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火燒赤壁

  篇一: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選這首詞作為公開課的內容,我是有壓力的,因為越是名篇越難講出新意。

  經過多方面的查找資料,我漸漸被蘇軾那種笑對人生的態度吸引,所以最終我將重點放在了通過品味詞的豪放進而感受作者人格的豪放,着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價值觀。經過幾年的教學感悟,我覺得對學生的教育應該落實到做人的態度上,否則就是韓愈所說的:“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

  在講這首詞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蘇軾的《前赤壁賦》和《定風波》所以有關蘇軾的生平經歷和別人對他的評價學生已通過下發的資料詳細閱讀了,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首先我通過豪放詞的代表作引入,在朗誦中體會這首詞的豪放。其次,抓住詞的題目是地點加懷古,懷古詞如何鑒賞在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已詳細講過,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從觀眼前之景,思歷史人事,抒一己之懷這三方面進行把握。

  寫景主要集中在上片,在鑒賞時一方面結合高考,講寫景句會出現的題型和解題方法。另一方面,把婉約派代表作《雨霖鈴》中的寫景句挑出來與蘇軾豪放派的句子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二者的區別。

  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用以自傷,流露出羨慕之情。從蘇軾對周瑜的稱呼郎和公瑾也能看出來,另外,從年齡、職務、外貌、際遇四個方面對比用一副對聯總結: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此時,作者抒發了自己功業無成的悲慨,似乎與詞作的豪放基調不符,其實不然,我們最重要的是看作者怎樣處理這種這種衝突的,這就要探討“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的?

  這個時候,才把主動權下放給學生讓他們討論,引導的方向是積極。

  首先,單就詞論詞。一方面,作者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這本身就是內心積極地一種表現。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夢,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麼,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情懷。

  其次,結合同時期作品進行探討。《赤壁賦》中作者雖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可勸解友人時“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作者從“變”與“不變”兩種角度去看待水與月,巧妙地消釋了友人的悲哀。這其實也是作者內心矛盾鬥爭的結果,遇到煩惱時,換一個角度,原先的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蘇軾對人生憂患的化解,表現在詞中就是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定風波》更是能體現出他坦蕩達觀的處世態度,上片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活脫出一個履險如夷、泰然自處、任天而動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多麼從容,多麼豁達。

  第三,向學生介紹蘇軾的思想宏博開放,儒道釋兼容並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人生修養上則以釋道思想為主。當身處逆境時,佛老思想就成為他求得自我解脫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種隨緣自適、淡泊無為、超然物外、曠達樂觀的處世態度。

  第四,將蘇軾的遭際與成就作對比。作者一生一貶再貶,越貶越遠,可詩、詞、文、繪畫樣樣精通,其它方面也並非淺嘗輒止,走到哪裡都深受人民的愛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貶斥時,為了捕蝗蟲,抗旱災,從早到晚奔忙在田間地頭,親身體驗農民的疾苦。後來到徐州,為了抗洪排險,他整天身披蓑衣,腳穿草鞋,在最危險的地方出現,親自指揮戰鬥。在杭州,杭州鬧飢荒,有瘟疫,他自費購葯,設置了醫院還熬粥、煎藥送給過往的行人。他的行動救了幾千條命。還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築長堤。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得到當地民眾的愛戴和信賴。甚至在被貶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況下,他仍然關心民生疾苦。這種品德實在可貴。

  這樣一個在人格上熠熠生輝的人物,欣賞他的詞就是為了欣賞他的人格魅力!這也是我最想傳達給學生的。

  篇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作為教師一定要跳出這個框子。教學中,就要注重全方位地為學生搭建學習平台。正如《新課標》所倡導的那樣,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一旦學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閉狀態,置身於一種“開放、多元、生動”的環境中,學習才真正屬於學生,學生也才會積極地參與學習。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意味着在教學活動中,更需要發動學生去參與討論,去搜集信息。因此,不管我們手中拿的是哪種教材,只要有了新的教學理念,同樣可以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期間作的,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豪放詞代表作,對語文教師而言,更是一篇藝術性思想性都很強,非常值得探討的教學名篇。

  篇三: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當然很多。但是,觀其大略,無外乎朗讀、講解、分析,就詞論詞。在總結這些教法的得失之後,這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特別注重創設情景,意在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圍中感受蘇軾詞的豪邁、奔放風格,體會詞人壯志滿懷卻無處可酬的情懷。

  隨着《三國演義》片頭曲的響起,我們很快進入肅穆悲壯的情景氛圍中,這為整節課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接着學生朗誦,而配有音樂的名家朗誦更將那種蒼涼悲壯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到這裡,我暗自高興,我已經成功的將學生帶入蘇詞的情景氛圍之中了。

  可是,由於這節課注重從總體上把握詞人的豪邁風格和壯志情懷,使得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設置上偏難,學生不容易理解蘇軾那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一時期中國文人普遍的價值取向;而我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上,急功近利,急於讓學生的答案與自己預想的相符,這樣使得一些學生本來完全可以自己討論得出答案的問題,而變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說出,並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您正在瀏覽: 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赤壁懷古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