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屈原列傳》一文篇幅較長,要積累的文言知識較多;再加上本文所反映的屈原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集中體現在幾處議論抒情段節上,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按往常那樣教師過多地進行講解、歸納,學生死記硬背的話,最後的結果只會是課時多效果差,教師教得筋疲力盡,學生學得枯燥無味。

  經過思考我準備做一次大膽的嘗試:敘事部分,文筆平實,語言平易,全部放手交給學生處理,教師疏通少許難句,略作點撥;幾處議論段節,則需要我精心設計導讀,真正讓學生動起來。相信這樣的安排,會讓學生不但掌握好語言知識,而且能充分體會屈原那種眷顧祖國、至死保持高潔品格的纏綿悱惻之情。

  鑒於此,教授《屈原列傳》我採取了這樣的做法:

  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誦讀之中將自學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力所能及地解決一些問題,初步掌握語言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感悟屈原身上所體現的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從而建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1、利用預習學案自主預習,解決文言基本知識。

  放手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間對語言知識進行整理、掌握。這點還是符合學情的,因為學生經過高中語文前兩模塊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文言修養,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做到字字落實、句句疏通還是可以完成的。這步走好了,就鋪設好了由言到文的路徑。

  2、反覆誦讀,關注屈原的人生及命運。

  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強調學生要熟讀。讀,是開啟文言大門的鑰匙,離開了讀,學生學習文言文就等於在空中建樓閣。在閱讀之前,我提出了明確的閱讀要求。第一要讀准字音。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讀都要在意(一般來說,課文註釋中對這一些都註明了讀音,要依據注音,認真讀准)。 第二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此外,還要注意讀出語氣、語勢等等。課上,在學生朗讀時我進行監督、指導,適當點撥。實踐證明,課前、課上讓學生反覆的誦讀,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高中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文言基礎,提倡有效教學,大可放手讓學生去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安排以“小組”為單位,分別了解寫作背景,藉助工具書或書下註釋分段疏通文意,課上各組展示預習成果,再互相訂正補充。在講解第四段到第七段時,我的做法是將4—6人分為一組,藉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在此過程中,老師適當點撥、解疑。在歸納了“屬、絕、治、於”等詞的義項后,提出問題,要求複述課文並說出楚國在屈原被黜之後,在政治、軍事、外交上都經歷了那些失敗。這樣經過小組的討論交流之後,語文課活了起來,學生參與的程度高,我發現學生在沒有教師講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依據語境去揣摩語意從而達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所以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今後必須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字詞翻譯、內容概括等問題。一句話,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文言文學習的主體。

  總而言之,文言文教學任重道遠,教師要轉變觀念,走出誤區,積極鑽研,勇於創新,教學中只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索,體驗進步的喜悅和獲得知識的滿足,才能使課堂教學走上高效之路。

  篇二: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一、朗讀突破字詞關。面對《屈原列傳》近2000字的古文,字詞掌握尤為關鍵。教學設計中,改學生自讀解決字詞為三遍朗讀,改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為討論完成,改教師布置任務為師生共同賞析文章。三遍朗讀,師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愉快中完成任務。第一課時師生在激情奔發中順利完成字詞突破,有效而有得。

  實踐證明,文言文教學實施三遍朗讀是閱讀的基礎,是課文分析的起點和歸宿,在朗讀中體味文言文的優美句段,享用古人智慧,領悟文章精華,妙在其中。同時學生徜徉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之中,學生在自覺中學習,其樂融融。

  二、朗讀突破重點關。本文的重點定位在第三段和第十一段。理由是,第三段敘述了屈原創作《離騷》的過程,介紹《離騷》內容,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第十一段交待了屈原的悲慘結局,“懷石自投汨羅江而死”。我把此二段看作是理解全文的“綱要”,突破了這二段,學生能夠理解並掌握內容,就是抓住了全文的重難點,解讀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學生翻譯第三段,講解第十一段中的比喻句;第二步討論問題:1.第三段作者是如何評述屈原寫《離騷》的原因和目的的?又是如何高度評價《離騷》的?2.第十一段寫屈原與漁父的兩次對話有什麼作用?3.我們如何評價屈原之死?

  在兩步中學生都能藉助課本註釋,順利地完成翻譯,個別難句教師施以個別指導解決。討論中學生對屈原之死有如下看法:1.屈原死的值得,因為他忠君愛國,以死喚醒世人,挽救楚國危亡,儘管“數十年,竟為秦所滅”,他的光輝思想千載流芳。2.屈原不必死,他臨死前漁父的忠告應作為屈原的處世方法,因為生命是寶貴的,懷石自殺是對生命的放棄。學生認為兩種相反的觀點都成立,我沒有多加評論,僅僅針對珍愛生命,說了“自殺”本身不可取。然後就練習冊中第三段閱讀回答問題當堂完成。

  三、練習突破延伸關。所謂延伸是在已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對涉及到知識的拓寬、延展。學習《屈原列傳》之後很有必要做此項工作。因為屈原在中國文學史中的地位獨特,《史記》為屈原做傳包含着司馬遷的部分思想傾向。中國端午節習俗與屈原有關聯,當代人應該繼承些什麼,諸如此類的現實問題自然被引出,因此“由屈原說開去”就應成為課堂延伸的重要內容,這樣做對深入理解屈原,進而熟悉閱讀楚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都有意義,對此,我補充如下練習:

  1.作者司馬遷由於替李陵辯解,被漢武帝降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把自己受刑而寫《史記》同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是並提的,前人在評論《屈原列傳》時也曾指出:“史公與屈子實有同心。”聯繫作者的遭遇,仔細體會這篇課文的記敘和議論是怎樣結合的?

  2.名句欣賞: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關心民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追求美政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完善美德

  篇三: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我們對待文言文一向只重翻譯輕思想,抓背誦放精神。現在反思自己的教學,結合語文教學新課標,有抓了芝麻漏了西瓜之感,小學而大遺!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文化母體,這兒有我們的精神家園,愛國是我們民族的魂,捨棄了它,就捨棄了我們的根,無論到什麼時代,我們都需要他的滋養。

  翻遍歷史,還找不出幾個像屈原這樣為了自己的理想,至死不渝,如此執着,如此專一,如此不為任何人所動的愛國文人。他永遠是孤高的,幽獨的。他不像莊子那樣,拋舍下一切,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遊。也不像孔子那樣,退而求其次,設杏壇施教。他若去適應世界就將失去自我,他獲得世界,又將失去自我。他選擇了戰鬥也選擇了孤獨,在生命的兩極里之間艱難的跋涉着。明知自己的志向操守與世界不合,但他卻絕不放棄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脆弱之軀與污濁的世道做最後的抗爭!他可以說是自己理想的殉道者!他最終以毀滅自己的方式向生命的意義做了一次沉重的叩問!有人說屈原是世界的棄兒,但另一方面他又何尚不是歷史的寵兒!

  在幾千年後的司馬遷時代,司馬遷以對屈原強烈的認同感而作了《屈原列傳》。對屈原的美好政治,偉大的人格,堅貞的意志都做了高度的評價!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用蓋棺定論式的語氣把楚懷王的客死他鄉,兵挫地削歸結為不知人之禍。相似的命運讓司馬遷對屈原報以深刻的同情。在汨羅江畔,司馬遷追隨者屈原的精神足跡,“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司馬遷骨子裡就是一個詩人,由此說來,他不僅是對屈原報以同情,甚至可以說是知音。他說“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一個悲字,讓人心顫。在司馬遷因替李陵鳴不平而遭受宮刑的時候他想到了屈原“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此時,屈原成了他站立起來的精神支柱。這時一段穿越時空的心靈的對話。一個年輕的氣度不凡的史官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碰上了一位心靈相通的知音。屈原的心思那位且行且歌的漁父猜不透,汩汩的汨羅江讀不懂,唯獨司馬遷能心領神會。

  今天我們讀《屈原列傳》就是為了賭屈原的行,讀屈原的心,讀屈原的思想情感體系。進而吸收養分,構建我們自己的思想情感體系。

  所以,本次教學設,就是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司馬遷的角度來關注屈原的人生及命運。從司馬遷飽含血淚的字句中去感悟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體會作者為屈原立傳,抒情寄憤以澆心中塊壘的情感與目的。引領學生傳承屈原以及司馬遷身上的高尚人格。努力構建和追求高尚的人格,在當今經濟全球化、金融危機嚴重的形勢下,更要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您正在瀏覽: 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屈原列傳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