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西南聯大啟示錄》觀后感

《西南聯大啟示錄》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西南聯大啟示錄》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滴水穿石的啟示

  《西南聯大啟示錄》觀后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1938年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當年,這三大所大學的優秀教師和莘莘學子用可歌可泣的愛國奮鬥事迹感動了我們很久很久……

  曾經在戰火硝煙中,他們書寫了一個個艱苦奮鬥的故事;曾經在山河破爛下,他們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是一群代表了國家最出色的學術水平和最優秀的人格魅力的大師級人物——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最高境界。為此,我敬仰他們——那些樂觀進取的學生

  汪曾琪說過,聯大很大部分學生都是呆在茶館里看書自習,他們在那裡“養其浩然之氣”,能夠保持綠意蔥蘢的幽默感,用來對付惡濁和窮困。

  聯大的校捨出奇的簡陋,條件艱苦得驚人。教室是土牆,屋頂僅蓋一層鐵皮。下雨的時候,雨點打在鐵皮頂上,叮叮噹噹地響,教授講課要提高嗓門,大聲喊叫才能壓得過雨聲和風聲。

  一次,經濟系教授陳岱孫上課,因下雨,學生根本聽不到教師講課。無奈,陳教授便在黑板上寫了“下課賞雨”。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學校培養出了鄧嫁先、楊振寧、朱光亞等享譽世界的名人。

  從西南聯大的勉詞“西山滄滄,滇水茫茫,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岳瀟湘。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同學們,要利用寶貴的時光,要創造偉大的時代,要恢復失掉的家鄉”中,我已深刻感受到當年學子們剛毅堅卓、報效祖國的高尚品格。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大學的條件比那時候好多了,然而我們不僅沒有像他們那樣刻苦學習,而且時常為生活鎖碎和小困難煩惱。

  正如美國總統尼克松所說,“青年人不要總是想着社會能為你提供些什麼,要想想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麼貢獻。”看完西南聯大啟示錄之後,我也想說:“我們不要總是想着學校能為我們提供些什麼,要反思我們能為咱們可愛的校園——廣技師做些什麼。”希望我們在踏進這所大學時,以能進來這所學校感到自豪,將來離開這所大學時,能讓學校以我們為豪。

  今天我們紀念聯大,不只是為了緬懷多年前有這樣一群中國的驕傲用他們孱弱的肩膀做出了這樣的偉業,傳承了我們民族賴以長存的精神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讓今天的中國可以出現像聯大這樣有生氣、有信仰的學校,實際上也只有這樣的學校,才可能帶給國家希望和未來,讓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揚眉吐氣,屹立不倒!

  誠然,西南聯大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但西南聯大的精神將永記史冊,它所釋放出的力量將永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奮鬥、奮鬥!

您正在瀏覽: 《西南聯大啟示錄》觀后感
網友評論
《西南聯大啟示錄》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