作近百小時的生活是何等難熬,醫生要擔負的責任以及可能會發生的錯誤等等。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寫給兒子的第六封信:醫生也是人。醫生要想輕鬆玩轉於工作與生活簡直比登天還難,這讓我聯想到我國的醫療大環境。我國的醫療環境和美國有天壤之別,就差用"惡劣"來形容了,大家不要給我拍磚,這是現實!近幾年社會上的暴力傷醫事件頻繁發生,我想說:是的,醫生也是人,也會受傷害!

  是的,醫生也是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想起《醫患溝通學》上老師每次必要強調的那句語重心長的"學會保護自己",想起到每個科室輪轉時,老師在教我們如何適應科室時那句無奈的"學會保護自己",想起幾乎每個醫學生都被問過的那個問題——如果你在看門診時,病人打了你一耳光應該怎麼辦?我真的很想回答:脫下白大褂打回去!因為我日夜顛倒讀書,我兢兢業業工作,我沒有周末,沒有假期,甚至懷孕還要上班;我每天工作在充滿細菌、病菌的地方;我冒着被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危險,不是為了被人誤解,被人辱罵,被人毆打!

  是的,醫生也是人,有血有肉,也有職業尊嚴,不是你呼來喚去的僕人。你換水按鈴叫護士,護士來的遲了你就罵罵咧咧,護士是你花錢買下了專門給你服務的么?一個病區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花五分鐘,一圈下來要多長時間?她一整個白天都在病房裡來回奔波,她又不是百米冠軍,能你的鈴一響她就立馬到跟前嗎?曾看到過挺着大肚子的護士被病人來回使喚着,我想問一句,你願意你懷孕的妻子這樣辛苦么?但是護士沒有辦法,這是她的工作,她的責任,你們有感謝過她的勞動么?我們能體會你作為患者的心情,也請你體諒下醫務工作者的辛苦好么?

  是的,醫生也是人,有血有肉,不是超人。夜班醫生時不時在病房裡溜達,你認為這是醫生應該做的,醫生累得打個盹你就把他的照片傳到網上,接着控訴整個醫療作風是如何敗壞。在外科,常常是夜班手術做到三五點,眯一下,七點半準時交班查房,然後繼續手術到下午一兩點,匆匆吃個飯,繼續手術。其時這是很多醫生工作的寫照,這樣的工作強度聽着都感覺累,可是這樣的生活,醫生是要過多久呢,一天?一年?一輩子?

  是的,醫生也是人,有血有肉,不是神仙。醫生給你看病,你的病恢復的快,你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你的病恢復的慢,你認為他是庸醫,是刻意留你在醫院裡,好多賺點錢。給你治好了,你認為是應該的,毫不領情;一旦治不好,醫生立刻就成了殺人兇手,輕則被告上法庭,重則遭打殺報復。生老病死本是自然過程,況且有些病的確是目前醫學上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你以為醫生是神仙,無所不能,包治百病,藥到病除,起死回生么,對不起,醫生是人,不是神仙!

  是的,醫生也是人,有血有肉,不是聖人!醫生難做,尤其是中國的醫生更加難做。工作加班加點屬常態化,平時遇有特殊情況和個別危難都是需要醫務人員沖在一線,為國家奉獻着青春血汗。連法定節假日都要剋扣,國慶,春節小長假減半,周末門診常態化,為的就是國民看病方便。在這種勞動強度下,因為無良媒體炒作,什麼"縫肛門",什麼"八毛錢"倒是賺足了眼球,全國人民中本支持醫務人員的,也在媒體的煽動下,一起吶喊:"打倒白眼狼".我想說:我們醫務人員也是娘生父母養有人疼的人,憑什麼要受這氣,我們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卻乾著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還要提心弔膽的過日子,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辱罵,投訴,毆打,砍殺。以至於有人戲言在中國,大家都可以索取,只有醫生必須奉獻,中國醫生不是為治病而存在的,而是為緩解醫患矛盾而存在的犧牲品,被百姓唾罵,被媒體指責,被官員壓迫,被醫鬧折騰,被病人家屬捅死而解脫。

  dyg2.jpg

  合上《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我腦海中真真切切,暢汗淋漓的過了一遍我和一摞摞成百上千頁的醫書在學校圖書館作伴的五年青春歲月,同時深切體會到選擇當一名醫務工作者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識,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因為我們醫務人員也是人,不是超人,不是神仙,不是聖人,更不是為緩解醫患矛盾而存在的犧牲品!醫生,作為我們生命及健康的守護者,這是大眾最不允許,最不容忍出錯的職業,我希望大眾給更多的尊重給醫護人員,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讓想學醫的孩子更加堅定他們學醫的勇氣,對他們以後的職業有着更美好的憧憬!讓學醫孩子的家長將來不用為他們的孩子因為選擇學醫而提心弔膽擔驚受怕!我希望相關部門密切關注中國醫務人員現狀,共同致力於締造一個和諧的醫療環境!我希望醫療體制改革早日成功從而吸引更多的孩子學醫造福百姓!

  20病區 印濤

  拓展閱讀:

  本書作者佩麗·克拉斯是一位兒科醫生,她的兒子亦做出了從醫的選擇。而讓她欣喜萬分的同時,卻無法按捺內心的熱情,想要告訴兒子醫生這個行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於是,克拉斯醫生動筆寫下了這10封信,為她的兒子展現了一個真實的醫者世界。

  佩麗·克拉斯(Perri Klass)

  2006年美國婦女圖書協會獎得主。曾出版三部小說,兩本短篇故事集和兩本醫學散文。

  畢業於哈佛醫學院,現任紐約大學小兒科和新聞系教授,也是"孩子,我們一起來讀書"閱讀協會的主席作家。

  第一封信:我要當醫生

  妙手仁心:—— 總也睡不着覺的男孩

  雖然我是你的媽媽,但我從未要求過你必須做出這樣的選擇。無論我多麼熱愛醫生這份工作,我都不能將我的興趣強加於你。如今,你確確實實在遞交醫學院的入學申請,我此時欣喜若狂!

  第二封信:敲開患者的心門

  妙手仁心:—— 嗜酒成性的流浪漢

  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學生,也不管你學了多少生物學、化學甚至是解剖學的知識,這都是一個你需要跨越的邊界。不論探索人體的技術如何發展,問診病人,面對面地與病人交談任然是最基本的醫患接觸方式,它的力量令人驚嘆。

  第三封信:回歸診斷的原點

  妙手仁心:——腹部有腫塊的男嬰

  對於那些無論哪種小病都不厭其煩,巨細靡遺地做全身檢查的醫生,我一直持保留意見。而且,所有人也都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因為我們明白它們能讓病人得到更好的護理。但當你不再依靠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你會遺憾地發現這些能力卻漸漸退化了。

  第四封信:慎重選擇你的醫學領域

  妙手仁心:—— 選擇你所愛的領域,尊重自己的決定

  如果終其一生,你真的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領域,那將是你畢生的幸運。不管你選擇了內科、放射科、急救科、外科或者其他科室,你就不僅是選擇了一份實習工作,你更是選擇了一項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您正在瀏覽: 讀《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有感
網友評論
讀《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