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滄浪之水讀後感

滄浪之水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pp958

滄浪之水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滄浪之水讀後感(一):堅 守

  統計科科員 郭秋

  閻真的《滄浪之水》一書以犀利如刀的文筆,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省衛生廳公務員、醫藥學研究生池大為從無職無權、空懷壯志,到時來運轉、大展宏圖的過程;從一個原本正直、善良、有社會責任感、勇於追逐理想的無畏青年,到屈從於現實、捨棄道義人格和良知,順從可親可近可悲可鄙的現實主義的社會人的蛻變。

  堅守信念,何其艱難!池大為,骨子裡有着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責任感、使命感、道德良知和人文精神,也想像父親一樣,做個好人。他想堅守自己的信念,卻發現代價很可能是生存的潰敗,在反覆、激烈並且痛苦的思想鬥爭中,無法抗拒的生存法則,讓池大為不得不放棄堅守已久的信仰與情操。他放下了尊嚴、自我,戴上了一張又一張的面具。他學會了奴顏婢膝、察言觀色、明哲保身,他開始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在步入社會之後,在自己與自己鬥爭了近8年之後,池大為終沒有堅守住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成為了曾經為自己所不屑的"豬人",成為了永遠的精神流浪者。

  堅守信念,何其不朽!經歷了思想的蛻變后,池廳長再也無法做回池大為,真實和信念只留存於他的回憶中,在鮮花、掌聲和虛擬的尊嚴與現實的利益背後,他失去信念、放棄堅守的隱痛只能深深地埋在心中。每一個曾經熱血的青年,每一個知識分子,都曾經有過千秋家國的理想,有過對人生、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和思考。當這些思考和現實衝突時,許多同齡人都陷於時代的車輪下,那些能倖免的人,不僅因為堅強,更因為信仰。幾千年過去,無限的時間在今天像幾頁教科書一樣被一隻蒼白的手輕輕翻過。我們在先賢的生命中去訪微探幽,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沉重,感受到歷史的雪山融化之時那些許的簌簌之聲。不朽的靈魂在虛無之中盈盈飛動,留下一道道優美飄逸的弧線。他們是為了純粹的心靈的理由而堅守的人,在空曠寂寞蒼涼廣闊的歷史瞬間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選擇堅守、選擇理想,選擇傾聽內心的呼喚,才能擁有豐盈、飽滿、不朽的人生。

  滄浪之水讀後感(二)

  2008,那一年混在單位,很有點備受欺凌、舉步維艱的感覺,於是我選擇了給自己放大假!在上級部門當領導的學姐知悉情況后給我發了一封電郵,她寫道:"單位上面有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慢慢規範的,這需要一個過程。不過,人如果沒有辦法改變環境,那是不是能想辦法去適應呢?你既然現在不上班了,有時間了,就在家看看書也不錯。《滄浪之水》,就很值得一讀。不是向你說教什麼,是我看過,很有感觸的。文學評論家李敬澤對於該書有這樣的評論:‘這是一部令人驚駭的小說,生活以無可抗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實性逼近着每一個人,在我們把自己交給生活的時候,是否找到了一塊堅實的立足之地?’"

  我立即找到了學姐推薦的書《滄浪之水》,並且開始認真地看,逐字逐句。作者閻真是湖南長沙人,很巧的,同飲湘江水。他在作品中提到了"意義的真空",第四篇還以此為小標題。當作品的主人公"池大為"和我們所有人一起面對"意義的真空"時,我不禁想起魯迅先生筆下的孤獨者魏連殳所面對的"虛無".意義的真空,對於人類而言該是一件何其可悲的事,同樣是知識分子面臨抉擇時的困惑和痛苦,魏連殳在沒有路的地方還可以"跨進刺叢姑且走走",但在池大為面前,便連"刺叢"也沒有,道路消失之後他茫然不知所終,從池大為的不斷妥協中,我看到了個人的渺小和生活的無奈,因為我們生來就沒有對抗虛無的有力武器。在看序篇和第一二篇時,我對池大為寄予了奇怪的同情,彷彿就是在同情我自己;看到第三四篇,我開始不能理解他的"墮落",雖然我一開始就期待看到他命運神奇的轉變!不得不說《滄浪之水》這部作品很奇特——它不僅給我提供了一個高高在上審視他人靈魂的機會,同時也不斷迫使我不自主地進行自我反思:當面對意義的真空時,我自己應該怎樣?

  通讀全書,我想要說的是,書的前半部分真的很棒,在池大為沒有進入權力場之前,作者對池大為的性格和故事描寫得很有力度,寫出了一個知識分子在物慾橫流、黑白顛倒、笑貧不笑娼的世界里的種種生活困境和內心矛盾。我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同情心,並對他的委屈感同身受。不過,到了後面,當池大為真正進入了權力場后,作者對他的性格和故事描寫讓我不能理解了。池大為經受種種被排擠和人格的煎熬后,最終受不住世態炎涼的侵害,而像一個良家婦女似的,在無助的情況下選擇了做娼妓,選擇了放棄人格,去拍老馬(馬廳長)的馬屁,向權力臣服。到了這裡,按照人情常理來說,池大為肯定會變得像當年的汪精衛一樣,由一個革命志士的角色轉換到了漢奸的角色,不僅僅是外表角色的轉換那麼簡單了,而是由內到外的變質。眾所周知,我們怎麼能找到一個像池大為這般能夠放棄人格進入權力場做權力走狗的人還能夠有着像書中池大為那般高尚的節操呢?!比如池大為面對女色的誘惑居然還能像一個旁觀而又清高的知識分子那般進行一番靈魂的拷問;還有池大為在進入權力場后,在面對種種腐敗現象時也要靈魂拷問一番。如果池大為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真如作者所描寫的那般高尚,我敢打賭,他肯定會變成一個鬥士,不變成鬥士,也會像晏老師那般因始終丟不下人格,而糊裡糊塗地不向權力臣服,硬撐下去,最後因為自己根本沒有認清世界觀,而到老時像看破紅塵的高人似的對後生來個嘆息:"後悔自己當初太硬了。"可這兩種結果,在池大為身上都沒有發生。

  為什麼沒有發生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池大為不僅是言行已經向權力臣服了,而且人格也被權力毒化了,按照人情常理和分析那些貪官污吏來論,就可以看出,當一個官員把人格丟棄而淪為權力的走狗時,他是裡外都徹底變質的人。良心的拷問在他的心裡,只是一個極其次等的東西,尤其是那些甘願臣服權力的貪官,在他們的心裡,良心已經變成他們偽裝自己欺騙別人的工具,像貪官那種死要面子,死不要臉的無恥行為,就是最佳的證明。再說了池大為臣服權力,原本就不像當年的鄧小平似的,是在忍辱負重什麼的,而是這個世界在他看來已經黑白不分了,他不加緊時機往上爬,就會永遠被人踏在腳下,他臣服權力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替自己爭口氣,想活個人樣。這種人根本談不上什麼良心拷問的問題,因為他在臣服權力的同時,已經很現實地將良心看成是無用的東西而拋棄了。人一旦拋棄了良心,他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臣服權力是必然的,我想他不可能是作者所描寫的那般內心矛盾重重的,他唯有的是認準一條往上爬的目標,這種官員,好一點的會像王躍文先生筆下的朱懷鏡,做人和做官多少有點原則性;而壞一點的就像本小說中的丁小槐,什麼原則都不顧。在權力場里,現實中絕對不可能有池大為這種"怪物"存在的。

  一個內心真正懂得人格為何物的官員,他會寧願捨生取義,像海瑞那般會跟邪惡勢力鬥爭到底,或者在無用武之地的時候,像陶淵明一般退隱山林不為五斗米而折腰。這些官員之所以如此選擇人生的活法,原因是他們首先過不了自己良心拷問的這一關。他們深知人格的重要,他們不會把高貴的人格降低到"狗格"去與"狗兒"們為伍,你們要扼殺他們的人格,就等於要扼殺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命被你們扼殺時,他們能不極力反抗才怪。但池大為那種能夠像"狗兒"一樣去臣服權力的知識分子,是不可能像作者描寫的那般時常會有良心的拷問和總是帶着一副悲天憫人的心態來看世界的。

  坦誠地說,這本書看得令人非常鬱悶,他寫得太現實了。單從一部作品而言,我覺得閻真先生沒有給我一個首尾相接的結尾!我想,過不了多久,我一定會徹底忘記池大為,這個人物真的沒有什麼性格也沒有什麼形象可言!

  學姐也許以為我看過《滄浪之水》以後,會有認清時勢之類的收穫,"人如果沒有辦法改變環境,那是不是能想辦法去適應呢?"很遺憾,我不能!生而為人,屬於這個社會,但更應屬於自己。儘管我就是個不成功的小人物,但誰也不能阻止我談理想,談生命的意義!

  滄浪之水讀後感(三)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源於屈原的《漁父》,但在閻真的《滄浪之水》中卻有了另一種複雜心緒。

  書中懷揣壯志的池大為打算在崗位上大展身手,但因為他根深蒂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單位格格不入,被領導冷落,多年不得志。在經歷了人格的煎熬和靈魂的考驗,到後來被迫接受現實,漸漸的被現實所改變,經一番謀划做上了第一把交椅。主人公經歷了人情冷暖和一系列生活窘迫和不得意之後,對人的尊嚴、清高的價值發出了有力的質疑,對個人的小自由和權勢大人物的大自由做了鮮明的對比,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和現實生存的法則進行了實實在在的碰撞演示。最終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非常清高、自重、自尊的人,在現實生活的重壓下,艱難改變最終脫胎換骨,融入其中的心路歷程。

  人生的意義何在?是清高的夢想還是庸俗的現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忘記了我們的追求,現實的利益磨軟了我們的意志,隨着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我們漸漸淪為了生活的奴隸,池大為的世故、圓滑、偽善不是先天的,而是後來刻意造就的,生活與工作就是一個巨大的石磨,時時刻刻的碾壓着夢想、天真、淳樸直至我們都混在了一起,不分你我,融為一體,而我們還是一個豆子時的幻想只存在了回憶中。

  池大為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也是一個失敗的例子。他成功地蛻變成了一個世俗的人,帶着自己那份儒雅。他墮落成一個世俗的人,但又割捨不下那份清高。

  人生說長也就數十年,說短也就十幾載,奮鬥到了登峰卻換來虛無,夢想着得到自己得不到的,得到了又感到無所謂。人生的苦與樂,喜與悲,真與偽,在誘惑、無奈、打擊面前該如何抉擇,是將命運託付他人,泯滅自己的夢想?還是跟隨着自己的心,忍受着生活的摧殘?父親墳前池大為的淚水就是答案!

您正在瀏覽: 滄浪之水讀後感
網友評論
滄浪之水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