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總結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教學反思總結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教學反思總結
“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作為課程實施者的教師,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今天的教師需要具備的是源源不斷的自來水。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在2l 世紀將繼續展示其無窮的魅力,在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知識越深,視野越寬廣,各方面的科學知識越寬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位教育者。隨着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身為中學化學老師的我們應具備哪些專門的知識呢?
一、知識的分類
對於知識,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1986 年,舒爾曼(Shulman) 對教師的知識分類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7 種類型的知識,即一般教學知識、關於學生的知識、學科知識、教學內容知識、其他內容知識、關於課程的知識以及教育目標的知識。我國學者認為,能勝任教育教學的教師,其合理的知識結構應具備三方面的知識,學科知識( 也稱為本體性知識) 、條件知識和實踐性知識。
學科知識方面,要求教師既要熟悉、深刻理解所教學科的知識,知曉知識的由來、組織、與其他學科的聯繫以及在現實情境中的應用,還要具備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的專門知識,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困難,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條件性知識,即教育教學中所運用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包括學生髮展、課堂互動、個體差異、教學評價、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計劃與目標等,掌握條件性知識有助於教師認識教育活動的規律,也有助於教師採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對教育進行靈活而有效的調控,從而順利實現教育目標。
實踐性知識,即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類知識大多數來自於實踐,是教師經驗的積累。
二、中學化學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l. 化學學科知識
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 因人而異,但根據當前化學教師的工作任務,化學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應該是如附圖所示的“雞蛋式”結構,包括核心知識、緊密知識和外圍知識。核心知識是指中學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以及教材的結構安排等內容。緊密知識是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較高層次的化學理論、化學學科的體系框架、化學學科發展史、探究化學學科知識的標準與思考方式、對化學學科及其發展的基本認識和價值判斷等內容。外圍知識是指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化學學科最新成就等內容。核心知識反映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內容。緊密知識反映教師學科知識的縱深度,這部分內容不僅有助於教師講清“是什麼”,更有助於教師講清“為什麼”,使教學做到深入淺出,得心應手。外圍知識反映教師學科知識的寬度,這部分內容可幫助教師靈活多樣地處理教材,縮小教學內容與新知識、應用之間的差距,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是影響乃至制約教師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所內化的知識的性質、數量、類型和程度不同,其創造力的強度和方向也就不同。所以,教師應該建立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自學、參加繼續教育、閱讀報刊、查閱網絡資料等可使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更新。
2. 條件性知識
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個性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念來面對自己的教學對象。
新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徹底改變“學問中心”的應試模式,將素質教育落實到新的課程標準中,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但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化學教師形成了重教師的知識傳授輕學生的主動學習,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與發展,重考分輕能力和情感的陳舊教育觀念,根本不能適應新課程中讓學生全面發展理念對教師的要求。
新課程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現代基礎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青少年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中學化學教師必須具有關於青少年發展與教育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即要真正擁有這兩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從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知識增長各方面指導他們全面發展。
可以說,沒有堅實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就不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就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鐐銬”,根本不能成為一名新課程的執行者和實踐者,其他新課程中的角色更是無法勝任。
條件性知識是動態的,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來掌握,但更多的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逐漸地了解和習得,需要動態地把握領會,並在實踐中加以發展和加深。可通過請進來( 專家引領) 、送出去( 在職培訓) 等方式使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得到充實,但關鍵還需要廣大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去內化,只有把外部的知識納入個體的知識體系中,才能把理論自覺地落實到行動中去,從而克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
3. 實踐性知識
具有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可以使化學教師在課時計劃、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材呈現、課堂練習、家庭作業的檢查以及課後評價等方面遊刃有餘。專家型的化學教師能夠根據過去的教學經驗有效地勾勒出對待優等生和後進生的方案,為了有效地組織教學,能夠補充很多課外的東西。
實踐性知識得以提高的基礎是教育教學實踐,核心是反思。化學教師開展研究是提高化學實踐性知識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要積極開展課改實踐,並要善於經常對自己或他人的教學實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反思和總結,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同時還要積極開展教育科研,要善於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對教學領域中的現象進行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和認識教學規律,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通過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的“反思研究”,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可以得到擴展和提高,從而使化學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學者型”教師和教育家。不僅要自己重視研究,還要使學生在思想、能力、個性等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思辨,注重他們對知識的探究和研究能力的培養,能以類似科研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中,化學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化學專業知識,有深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素養,還須積極追蹤現代專業前沿知識,還要廣泛融入綜合性知識,同時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在教學中多方面、廣視角融人相關學科知識,積極開展教育實踐,通過教育科研不斷反思,為落實新課程貢獻智慧。
篇二:教學反思總結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藉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得失,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科學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教學反思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時間維度來看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教學前反思是一種超前反思,即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反思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學生的實際;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最優化等問題等。教學中和教學后的反思是一種反應性反思。即在課堂中或課後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反思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在新課改下,教師要注重教學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實施途徑和課堂結構,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下面就高一新教材有關專題為例,總結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反思。
一、分析和反思新教材特點
分析新教材特點,全面了解教材體系,構建歷史知識網絡,以便優化課堂教學。歷史新教材採用“模塊”來安排歷史教學的知識體系,突出特點有以下三點:一是在知識處理上更加靈活。一個模塊,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教學系統,時間壓縮為半個學期,內容相對獨立、完整,便於調控和整合。二是知識的專題性和包容性突出。必修課25個專題,主題突出;貫通古今,融匯中外,涵蓋性強。三是知識的選擇性和個性化明顯。選修課6個專題在激發興趣、拓寬視野方面獨具匠心,有利於學習的個性化;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歷史學習的多種選擇。
二、反思教學現狀,發現問題
這次新課改以課程標準取代教學大綱,解讀新課標,結合新教材,發現有些問題不容忽視,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調整,否則可能成為我們新課程實踐中新的難題。首先是關於專題授課的問題,在專題模塊和問題中心的內容體系下,專題和問題的選擇就變得尤為關鍵。然而專題的選擇與設置都不可迴避一個較為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相關知識的儲備量度,也就是說學生是否在學習某一專題時已有了相當的知識基礎。新課程一開始就採用專題教學,而現行高中教學只是在高三總複習時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因此新課程教學中不少內容老師必須要做大量的知識鋪墊,學生也是如此。另外一點,按照新的課程標準,古今中外的歷史混編為若干專題是符合了綜合史觀的趨勢,但是從另一層面而言,又割裂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繫,使我們的學生只見“線”而不見“面”,從而也造成學生對歷史時空感的困惑。
其次,《課程標準》力求內容全面,仍遺漏了不少重要的內容。如中國古代史中,作為統一國家建立部分東漢歷史似乎被忽視;在近代史中,關於清末新政的內容也極少涉及等等。這種相類似的遺漏對歷史的連貫性會造成傷害,也影響到教學中過渡的流暢性和學生的理解。第三,初中和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銜接問題在新課程中還存在一定的缺憾,初中與高中的教學內容有“撞車”現象。其原因無非是以“通史”模式重複組織和安排了教學內容的結果。而單就高中新課程而言有些內容的銜接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跳躍”較大,師生對此在不同程度上都會有不適感,尤其是學生由於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身心發展以及社會經驗等條件的制約,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提高,這必然需要一個非常多的時間來“循序漸進”。因此,《課程標準》雖有較強的指導教學作用,但標準宜寬鬆,不可絕對化。這樣老師可以根據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自主地開展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程序,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總之,真正弄明白了反思的含義,才能進行認真、深刻的反思,只有有價值的反思,才能促進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推進課改向縱深發展。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播下一個行為,你就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就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就收穫一種命運。”每一位教師的起點雖然各不相同,但是,行動由自己控制,習慣由自己改善,命運由自己把握。作為積極投身於高中歷史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師,就要善於自覺運用“教學反思”,儘管長期不懈的堅持的確很苦很累,但天長日久這些苦和累就會化作生命的芬芳,永遠滋潤和飄香。
篇三:教學反思總結
一、教學基本情況:
1 :學生現狀分析
我目前所教的兩個班是一文一理, 203 班 和 204 班,都是平行班,兩個班的學習狀態一般,各有差不多一半的學生英語基礎不是一般的差,優差生懸殊較大。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既品嘗到了教有所獲的喜悅, 也體會到了困惑與無奈。
2 :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的問題
教材偏難,就是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難掌握得很好。到底應該怎樣處理才恰當,我想這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有選擇性地使用教材內容。這是我們高二英語教師的共識。比如說,單詞不一定要求學生都去記、有些活動不一定都要開展。總之,如果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話,最後只能是事倍功半,欲速則不達。
二、教學思路:
在教學中,我堅決貫徹學校的全新理念,儘力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力做到使學生學好,學紮實,練到位。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採用有利於學生髮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三。 改進措施:( 反思后得出結論)
1. 改進詞彙練習方法,加大詞彙的練習力度。 以課文為根本不斷擴充學生的詞彙量 。
2. 增加閱讀訓練,提高閱讀技能。
3. 充分利用好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
4. 注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相關範文
-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總結
- ·教學反思總結
- ·英語教學反思總結
- ·七年級生物期中考試反思總結
- ·相思總難卻
- ·丁香相思總關情
-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
- ·教學反思:教學方式
- ·“中點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
- ·讀《有效教學》教學反思
-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四步”走教學反思
- ·高二上學期英語教學反思
- ·聽小學高段英語寫作教學反思
-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及論文
- ·《為什麼媽媽總是說“不”》教學反思
- ·《認識方向》教學反思
- ·《詹天佑》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中位數感想
-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可能性
- ·複習時怎樣有效的轉化後進生的教學反思
- ·《春》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論文
- ·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反思
- ·我的快樂音樂教學反思
- ·《我就是我》教學反思
- ·電腦橫機課教學反思
-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
- ·“小沙包擲准”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