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電影《小英格蘭》觀后感

電影《小英格蘭》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電影《小英格蘭》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電影《小英格蘭》觀后感

  雲飛揚

  一位年過古稀的希臘導演講述了20世紀30、40年代的愛情故事,那個年代確屬於“大不列顛”退變成“小英格蘭”的時代。經濟危機、世界大戰、政治動蕩、民不聊生,不過這些似乎與地中海的小島沒有任何關係,與導演潘多利·佛加瑞似乎也沒有多大關係。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小英格蘭》,講述一個戰爭危機背景中的一對姐妹和一個男人的愛恨糾葛,錯位、錯失的愛情,令局中人在人倫的悖論中更加迷惘。

  《小英格蘭》改編自導演的妻子、着名希臘作家、編劇伊歐納?卡里泰尼的同名長篇小說。導演潘多利·佛加瑞1940年出生於雅典,就讀於斯達夫拉克電影學院。最初曾擔任導演助理,1965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電影短片,從那時起,他的電影開始贏得國際讚譽,並多次獲獎,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希臘新電影”運動中的大師級人物。

  小說於2013年出版,獲得了當年的希臘國家文學獎。佛加瑞進而將這個希臘式“命運悲劇”的三角戀故事搬上了銀幕,典雅優美的美術更烘托出影片的史詩氣度。2013年12月5日在希臘公映,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票房也是非常成功,同時更在新近評出的有“希臘奧斯卡”之稱的希臘電影學院獎中獲得了十三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影片等六項大獎,是當之無愧的年度最佳希臘電影。

  姐妹花奧薩、莫斯嘉共同愛上了斯皮羅斯,然而陰差陽錯她們有個貪財勢利的老媽。劇情並沒有因地中海的純潔浪漫變得離奇神秘,而與大多情節劇類似,奧薩與斯皮羅斯私定終生,無奈斯皮羅斯要遠航,於是被迫“嫁作他人婦”。而當斯皮羅斯逆襲歸來,成了“小英格蘭號”的船長,老媽兩眼發紅,於是又做主把小女兒莫斯嘉嫁給了船長。這與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的姐妹不同,反倒有些像瓊瑤《情深深雨蒙蒙》中的巧合,與其他類似情節劇不同的是,佛加瑞表現的不是“性格”,而是“命運”,雖然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小島上的女人大都要忍受等待丈夫歸來的孤獨,老媽不忍自己幾十年等待的孤獨讓女兒也承受,於是做出上面看似無情黑心的決定。然而,奧薩雖然能守住丈夫、撫養孩子,但心裡依然愛着“妹夫”,挺着大肚子聽着妹妹和昔日情人纏綿親熱,這種“孤獨”怕是要比獨守空房來得更猛烈些。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在《詩學》中曾專門探討悲劇的含義。他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凈化。悲劇中描寫的衝突往往是難以調和的,具有宿命論色彩。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有關地中海的文藝電影,往往總是海藍藍、情深深而節奏緩慢,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愁在潮起潮落中暗自起落,而未必澎湃,也就是與命運形成一種內卷性的同構。

  命運的悲劇無可抗爭。當斯皮羅斯二戰中陣亡的消息傳來,奧薩悲慟難抑,聲嘶力竭一聲吼把自己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抽泣聲和大特寫將影片情緒推向高潮。這種悲劇或許會讓女性主義者不滿,因為兩個女人為一個男人爭得死去活來是有辱女性的、陳舊的、落後的觀念,然而導演反其道而行之,意欲何為呢?

  本片在歐洲引發一定的非議,評論者便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認為導演和他妻子的三觀有些不正,阮玲玉與金焰主演、卜萬倉導演的《戀愛與義務》時隔八十三年後復映,也被一些當代觀眾認為三觀問題很大。或許影片中悲劇的命運並不特指女性,即使因為妻子成為御用編劇以後越來越關注女性(《新娘》)。潘多利·佛加瑞對古希臘悲劇原型愛情故事的執着,對大海、小島、深情的自我闡述都有自己的姿態,他如法國導演哈·內克一樣,越老越有性格,越老越年輕。

您正在瀏覽: 電影《小英格蘭》觀后感
網友評論
電影《小英格蘭》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