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一)

  看完《聞香識女人》這部經典電影,再一次被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以及話語所感動,也深深地被男主角的演技所折服。

  忽然之間,感覺有些討厭現在的自己。我也開始深深懷疑,曾經看到過也寫下過的那句話:總有一天,我們會成為自己所討厭的那一類人。只不過,也許現在才剛剛開始。

  善良的本性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和平相處,我相信人們最初制定法律的目的也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而不是為了其他。但當安全這一因素漸漸被掩藏起來,人們的獸性就會顯現,以至於開始互相傷害。

  每到一個新的環境,我試圖打破原先給人留下的印象,以真實待人,而不只是寒暄客套。結果,身邊的人總會像人生導師一樣,不論公開還是私下,說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好。於是,我開始退縮,也感到恐懼,難以理解以真實示人竟會招致如此多的非議,甚至是各種各樣的謠言。漸漸地,我學會了套路,也能第一眼就看清那些帶着假面具虛偽的臉龐。

  人總是喜歡聽好話,聽別人來讚揚自己的話,即使是那些常常反省自我的人。一遍兩遍,三遍之後,所有人都扛不住了。甜言蜜語果然會讓一個人喪失理智,喪失真實,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沉默。

  學習了這麼多年法律,我經常在想,平時的我們是否就是以法律在約束自我呢?好像不是。我們每天都在用自己曾經犯錯之後積累下的經驗在生活,有些內心的想法常常因為曾經的恐懼或者是道德的馴化而僅僅只停留於腦海。我們知道行動之後的結果,倒不是因為法律的懲罰有多嚴厲,而是你可能就因此而失去了在你生活了多年的圈子裡繼續存活下去的機會。

  每每遇到人生的岔路口,我們總會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往哪走,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我們在權衡走哪一條路對自己更加有利。此時的我們可能就會迷失自己的本性,忘記了我們曾經堅持的最重要的東西。那些唯利是圖之人就會拿各種各樣的利益來誘惑你,引導你走上一條永遠不可能回頭的深淵。而此時若有一位知曉你善良本性的人,他的經歷足夠坎坷,經驗豐富,也足夠真實,引導你,鼓勵你,那麼,人之為人的本性就會重新顯現。

  看完劉若英的演唱會之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許多年堅持不變的愛豆。或許是因為我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們曾經的影子或者是我們想成為的那種人,倒不是那些明星光環或是什麼,而是那種人性中流露出的閃閃發光的善良本性。她曾經為了愛義無反顧,勇於表白,然後被拒絕流淚傷心,也曾在歲月的沉澱中保有那份不急不躁、溫和待人的性情,而且在時間的軌道中越來越好。

  我們曾經歷過生死的傷痛,也體驗過離別時的苦楚。在每一次的經歷和體驗中,我們的內心都會默默地打上一個死結,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結。我們只能讓時間來淡化它,卻不能用任何其他方式來將其抹去。我們不願跟任何人談及,只想在內心中留一個角落給那些永遠打不開的心結。但是,我們知道,人生中的每一次經歷,似乎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善良的本性,別人可能因為你的善良帶來的溫暖,而成為一個讓世界更加美好的人。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二)

  人性的溫暖

  (寫給我的生日)

  作者:王茵芬

  看《聞香識女人》這個題目,就感受到影片蘊含著人性最本質的東西。整個故事的每個細節都絲絲入扣,牽引着我的目光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退伍的雙目失明的老人和一個叫查理的中學生不期而遇,他們的人生無意交織在一起,使得兩個觀念和性情有天囊之別的不同背景的人發生了一次心靈的碰撞,到後來兩人真正懂得了對方,並且從彼此的人格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這是人性中最溫暖的一面,也是真善美的體現。

  老人原本是軍隊的中校,一次意外事故使他雙目失明,許多年過去了,他還是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個性的驕傲自大更令他的生活空虛寂寞,靠撥打一些無聊的電話來排解內心的煩憂,痛苦讓他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始終不能忘記以前在紐約的豪華奢侈生活,以及士兵對他的遵從。他將那個繁華的紐約視為自己的家。於是,決定在紐約了卻餘生。他讓陪護他的查理同往紐約,在一起度過的幾天中,查理的真誠打動了他,一直封閉的心門被開啟,體會到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人間溫情。

  電影的結尾看似平淡,但具有極強的震撼力,那是敘述上的魅力之處。中校下車走上侄女家的場院,場景依然,落葉滿地,侄女的兒女正玩耍着,原本對他們視若無睹的他走上去,和他們打成一片,與影片開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渲染出一種極為和諧溫暖的氛圍,濡染着站在不遠處的查理和銀屏前觀者的內心,欣慰之情流溢無遺。這種在藝術處理上的不露痕迹使整個故事充滿人性的溫暖色彩,這標誌着中校人生將煥然一新,他找到了繼續活下去的信仰和生命的意義。影片所揭示的主題,其實就是現實世界中我們一直都在尋找的東西——人間真情。

  扮演中校的艾爾帕西諾演技精湛,他準確地塑造了一個性格矛盾、思想複雜的角色,從一個冷漠的失明老人轉變成心靈柔軟的"父親",能夠在邪惡面前義正詞嚴地指出:"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孩子的靈魂是完整無缺的……靈魂沒有義肢!"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他的重生和對聖潔靈魂的呼喚。演查理的克里斯·奧唐納將一個純真的男孩表達得簡單而清澈,在面對涉及個人利害關係,甚至是人生方向的選擇時,選擇了自己的原則,沒有為自己前途利益而放棄堅持的為人處世的原則。正如中校所言:"他絕不會出賣別人以求前程,而這,朋友們,就叫正直,這就叫勇氣。"

  看完之後,才明白本片為何以《聞香識女人》命名,在於整個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生活故事,通過 平常人的生活經歷從不同角度詮釋人生的意義。比如人性最本質的慾望,道德和正義的力量,等等。令人在觀后許久依然沉浸其中,對一些細節和台詞回味不止。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三)

  一次撼動生命的相遇

  殷國雄

  正如很多資深影評人所言,《聞香識女人》這個散發曖昧和挑逗意味的片名無法掩飾影片本身的光彩。它是電影史上傑出的影片之一,也是一部偉大的教育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靠獎學金就讀於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的貧苦子弟查理,在感恩節假日之前,因為偶然目睹了幾個富家子弟針對校長的惡作劇,身不由己地捲入是非漩渦——校長告訴查理要麼被開除;要麼說出惡作劇的人,學校將會推薦學業出眾卻家境貧寒的他進入哈佛。

  查理拒絕說出惡作劇人的名字,校長讓他在感恩節假期想清楚。雖然承受了這樣的壓力,但為了掙取報酬以買到聖誕節回家的機票,查理還得依照事先約定在感恩節假期照顧一位脾氣古怪雙目失明的退役上校弗蘭克。他們兩人肯定無法預知,這是一次撼動他們生命的相遇……

  了解孩子的成長背景是為了什麼

  要想真正教育一個孩子,教育者就不得不面對他的成長背景——他的父母,他的家庭環境,他的信仰,他過往的經歷……教育者只有知曉孩子成長的來處,了解了他們內心鮮為人知的隱秘和傷痛,才有可能真正進入孩子生命的深處,幫助他們應對成長路上的困惑和迷茫,引導他們更好地前行。

  查理的母親和繼父開了一家路邊便利店謀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而查理和他的繼父關係並不好。影片中的校長非常了解查理的家境,但讓人遺憾的是,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利用查理的家境大做文章,對這個靦腆羞澀甚至有些自卑的男孩威逼利誘。與之相反,弗蘭克上校分析了查理和惡作劇學生的家境差異,敏銳地判斷出校長很可能會犧牲這個孩子,以保全自己的面子。最後關頭,弗蘭克挺身而出,在全校大會上慷慨陳詞,幫助了無依無靠的查理。

  教育者了解孩子的成長背景,就必然會窺見孩子內心的隱秘,看到他們的不足。如果教育者動用手中的權柄,利用孩子的隱秘和不足,就如同影片中的校長一般,去羞辱恐嚇進而達到控制孩子以實現自己的慾望,實在是非常可恥和卑劣的行徑。從人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無法讓自己變得圓滿無損,直面真實就不得不面對人性中令人難堪的懦弱、虛榮、貪婪……利用人之弱點去羞辱操控他人者,往往忘了,這實質也是缺乏對自己局限和缺損的寬容,這樣的操控只能激發人性深處的卑鄙,卻無法讓操控者警醒自我、完善自我;而作為一個教育者,如果利用孩子的成長背景去實行操控,他就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和體諒,對教育的虔誠和熱愛。要知道,作為教師,我們更深地了解孩子,是為了助他前行,使之生命飽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生命意識也會被激發,從而和孩子一起生長。

  人類文明太過複雜,所以要在學校創設環境,適應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徵、智力發育,使孩子能夠投入其間慢慢學習和成長。而這種創設包含了對校園外種種陋習的抵制,它呈現的是人類文明的精華,使受教育者能夠耳濡目染,在內心種下美好的種子,打下精神的底色。學校環境創設的職責,還必須讓孩子避免所處社會群體的限制,了解多元的文化與價值,學習並踐行理解與尊重。學校環境的創設,離不開身處其中的教育者的努力。這種創設需要教育者對文明和價值的多元,對不同學生所屬社會群體的特點有清醒的認識,教育者要讓美好和文明在自我身上勃發和壯大,把對生命和教育的熱愛投入到創造性的日常工作中。

  所以,了解孩子的成長背景,是教師應盡之義務,但必須強調的是,了解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幫助孩子直面自我的不足,從而超越生命的局限,使得他們更好地生長。

  生命需要相互支撐而不是搏殺

  校長和那些惡作劇的學生給查理呈現了這樣一套邏輯:要保全自己,就必須犧牲他人。而查理和弗蘭克上校的相遇相知的情誼,有力地反駁了這套邏輯。

  弗蘭克是一個曾經風光無限目中無人的軍官,因為喝酒誤事弄瞎自己的雙眼,使得自己的人生跌入低谷。失明之後的弗蘭克用暴怒狂躁與不近人情來掩飾內心深處的惶恐和脆弱,他無法獲得親人的理解和尊重,漸漸失去了生存的慾望與意志,是陪伴身旁的查理用自己的善良溫情打開了弗蘭克冰封的內心,使他重獲生存的勇氣,調整人生的方向。而查理也收穫了弗蘭克父親一般的慈愛和關懷,不再是一個堅守原則卻可以被人肆意踐踏的無依無靠的孩子。他從弗蘭克那裡收穫了勇氣,獲得了堅守原則的肯定和圓滿的結果。

  盲人歌手周雲蓬有一首民謠《如果有一天你瞎了怎麼辦》,他用"瞎"來隱喻命運的風浪,從歌詞可以看出,在命運的痛苦和不幸面前,絕大多數人非常脆弱與絕望。正是單個人的無力和脆弱,生命才需要互相支撐,而不是把其他生命看做競爭對手,將生命的旅途變成慘烈的搏殺。

  當下的教育,我們給孩子灌輸了太多的成功學,校園裡有着太過慘烈的競爭氛圍,我成功的標準似乎變成了一定要在競爭中勝出,成為人上人,這樣才算傑出,這樣才是優秀。我們喜歡按着標準脫穎而出的優秀學生,卻忘了長久的慘烈競爭很可能讓這些孩子生出暴戾之氣,漠視自己身上的不足,無視他人的生命意志,把等級和特權看做理所應當,視公正敬畏如兒戲。

  華德福教育認為好的成績就是相對於自己取得進步。套用這個說法,好的教育就是每個受教育者相對於過往變得更為完善。慘烈的競爭,把教育變為生命的搏殺,這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它和教育應該具有的文明,應該傳播的價值背道而馳。

  人的脆弱,人的有限,註定了生命需要相互支撐。某一方面才能的突出和優勢,不是你俯瞰其他生命的資本,恰恰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提醒。如同魯迅所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只有我們在孩子心頭播撒愛和仁慈,植入生命的支撐和情誼,我們才能說,這是教育,這是文明。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校園紀律

  《聞香識女人》的偉大,很大一部分緣於精彩絕倫的結尾。校長以查理知情不報,拒絕告知惡作劇的人的名單為理由,建議董事會開除查理。弗蘭克拍案而起:"是的,他沒有提供名單,但他也不出賣別人,不犧牲別人保全自己……"這段陳詞雄辯滔滔,蕩氣迴腸,堪稱經典。但是,就我看到的譯文字幕,弗蘭克辯護的邏輯前提似乎也認為提供惡作劇的人的名單是一種合理的校園紀律。只是這種紀律和查理的原則比起來,它可以不被遵守。但合理的紀律就是紀律,它需要被所有人遵守,如果因為查理堅守的原則和價值而失去效用,那麼查理堅守的原則與校園紀律在價值的天平上該如何衡量,我們該如何審視校園紀律?

  師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管理是一種理想的狀況,但在現實狀態下,因為各種原因,一些師生不能實現自我的基本約束,達到起碼的要求,這就需要帶有強制和懲戒性質的校園紀律,來迫使基本的規則被尊重和執行。要強調的,校園紀律的強制和懲戒只是手段,只是讓那些無法實現自我約束的師生知道違規的後果,這些紀律不是以恐懼和羞辱為目的,它根本的着眼點在於生命的成長、自我的完善。任何紀律如果不能驅動師生的內心,使得他們自我管理,意義總歸有限。

  而影片中的校長,他開除查理的理由是為了維護學校的榮譽,防止此類事件發生,根本沒有提及查理的成長;明知查理無辜,卻要開除查理來製造恐懼,維護自己的尊嚴。他把紀律的目的等同於恐懼和服從,把紀律的生命關注等同於權力的唯我獨尊。沒有愛的紀律,沒有生命滲於其中的紀律,哪怕被執行得再好,也不關乎教育。因為教育意義下的紀律,是出於愛,出於每個生命可以自我生長的考量。

  但愛並非萬能,價值也有多種角度可以衡量。當校園紀律所代表的價值和其他價值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弗蘭克滔滔雄辯的邏輯無法解決這個疑問。

  校園紀律的目的是什麼?從根本而言是為了教育的價值能更好地實現,教育必須傳承文明,捍衛價值,它必須遵守人類文明的準則,尊重每個生命的感受,激發每個生命的自我驅動。這樣的紀律才值得被遵守,這樣的紀律才恆久有效,雖然它不如動用粗暴和恐懼來得立竿見影。

  一場偶然的相遇,改變了查理和弗蘭克的人生。我也希望,我們這些教育者,在和學生的相遇中,能夠撼動彼此的生命,通向生命的飽滿。

您正在瀏覽: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
網友評論
聞香識女人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