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人文底蘊主題周會陳述及演講稿

人文底蘊主題周會陳述及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得得9

人文底蘊主題周會陳述及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

  人文底蘊主題周會陳述及演講稿

  周會主持詞

  亞:尊敬的各位老師

  志:親愛的同學們

  同:大家上午好!

  亞:我是劉亞鵬

  志:我是李志敏

  志:在緊張而激烈的運動會比賽中,許多運動員的矯健身姿和裁判員的公平公正都被我們看在眼裡

  亞:在運動會中,考驗的不僅是各自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

  志:的確,鍛煉身體很重要,我們要堅持運動,做到勞逸結合

  亞: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優秀文化傳統,有些經典着實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就好比古時的四大名著,給我們帶來的啟發也是無窮的。

  志:時至今日,我們生活中時常也有受到古時文化的影響。

  亞:也是,古人的優秀精神還流傳至今,像孔子的溫故而知新,讓如今的我們受益匪淺。

  志:可是想要真正了解古時優秀的人文底蘊,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的。

  亞:說的沒錯,這些優秀精神和文化也值得我們日後多學習和鑽研。

  同:我們很榮幸的擔任第八周升旗儀式的主持,本周升旗儀式的主題是:人文底蘊。

  國旗下講話陳述

  1610班唐誠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1610班唐誠,很榮幸站在這裡進行此次周會陳述。本次周會主題是:"人文底蘊".

  1610班由50位可愛的同學組成,懷着對夢想的執着,對美好青春的渴望,對未來無限的憧憬,我們邁進了美麗的18中校園,為理想而拼搏。

  1610班是一個團結上進,充滿活力的班集體,一個溫馨健康快樂的大家庭。我們班的任課老師學識淵博、專業精湛,品德高尚、嚴中有愛。正因為來的了以"臻和至美"為校訓的18中,擁有一群愛崗敬業的老師,我們的成長才無比快樂、無比健康、無比幸福。

  我們將牢牢記住班主任譚建中老師的教訓:"有學習才能充實,有責任才可成長,有收穫才會快樂。"

  我們將不斷努力,用我們的行動去印證,用我們的堅持去圓夢。

  申請本次主題周會:人文底蘊,是因為我們熱愛十八中,感謝老師的培育。

  我們十八中,臻和至美,師生共贏。

  我們十八中,藝文並茂,特色立校。

  我們十八中,健康發展,青春閃耀。

  臻和載道,人心至美—周會主題演講

  文郢楷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1610班的文郢楷,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臻和載道,人心至美。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鑄就了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滋育華夏,有孔子老莊,恰似"江河萬古流";唐朝宋代,騷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蘇辛,正如"光焰萬丈長";元明清時,戲曲小說,高妙如山川,豐富民族,有漢卿雪芹,已是"托體同山阿".而"人文底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了解,是促使一個人長久、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因為是"人文",所以它對一個人的精神走向有極大的影響,為修身養性輸送源源不斷的養分;因為是"底蘊",所以它不張揚,往往隱含在各種事物之中,像"春雨潤物細無聲".一個具有人文底蘊的人,他的心智必將是豁達的,情感必將是純凈的,意志必將是堅毅的。

  我們的校園正逐漸步入秋天,秋天的到來,讓杜牧吟誦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絕唱、令劉禹錫寫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情、使王建發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感慨,催杜秋娘留下:"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良言。

  自然的存在早於人類文明數以億萬年之久,而直到人的出現,才有了發現自然的眼睛,才有了審美的第一步。詩人與秋的互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產物。在我國輝煌文明的背後,"和"這個字的哲學內涵成為了驅動中華文明前行的巨大動力。今天我想借我們學校的校訓,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和"與"美"的理解。

  不知大家還是否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千名舞者以活字印刷書為靈感排演的舞蹈,最後呈現給世界的那個漢字是什麼?沒錯,就是"和".

  張藝謀選用"和"來概括我國文明我認為是十分貼切的。早在春秋時代,孔夫子為代表的儒學便在戰亂的社會中宣揚"以和為貴"的精神,直至西漢儒學被尊為正統之後,"和"受到炎黃子孫廣泛的民族認同與追捧,成為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助力,成為我們國家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那麼究竟什麼是"和" 固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我們理解"和"的核心部分,但並不是全部。我認為在大同世界,"和"不僅僅包含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思考,同時也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甚至於人自己內心的關係處理。

  那麼如何衡量這複雜的"和"的情況,古人為我們引入一個抽象卻又無比真實的依據:"美".

  "美"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許是風景,或許是情感,有時候是行為,也有時候是思緒。雖然"美"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但我相信對於"美"的宏觀把握,每個人都是一致的。因此,用"美"來衡量、界定"和"的程度就像是菜肴遇到鹽一樣,天作之合。

  我認為,"和"不分多寡與大小,"美"不論高低與貴賤。凡是能夠提升個人境界,幫助他人或者服務社會的舉措,都是我們"臻和"路上的閃光之作,是我們駛向"至美"彼岸的一支撐桿。聚沙方能成塔,集腋方能成裘,一個至美的環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需要每一個人持之以恆的付出與實踐,一個和諧的社會也不是順理成章能夠長久,需要每一個人日復一日的堅持與維繫。興思及此,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班級,我們的青春年華,同樣需要每一個人真誠的付出和構建,需要每一個人認真的對待與珍惜。

  我們的校訓是:"臻和至美",臻和是一種行動,至美是一種追求。尊師重教是臻和、關愛同學是臻和、立志高遠是臻和、誠信做人也是臻和。我呼籲每一個人能夠身體力行,將"臻和"養成習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臻和的態度做人,用至美的標準做事。如此,我堅信屬於我們的"至美"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如約而至。

  謝謝大家。

您正在瀏覽: 人文底蘊主題周會陳述及演講稿
網友評論
人文底蘊主題周會陳述及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