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參觀雪龍號有感

參觀雪龍號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參觀雪龍號有感

  李明娜

  藍天如洗,四周的能見度非常高,坐在大巴士里,兩旁的景物清晰得象西方古典油畫,一幅一幅送往迎來。9月9日上圖信息沙龍團隊去參觀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大巴士進入一大片開闊地,近處,一條大船赫然站立,紅白兩色,爭相輝映,不用問,這就是雪龍號了,它象一條剛出廠的新船,絲毫看不出南征北戰的蒼桑感。

  近年來,新聞媒體不時傳來關於南極、北極我國科學考察隊的報道,但感覺是南極北極離我們非常遙遠,沒有想到的是,雪龍號這條船很多時候都在上海,在外高橋碼頭停靠、歇息、整修、待發,迎來一次又一次新的挑戰和凱旋。今天登上它龐大的身軀,自豪感和愧疚感交織在一起,促使我迫切想知道關於它的一切。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是我國在蘇聯解體后,1993年從烏克蘭低價進口並按照中國方需求改造而成的,它是我國最大的、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雪龍號堅固耐寒,能以一定的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船身長167米、寬22.6米。1994年10月至今,雪龍號已先後31次赴南極、6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物質補給運輸任務。在嚴格意義上說,它是一條抗冰船,它的破冰能力是破冰船中等級最低的,它常常靠着自身的堅韌來回撞擊堅冰,退一點、走一點,最後全力衝過去,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它的船體鋼板在攝氏零下40度,也不會變形。兩位年輕船員為我們現場講解,如數家珍。年輕壯實的那位說他已經三上南極,他願意一輩子干這行;老練穩重的那位已經在這裡幹了六年有餘,他倆給人的印象是敬業和自信,談吐中自然流露出一種職業的自豪感。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鍛煉人、培養人的地方。據說這裡有三多:一是地圖多,牆上、桌上、倉內倉外,地圖、海圖、航次圖……不少隊員自帶地圖及地球儀;二是規矩多,安全守則、消防守則、節水守則、環保守則等;三是講座多,極地考察隊隊員是來自五湖四海多個領域的優秀專業人才,為了共同的使命,在這條船上相聚,工作、生活、學習,朝夕相處,這是一段多麼難得、多麼榮幸的人生經歷啊。

  走進船艙一間會議室里,一眼看見鄧小平1984年10月15日題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貢獻",31年過去了,錚錚之言,依然震撼。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的賀詞賀信、嘉獎留影,歷歷在目,可見每一代國家最高領導人對極地科考事業始終如一的支持和重視。

  令我注意和感興趣的是,我國政府對雪龍號長期的後續投入,從1993年3月第一次改造投入三千萬人民幣后,基本上每年都投入巨資進行更新改造,從通訊導航設備到海洋科考設備,從工作設施到生活設施,全面進行升級換代,使之具有先進的導航、定位、自動駕駛系統及通訊系統,能夠容納2架直升機的機庫和一個停機坪,以提高航行保障和運輸能力。尤其是2014年12月我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首次利用國產機器人在南極冰蓋自主行走,經受九極大風和零下攝氏40度低溫環境考驗。雪龍號與時俱進,在不斷奉獻的同時,一直在自我完善和成長。

  駕駛室、實驗室、生活區……從一樓到七樓,再到甲板,人流進進出出,拍照提問,不亦樂乎。聽說雪龍號的參觀並未完全對公眾開放,而公眾對它的興趣卻日益濃厚。我想,如果能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孩子們來此看看、體驗一下,對他們的影響一定是深刻的,在這裡可以體會到,實現中國夢並非空想、樹立當科學家的理想並非遙遠。

  雪龍號,不是一條普通的船,它承載和積澱着幾代人的夢想和實踐、理想和奮鬥,見證着中國極地科考隊員們和船員們吃苦耐勞、艱苦卓絕的精神,他們共同為中國航海史添上了重彩濃墨。

  夕陽下,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大樓和雪龍號與我們相視作別,另一邊是涌動不息的江水、隔江相望的船廠和島嶼。雪龍號呵,你能否告訴我,哪一天,你又將起航?哪一天,你又將歸來?從今天起,你已經走入我的視線,牽動我的思念。

您正在瀏覽: 參觀雪龍號有感
網友評論
參觀雪龍號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