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中國美術家的故事》讀後感

《中國美術家的故事》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中國美術家的故事》讀後感 標籤:鹿和狼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 春晚觀后感 東方中國夢 中國夢

  《中國美術家的故事》讀後感

  本書介紹了十位美術家,他們是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呂鳳子、徐悲鴻、陳之佛、潘天壽、豐子愷、張大千、傅抱石。有的出身寒門,有的為富家子弟;有的自學成才,有的曾留學西洋;有的專攻中國山水畫,有的中西畫都很擅長……可有些他們是共同的:他們都在生活和藝術的道路上歷經艱難坎坷,奮力拚搏;他們都是在繼承前人又銳意創新的前提下取得成功的;他們都有着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時刻把自己的藝術和生命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讀完這本書,從這些術家們的成才之路和人品藝德中得到許多啟示,透過他們的成就窺見中國現代畫壇的面影;獲得了一些關於國畫、油畫、漫畫等方面的知識。比如:齊白石的蝦,栩栩如生,情趣盎然。齊白石與蝦結緣,始於湖南湘潭舊居旁的“星斗塘”,塘中水草皆豐,魚蝦成群,那種優美的自然環境給他提供了眾多的寫生對象,多年的鄉間生活,辛勤勞動帶給他執著,神奇詭秘的大自然賦予他靈性,祖母對他濃濃的關愛,鄰里鄉親對他的栽培,都為他意趣盎然的一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兒時的齊白石常在星斗塘內玩耍,池水中的眾多魚蝦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記憶,他五歲左右在塘邊玩耍,見大蝦不可得,就用麻線拴坨棉花去釣,居然將蝦釣了起來,使人感到其趣無比,有天傍晚他在塘邊洗腳,腳還被蝦鉗破出了血,這些事都成了他老年生活甜蜜的回憶,齊白石的蝦,雖寥寥數筆,卻生動傳神,躍然紙上,令觀者叫絕。齊石白自己也驕傲的說:“余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一變逼真,再變色分深淺,幾十年方得其神。”

  他畫蝦最初是學的朱雪個、李復堂、鄭板橋等人,六十歲前主要摹古,多是單隻,形象動態單一,畫得並不成熟,這是第一階段——略似。

  從六十二歲開始,他在案頭水盂里蓄養長臂青蝦,每日數次進行細心觀察或寫生作畫,對蝦的結構和各種動態進行認真研究。以寫實為主,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頭胸部沒有變化,眼睛為小黑點,腹部五節,小腿十條,觸鬚六條呈放呈放射狀無變化,僅注意到外形上的逼真,看不出蝦的動感和半透明的質感。這是第二階段——逼真。

  到六十六歲,他對蝦的動勢和神態作了進一步細緻的觀察,熟悉了蝦前進後退、急游緩游、鬥毆跳躍等多種情態,利用生宣紙的特性,在表現技法上作了更深一層的研究。用筆用墨變化增多,蝦體開始出現透明質感,頭胸前端有了堅硬感,腹部第三節拱起以強調“蝦公背”,長臂鉗分出三節,最前端一節較粗,前腿已伸直,後腿由十隻減至八隻,

  蝦須稍具開合變化,蝦體間也出現了濃淡變化。到六十八歲時,他成功的運用“破墨法”在墨色未乾之際加了一筆濃墨在頭胸部的淡墨上,不但加重了蝦的分量,也表現出了蝦體軀幹的透明。同時改進了蝦的眼睛畫法,兩黑點改向外橫。這就是他說的第三變——色分深澹。

  到七十歲后他畫的蝦才基本定型,但仍在用筆用墨和突出蝦的特徵上下功夫。增加了重要特徵的短須,減少了次要部位的蝦腿,經過了無數次的反覆改進,使蝦的形象日臻完美,到八十歲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蝦》為白石先生晚年精品,畫面中六隻長臂青蝦分出了濃淡虛實、疏密層次、參差聚散,因而錯落有致。大群中有小群,既有整個群體的動勢,又有各自體態的區別,注意了蝦體部的關連與蝦鉗、蝦須的疏密組合布局,做到了雅淡清新、生動可人,在齊白石筆下,“蝦”這個極平凡的小動物就變成了極不平凡的珍貴藝術品了。

  有時間讀一讀《中國美術家的故事》,你會獲得很多的啟示及豐厚的美術文化底蘊。

您正在瀏覽: 《中國美術家的故事》讀後感
網友評論
《中國美術家的故事》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