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一)

  愛情是沒有邏輯的,即使你很想通過自己的邏輯去歸納愛情的生命脈路,卻發現,沒有一份愛情可以找到合理的邏輯解釋,生命與愛情對於價值觀沒有任何意義,當愛情來臨,即使是流氓痞子你也一定會義無反顧的去愛。

  電影版《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里的主人公警花呂月月(楊穎飾)就是這樣的愛情經歷,她與黑幫痞子正熙(在熙飾)的愛,驚天動魄,撕心裂肺,你無法用高尚或者卑鄙來衡量,甚至警察薛宇(黃曉明飾)與呂月月的感情也無法用因搭檔而日久生情來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內心的愛情與愛情的本身一樣乾淨而無可置疑,但是,這樣的愛情,在一個不該到來的時候到來了,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凋謝的玫瑰註定要與這一場虐戀“灰飛煙滅”。

  藝術作品中的愛情,往往更注重悲劇,這是藝術效果始然,電影藝術里的愛情也不例外,慘烈更能夠提升觀眾的觀看欲,觀眾感受着與眾不同的愛情所帶來的感觀刺激,這樣與主人公一樣撕心裂肺般的愛情疼痛,就是觀眾想要的結果。愛情就是一枚幸福的子彈,擊穿了卻是悲劇的場面。

  從劇情看,08年奧運會期間,失蹤多年的中國國寶——金佛,重現在韓國頭號黑幫——金氏家族之手。警方在金氏次子正熙潛入深圳境內避難時,安排女警呂月月以全程保護正熙之名追查金佛的下落,兩人在經歷了險象環生的黑幫追殺的過程中產生了愛情,並且展開激烈的身體衝突,而呂月月與警察男友薛宇的戀人關係變得異常緊張。正熙答應配合警方的行動,卻在哥哥正泰的安排下,攜金佛潛逃。正熙失蹤的日子裡,呂月月與薛宇逐漸重修舊好,正熙的突然出現讓呂月月又陷入在正熙和薛宇之間選擇的兩難境地。

  電影中的飆車追殺,讓電影無論是愛情的激烈與衝撞程度,還是狂野的飆車使刺激槍戰,這些顯得異常熱眼的,實際上在給這樣不同尋常的愛增添色彩與注角。

  其實,電影版《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警匪戀也不是很複雜,感情來的突然,去的也無怨無悔。如果說,警花呂月月是為了警察這份工作使命而犧牲了愛情甚至自己也說得過去。但是,經過愛情的進度,那些為了使命的愛情也不復存在,生命中的種子一定是植根於愛的這塊土壤,這也說中了中國民間對愛情詮釋的一句土語:“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與電視劇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相比,電影版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對故事情節的提純度更高,更具有緊湊與緊張并行的場感效果,人物的情感表達也由於鬆散而變得更立體化。

  但電影的善良之處也往往也是狠毒之處,呂月月懷上黑幫痞子正熙的孩子,也在預示這生命再次“浮出”的苦澀與不幸。

  更多的人把電影《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中呂月月和正熙的愛情看做是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色戒》的升華版,同樣都有女卧底愛上了被監視對象,不過,我卻認為,呂月月和正熙的愛情更具有沖毀《色戒》的力量,讓愛充滿了絕絕與徹底。

  這是導演高群書十年打造出浪漫而殘酷的警匪愛情電影。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二)

  從《東京審判》《千鈞。一發》開始,高群書導演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位商業類型的導演,不錯,他在《千鈞。一發》、《風聲》中也曾有力的證明過這一點,但更多讓人對其商業片把握能力感覺疑惑的作品又如《西風烈》、《神探亨特張》,再如這部拍於數年之前,但卻作為新片上映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我從來不認為拍不好商業片的導演就不是好導演,很多堪稱大師的導演一輩子都沒拍過一部在票房上收穫巨大回報的電影,在華語影壇、賈樟柯、侯孝賢....至今都還沒能拿出一部在商業上有說服力的作品來,但沒有人否認他們作品的獨特魅力,沒有人否認他們作為導演在華語電影史上的地位。但已經得到金馬獎充分肯定的高群書顯然不這麼認為,起碼在他自己看來,他是完全可以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魚和熊掌兼得的。

  這種對自己認識不清的執着也讓高群書不可自拔的走近了一個誤區,其實撇掉有陳國富助陣的《風聲》之外,哪怕是敘事風格上最接近商業類型感的《千鈞。一發》,也只是做過院線半日游,在當年上海電影節贏得媒體和觀眾一片叫好聲后,終因演員陣容完全沒有一個明星,沒能得到電影院經理們的青睞,也因此招致當年高導的不滿炮轟。

  此後,每部作品一上映,票房欠佳,高導立馬跳出來找理由各種炮轟宣洩情緒成了影壇的一道風景,高導潛意識裡似乎已經深諳“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喝”的道理:《西風烈》如此,票房還算過得去的《神探亨特張》也是如此,這次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又是如此....每次新片上映,總能看到一個氣急敗壞的高群書跳出來貼各種大字報,高導就像是一個受不了委屈的孩子,試圖用這種幼稚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真的是一個商業類型片的一線導演,之所以沒能收穫相應的票房回報,是每部片子的問世都遭遇了“高黑”的不公平待遇,比如這次,是遭了郭敬明粉絲的黑手。

  我就一直沒鬧明白,你一部電影的票房差強人意,關某個人的粉絲毛事?難道他們會聚集在各家電影院門口,阻止觀眾買票看你的電影?或者能量能大到像中某部、光腚總局那樣,下道文挪你的票房或者不予排片支持?觀眾都是用自己的手、自己的錢包投出選擇的,花錢看電影嘛,最主要就是為了娛樂,既然你的片子滿足不了多數觀眾這方面的需求,大伙兒幹嘛花這個錢捧你的場?不久前,高導的長微博的思想透露出來的就是幼稚可笑不成熟,這種胡攪蠻纏混不講理的態度,不但贏得不了觀眾的同情和尊重,更重要的是,侮辱了觀眾的智商。

  我也一直不否認高群書是一位好導演,但這位已經推出過多部院線電影,也贏得過金馬獎的肯定的好導演也存在自己創作上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敘事含混不清。

  和大多數拍電視劇出身的導演一樣,要把自己習慣了在數百甚至上千分鐘里表達的故事濃縮到一兩個小時里,往往的結果就是捉襟見肘。偏偏高群書還偏愛多線索故事推進、群體人物塑造的表現手法,在電影里,這樣做處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得故事雜亂無章,人物暗淡蒼白,畢竟不是每個導演都是蓋里奇。高群書在《西風烈》中這麼干過,失敗過;在《風聲》中這麼干過,成功過;在《神探亨特張》中還這麼干過,僥倖“成功”過.....但《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他還要這麼干,幾乎已經為失敗埋下了伏筆-----本身海岩的小說,就偏電視劇敘事的套路,但這也是海岩的電視劇幾乎每部必火,改成電影都乏善可陳的一個根本原因:在印象中,海岩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似乎只有《玉觀音》,影響力和受關注度和電視劇版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海岩作品的特性使得高群書在選擇了這個故事的一開始就掉進了創作上的巨大陷阱,再加上高群書“固執”的拍攝手法敘事風格,使得這部電影註定了先天不足,長得就不是一付能討電影觀眾喜歡的面目。可是高導始終沒弄明白一件事,就是自己鍾愛的敘事方法,必須有相應的、合適的劇本,才能把自己的功力發揮到最大化,不然,就像我們曾經看到的那樣,碰到了《風聲》,是他的幸運,抓到了《西風烈》,就註定了他的滑鐵盧。

  這樣的劇本,需要以下幾個條件:故事可以多線索,但主線劇情必須特別清晰,分場戲不能喧賓奪主,儘可能點到為止就收;故事出場的人物可以很多,但戲份稍微重一點的角色,個性和形象都必須非常鮮明。不然寧願減戲減人物。分場戲要對主線劇情的推進有着有力的幫助,如果只是做一些幫助不大的鋪墊,就得琢磨怎麼刪改,千萬不能這也想留那也想留,商業電影的故事,必須是儘力做減法、濃縮成精華的。畢竟高群書鍾愛的項目,都算是高節奏強情節的故事,要還是保持着做電視劇的意識和陋習,就難免多一些枝枝葉葉,也就難免多一些取捨不當。

  以上幾點,高群書做得好的,起碼贏了口碑;做的不好的,一定口碑票房雙輸。

  高群書是個有才華的導演,但還沒達到一位成熟電影導演的大氣、淡然;追求自己電影的商業回報固然沒錯,但如果能心平氣和地去多看看現在市場上那些賺錢的電影到底怎麼拍的,再仔細的拿去和自己的電影做一番比較,而不是在那裡不屑一顧地拍桌子罵娘,顯然對高導真正成為一位商業片導演更有幫助。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三)

  雖然筆者既沒看過海岩原着,也沒看過當年的電視劇版,但看到電影版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還是能看出同原着相隔近二十年,影片是如何引入時代氣息,又是如何保持原着傳統內核的。韓國人的加入和滿口英文的對白,肯定是原着沒有的,因為在那遙遠的1994年,韓流還未在中國颳起旋風。中間的槍戰追車戲,原着中也應該是沒有的,那時候好萊塢大片才剛剛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作家還不會有這種大片范兒的追車想象力。結尾的西藏戲,原着肯定也是沒有的,因為那個年代還不像現在這樣,一個個裝逼范兒地把西藏作為“心靈歸宿”。但是,女主角內心理智與情感的鬥爭、身為警察的職責所在與身為女人的情感所系之間的矛盾掙扎,在原着、電視劇和電影版中應該都是共通的。因為外部包裝可以隨着時代變遷調整更換,但思想內核往往反映的是人性和情感的某些本質的東西,具有穿越歲月而不變的永恆魅力,所以這方面影片勢必會保持原着的精髓。

  看《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這部1994年的小說用現在的眼光看,許多方面都顯得有些古板了,而我們現在又是處在商業娛樂化浪潮席捲影壇的時代,那麼導演高群書就必須不斷在影片中做加法,把眾多商業元素、時尚元素和大片元素往裡面塞,觀察和分析這些元素就顯得很有意思了。男女主角的外國留學生同學身份、中英韓日四語混雜的對白模式,還有日韓黑幫鬥法、中國警察坐收漁利的背景設置,無疑是大片兒范兒思維的體現,要玩警匪戲就玩出國際格局嘛,幾種語言混着說才顯得洋氣嘛,而且加入韓國影星無疑可以吸引中國大量的韓流粉。而那場公路槍戰追車的動作大戲,無疑是影片向好萊塢范兒的一次努力。高速追逐、車流穿梭、反派車輛的破壞力和壓迫感,各種眼花繚亂的翻車鏡頭、破壞力強勁的碰撞,匪夷所思的轉向掉頭和過道併線……這麼一看追車戲還真有點《速度與激情》的意思,只是場面和精彩程度相差很多罷了。但至少構思動作戲的許多理念是一致的,只不過呈現能力已經達到國產動作片的極限了。不過依然還有幾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慢鏡頭中一輛車擦着牆飛躍起來,男女主角的車在無路的情況下從施工工程車的車身上開過。總體來收,這場追車動作戲的精彩程度應該還是超出了觀眾對國產片的預期的。

  男主角的富二代形象無疑是呼應了當下物質化中國社會的心理需求,隨便一出手送給女主角的生日禮物就是3萬塊的包包,吃飯也是私人定製的雙人燭光晚餐。他隻身幹掉日本黑幫老大的戲份,也頗有些向《教父》致敬的意味。正邪雙方爭奪的“寶貝”,也從原着中的十七世紀意大利納格希尼小提琴,變成了國寶金佛。金佛作為“寶貝”無疑在大眾傳播層面更易於被觀眾理解,而且金佛帶出的“詛咒”含義,似乎也預示了片中角色的結局。而且那個金佛一看就是藏傳佛教的歡喜佛,這也算是呼應了影片為何在西藏上演大結局。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設計了在熙、Angelababy、黃曉明這個三角關係,讓身為女警的Angelababy在充滿魅力又神秘而危險的黑幫二代在熙,以及陽剛冷峻又細緻體貼的同事警官黃曉明之間搖擺不定。而更大層面的“三角關係”,是她同時作為一個女人和一位女警,在情感和責任之間左右為難,而這比“情感三角”更難以抉擇,因為一旦選擇一邊,賭上的就是他人的性命和自己今後的人生。毫不意外,Angelababy在經歷幾番痛苦掙扎之後,還是做出了最為“正確”的選擇,這個選擇關乎主流價值觀,就算是好萊塢來拍也不會有第二條路可走!

您正在瀏覽: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
網友評論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