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篇一:赤壁賦教學反思
高一的學生正是培養習慣和打地基的最佳時期,所以老師一定要在抓基礎上落實好。再有對文言基礎知識點的落實。對於文言文教學一方面要注重文,但是基於文言文的特殊性,就要注意對言的處理,只有言的內容落實好了,文言文教學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言的梳理上我用了三個課時,這樣在第四個課時理解全文時學生才會事半功倍。
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教師才真正起到了主導作用。(葉聖陶)在高效課程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更要注意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體驗者; 教師積極引導,讓學生成為發現者;教師精心組織,讓學生成為探索者;教師巧妙設計,讓學生成為創造者;教師靈活調控,讓學生成為反思者。課堂上用加分來刺激學生積極思考,回顧前面學習過的兩篇文言文《勸學》《師說》中的文言現象,踴躍發言,這一點收效很好,學生不但學會舉一反三,還學會了積累整理相關知識點。
篇二:赤壁賦教學反思
上完課後,有一份釋然,多少明白了些傅雷“沒有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沒有經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這句話的含義;亦有一份沉重,經肖老師等專家的指點,發現自己課堂之淺薄。
“一堂好課應該呈現從徘徊到突圍的精彩,有掙扎、有衝突、有交鋒,然後從縫隙間突圍,師生均能從文本和課堂獲得突圍的快感。”肖老師的話語讓我感到很溫暖,也促醒了沉醉在自我設計中的潛意識裡的我。是啊,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遙遠,距離讓我更堅定的成長。
“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劃出寫“月”的句子,並就你最有體會的一句闡述自己的理解。”提問過於機械和呆板,進而使整堂課略顯獃滯,缺少靈動,課堂缺少深化的容器,卻一直生成在教師的言語里。教師自己彷彿已沉醉於課中,卻無法引領學生入境,甚至局部都沒有,勉強確實是沒有幸福的。
我清晰地感覺到自己整堂課都在趕場,頻率快,節奏快,看似行雲流水,實則走馬觀花。缺少“點”上的細化,徘徊一詞雖已讓學生感悟了,但聯繫詩境不夠,矛盾場的渲染不夠,學生的生成就不夠,學生其實是成長在自己的思考之中。當然,師生的互動也只是停留在“接招就走”的形式層面,把課堂還給學生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教師自己也沒有隨文本情感的變化而變化,需改之。
“以文率言”的課堂模式顯然忽略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課堂上意識到了卻沒有很好的落實。沒有言的積累,何來文的感悟突破,“以言固文”也許才是文言文教學的主要方針。注重人文味的同時卻極大程度的削弱了文言文“雅”的書卷味,淡化了學生的文言感悟和文化熏陶,蘇軾的儒道佛思想隻字未提。
反思,則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這堂課也多少讓我找到了一點自信,這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寬慰。是命運把我們拋到了路上,且行且拾且習且思。
篇三:赤壁賦教學反思
我自己比較喜歡蘇軾,也看過一些蘇軾的作品和關於他的介紹評論文章,欣賞他的曠達人生,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起來,讓我更能堅強的面對困難。我想讓學生學這篇課文也有許多收穫,所以做了很多準備。
這一課上完,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自學階段的基礎文言現象很多同學沒有整理全,只有三分之一的好學生能掌握。這要靠檢測鞏固,還得是反覆訓練。
二、誦讀遍數不夠,學生只滿足會讀課文。韓博士要求讀六遍課文,學生達不到。即使讀也只是為默寫,只讀不思。
三、蘇軾思想本來就是難點,學生對三、四段內容理解不到位。主客問答,蘇子思想矛盾的變化,天地萬物的辨證關係,蘇軾是如何解脫的這些問題學生不好把握。
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所以在學完之後 ,從大師身上沒學到多少精神。
從我自身談起也有不足之處,我還是放不開手對學生估計高,所以有些失望;引導不到位,學生討論不出來,有時直接自己講,學生被動接受。
這節課的收穫:寫作素材的積累,參看高考優秀作文,引用蘇軾的例子,從不同角度論述,一事多用,靈活多變。
相關範文
- ·赤壁非赤壁卻似勝赤壁
- ·赤壁非赤壁卻似勝赤壁
- ·赤壁賦讀後感
- ·前赤壁賦讀後感
- ·《赤壁賦》篇
- ·寒雪賦——仿赤壁賦
- ·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
- ·教學反思:教學方式
- ·“中點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
- ·讀《有效教學》教學反思
-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四步”走教學反思
- ·重遊三國世界:讀《三國演義》之《火燒
-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讀後感
- ·火燒赤壁讀後感
- ·赤壁觀后感
-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後感
- ·赤壁之戰讀後感
- ·赤壁的蘿蔔
- ·一曲東風破,醉了赤壁
- ·游東坡赤壁
- ·赤壁懷古
- ·遊樂峰赤壁記
- ·讀《念奴嬌.赤壁懷古》而作
- ·蘇東坡的赤壁山水
- ·赤壁謠
- ·古覽赤壁
- ·土生土長的赤壁
- ·請到赤壁來-----游雪峰山
- ·赤壁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