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焦裕祿

  篇一: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焦裕祿這個熟悉的名字,自打上小學時課文中就已熟悉的名字,他的先進事迹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通過這次觀看影片《焦裕祿》,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進一步認識,當影片中出現的親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送回一桶魚、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讓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人們深情緬懷名字,在呼喚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在向每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鞠躬盡瘁的公僕,絕騎在頭上作威作福。幹部,時時把的疾苦心上,以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想問題、辦事情的點和歸宿,才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所唾棄。

  焦裕祿從一個條件較好尉氏縣調到蘭考,受命於危難之時,不攀他人,不講條件,光明磊落、襟懷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樹立了一座共產黨員的豐碑,為我們後來人,確立了一個標杆。

  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把工作崗位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為目標,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反過來又將學到知識,練就的本領,全部用到工作中。這種精神,對我們現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種教育。在他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在病房裡還在學習,這種愛崗敬業,無私無畏,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焦裕祿同志說:“群眾滿意才是檢驗工作好壞的標準!”,“我是您的兒子,代表毛主席來看您了!”這些樸實的話讓人銘刻心骨。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領導幹部卻離群眾越來越遠,大部分時間就是呆在辦公室、會議室或招待所,有時下到基層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更有可恨者,沒有攝影不出門,沒有記者不發言。

  電影中焦裕祿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他那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同志愛、天倫樂、夫妻情一個個鏡頭讓人感動,讓人落淚。焦裕祿在蘭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也許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他沒有多大的政績,可是瑣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偉大。焦裕祿,一個以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幹、奉獻的化身,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財富。

  篇二: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完電影《焦裕祿》,使我對黨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搞特殊,嚴於律已”的優良傳統進行了一次重溫,

  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投入到封沙、治水的戰鬥中。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着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裡裝着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裡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吳縣長送來的大米他送給了技術員;因為他把錢救濟了困難群眾兒子沒吃上紅燒肉;別人送的魚,他又讓孩子送回去,孩子沒有好衣服而讓同學嘲笑…點點滴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現。

  今天,交通發達、物質豐富,與影片相比我們面臨的條件不同,環境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會面臨困難、困境和問題。在困難面前,我們要不推諉、不扯皮,迎難而上,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客觀解決困難和問題。

  今天,經濟快速發展,與影片中有着天壤之別,工作內容隨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在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學習焦裕祿把職位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把職權看作是受人民的委託,為革命掌權。在生活上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做個群眾信賴的、組織放心的好乾部!

  篇三: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轟動全國的優秀影片《焦裕祿》,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正直無私的黨的好乾部的光輝形象。

  焦裕祿同志被派到蘭考縣工作以後,就全力以赴地為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奮鬥着。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他剛一上任,就把車站上積壓的救災物資分給貧困的人民。他不顧患重病的身子和風雨的阻擋,堅持下鄉考察洪水災情,號召群眾與老天搏鬥,搶救被水衝倒的莊稼。在別人送給他應得的大米和雞蛋時,他又不顧全家人的反對,堅持把東西送給群眾……

  為了蘭考縣的窮苦人民能過上好日子,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這是多麼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過銀幕,透過幾十年前的光陰,透過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祿那平靜的外表,看到了一顆火熱而赤誠的心--顆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祿》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那一次:家中僅剩一點錢了,妻子原答應給孩子做一頓紅燒肉吃,可剛一出門,卻碰上了焦裕祿,他說把錢已送給別人,不要買肉了。晚飯桌子上,小兒子哭鬧着把玉米窩頭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氣之下打了孩子,讓他把窩頭拾起來,並耐心告訴他有窩頭吃就很不錯啦,多少人連這還吃不上呢!孩子含淚抽泣着答應再也不扔窩頭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單薄的身子,他的心裡也一陣酸楚。這件事在現在看來多麼不可思議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這麼小的事打孩子的父親:這怎能不叫坐在電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動呢?看到這裡,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祿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時,小兒子來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說:“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紅燒肉了,我只要爸爸,嗚……”焦裕祿慈愛地撫摩着他的頭:

  “唉,傻孩子……”他用這幾個簡單的字道出了內心的無奈和對孩子的憐愛,這是一個無法讓該子過上舒服日子的父親的心聲。

  42歲,正是一個人施展雄心壯志的好時期,可是焦裕祿卻匆匆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為之奮鬥的蘭考縣和那裡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質永遠也不會被人們忘卻,他像一座豐碑永遠屹立於我們這些後人的心中,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了為人民服務,鞭策我們勇往直前。

您正在瀏覽: 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網友評論
觀看焦裕祿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