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德國電影浪潮觀后感

德國電影浪潮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德國電影浪潮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德國電影浪潮觀后感

  自由的偏見

  ——觀《浪潮》有感

  史學偉 華政青年法學會

  我們想要的,沒有任何的束縛的自由是否就是我們追求的全部?

  影片的開始就洋溢着自由主義的氣息,歐洲獨有的風情加上熱情洋溢的青春將自由主義逐漸推上巔峰,在這裡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躲開束縛似乎輕而易舉,經濟因素難以再成為你奮鬥的原因,你可以自己選擇你想做的,你可以去尋找一條自己的路。

  然而,更多的人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下似乎更加迷失,他們似乎在歇斯底里的尋找着些什麼,直到文格爾先生的到來。作為活動周的授課者,文格爾先生一開始鍾情於無政府主義,他宣稱自己的經歷更加適合這個課程,但是由於遇到了頑固的對手只好轉而教授獨裁政治。他們討論獨裁政治的基礎,討論獨裁政治的形式,討論獨裁政治的復辟性……隨着討論的深入,文格爾先生髮現他可以做一場變革,一次獨裁政治的真實的體驗。

  第一周他們選舉出一位獨裁者,他們制定課堂紀律,形成所謂的稱呼;利用一系列的集體性行為,鍛煉集體紀律意識;打破原有的小團體,形成一個更為團結一致的大團體;他們穿一樣的衣服,做相同的打招呼的手勢,逐漸開始排斥外來集團;最終,他們積極擴大自己的組織,不惜發生正面的衝突。

  當自由主義走向極端的時候,他們似乎想要尋求一種歸屬,一種集體的榮耀——那種似乎遠遠大過自身的榮耀。於是他們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最終結果令人悲哀。回顧整部影片,我們可以看到自由主義與獨裁政治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回到今天我們所追求的自由上,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會不會是未來的我們。

  與文中狂熱的浪潮成員不同的兩位女生可以說也是自由主義下的相同處境的人。為何他們便可以在狂熱邊緣保持冷靜,除了劇情之需要,是否在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人?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仔細回顧影片,你會發現這兩個人起初也對自由主義有過一定的批判。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卡羅一直表示出一種拒絕,她認為自己的父母缺少了為人父母應有的標準,她希望他們可以做出一定的改變。在文格爾先生的課上,她起初一直十分積極,但是後來由於機緣巧合,她發現自己身處泥潭,其他人一直利用道德利用不合群來壓迫她,基於最基本的反抗精神,她試圖揭開這一場騙局。

  回看卡羅的經歷,我們似乎可以看出自由與自我發現的本質區別。卡羅作為集體中的佼佼者,致力於做到的是一種個人價值的實現,她為自己設定規則限制,卻不願別人來干涉她的生活,她了解她最基本的利益的底線,卻也明白自由之外有更重要的東西,她並不想要的掙開身上所有的束縛。

  這終究又回到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想要的,沒有任何的束縛的自由是否就是我們追求的全部?曾幾何時,我們最愛說的便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願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我們痛恨強加於身的義務,以至於我們痛恨身上的責任,在個人主義的狂潮下,我們擺脫了所有的責任,也失去了利用責任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追求,在我們還未掙開束縛之前,我們總是要鬥爭一番,但是當我們處於一個時間的節點之時,我們便不應當再為偏見而左右,自由主義於我們而言是陷阱還是追求,是偏見還是理想,我們都需要從這部影片中好好思考。

您正在瀏覽: 德國電影浪潮觀后感
網友評論
德國電影浪潮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