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梁祝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梁祝教學反思
本周的教學內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分析主部,即草橋結拜。
上課前我先播放音樂《梁祝》,讓學生在音樂中走進教師。導入時我提了個問題(剛才播放的音樂節選自哪部作品?)在點出課題后,我開門見山的簡介了小提琴協奏曲及奏鳴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節課都在我我的計劃中順利地結束了。
課後我,對這節課做了反思,這一節課一直在順着我的思路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整堂課的教學計劃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使得整節課成了一言堂模式,這是我《新課程標準》學習得不夠深不夠透徹的緣故。《新課程標準》就是要改變一親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因此,我對此課作了以下修改:在導入時改問“我們剛才所聽的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麼樂器?”學生答完后再聽一遍問“除主奏樂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樂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鋼琴協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鳴曲式”這一概念由於其理論性十分地強,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課時,在“英台抗婚”、“化蝶”這兩大部分欣賞完之後再介紹,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開部”等字眼都用“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化蝶”來替代。
在完整欣賞“草橋結拜”前,又增加了主題音樂的學唱,由於有的學生會哼唱主旋律,所以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強烈。然後在分段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分析了音樂的重要情緒及使用的主奏樂器等等。
經過這一修改,在第二個班上時課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篇二:梁祝教學反思
008年4月24日下午,上了一節欣賞課——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這25分鐘的欣賞課中,我用了錄音機和CD機作為教具,給學生欣賞了《梁祝》呈示部分音樂。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聽賞體驗為主,設計與課堂目標有直接關係的問題。先是提出思考問題再播放音樂,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通過自己的感受再用語言表達出來。
整節課下來,發現內容容量大了,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得不夠恰當,上起來很倉促。教學目標是很明確的:即讓學生能熟悉“愛情主題”的旋律。但在引導和啟發學生的過程中,不夠委婉,沒有作到深入淺出。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沒有很好的掌握學生在這學段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一、在內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25分鐘的時間要上完這些內容,容量大了。在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覺。時間安排得也不夠恰當,很多地方該細講的都沒有花時間。因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復聽的過程能隨樂哼唱“愛情主題”的旋律,如只選擇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愛情主題+草橋結拜+主題再現),在時間上會從容很多,着重欣賞主部主題,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樂主題。
二、在教學過程中。
1、導入。
這一環節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設問:“這首歌曲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提示學生從歌詞中找出故事的情節。而在引導學生講述故事情節時,略顯倉促,含糊其詞。
如當時可設計成這樣的板書形式,整個思路就一目了然了。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更易掌握音樂主題發
展的每個環節。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寫景“引子”)
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台。(抒情“愛的主題”)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台。(十八相送、長亭惜別)……
2、講解概念。
在欣賞音樂之前,先把協奏曲的概念直接擺出來,感覺有點突然。
這一環節,可調整為:把協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賞完后總結時再概括,直接講述“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在講解“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時,可抓住“協”字做文章,“協”即“協助、合作”之意,更貼近生活,從而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3、開始欣賞音樂。
在欣賞每個音樂主題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標明確。
如在聽賞引子(寫景)部分時,提問“這段音樂的旋律使大家的腦海里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經過教師的提示,學生會通過自己的聽覺感受並結合導入部分的歌詞,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聯想到的畫面。
在聽賞“愛情主題”時,也是先給出問題“這一主題跟我們前面聽過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麼相同之處?重複了幾次?是連續重複還是穿插重複?表現了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沒能把《梁祝》的“愛情主題”升華到現實生活中,故有誤導的傾向。如能委婉的把“愛情的主題”升華到現實生活的情感體驗中,可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並及時引導、鼓勵學生建立起對周圍的親朋好友、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對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摯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在聽賞連接部和副部時,先把問題擺出“這一部分的速度、節奏、旋律與前面的主題有什麼區別?表達《梁祝》什麼樣的情緒?”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感受運用語言表達出來。
了解到聽課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故在最後設置了3分鐘的互動。
從頭欣賞完整的呈示部音樂,“請同學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根據音樂來即興創作一段舞蹈。”但因時間已到,臨時把這一環節改為:讓學生聽歌曲《梁祝》並跟着哼唱。使學生更深刻記憶《梁祝》“愛的主題”,起到深化本節課教學目標的作用。
篇三:梁祝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梁山伯與祝英台》這節課時,對學生 的特徵進行了詳細的分析:1、學生為初中 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強的欣賞能力和認知能力。2、由於流行音樂的衝擊,學生對民族音樂較為排斥,認為聽不動。3、學生大都接觸過《梁祝》的音樂,而且對其中《化蝶》一段較為熟悉。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對整節課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設計。
除了對學生分析外,我重要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分析,通過知識與技能的分析,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分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分析,把重點放在欣賞過程中,其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運用分段欣賞與講解相結合,了解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各段的音樂表現力與元素。能使學生理解作品中不同樂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對各種樂器有所認知,並能使學生從音樂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能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用動人的音樂調動了學生的情感。
通過設計提問使學生了解奏鳴曲式的結構特點。
由於,欣賞內容較多,學生活動較少,大部分時間都為旋律欣賞和教師 講解。應多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相關範文
- ·誰在放梁祝,誰在放梁祝
- ·小口劇本:梁祝(搞笑版)
- ·《錦瑟》藏頭梁祝思君
- ·梁祝
- ·醉聽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 ·聽一曲梁祝添一縷憂傷
- ·雪兒心曲:《梁祝》暢想曲之一
- ·梁祝偶感
- ·誤入梁祝故鄉,驚詫別有洞天
- ·梁祝一曲
- ·羨梁祝化蝶
- ·梁祝文化在舒城
- ·不要說天荒地老情意真,傳說里梁祝化蝶
- ·梁祝
- ·月光中的《梁祝》
- ·梁祝夢斷相思引(藏頭詩)
- ·"浙南梁祝”演繹未了情
-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
- ·教學反思:教學方式
- ·“中點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
- ·讀《有效教學》教學反思
-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四步”走教學反思
- ·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策劃書
- ·慶祝教師節標語
- ·慶祝教師節活動方案
- ·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 ·慶祝教師節學生演講稿
- ·慶祝教師節班主任發言稿
- ·校長在慶祝教師節上的講話
- ·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主持詞
- ·慶祝教師節學生演講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