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pp958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三十年輝煌鑄就,信仰托起騰飛的龍。
歷史資料與父輩的隻言片語在我腦海中留下三十年前的鏡頭,印象中它有蕭疏的背景,十年動蕩的陰霾才被稍稍撥開,滿目創痍的中華大地在艱難的回復生機;印象中它有頹唐的景色,畫面中依稀可見疲憊不堪的人民靜靜的舔舐着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傷口;印象中它有破敗的外觀,恍如南柯一夢般的中國無可奈何的呆看着世界的日新月異。
千百年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被這一個屈辱的瞬間所深深刺痛,東方巨龍的尊嚴在這一刻覺醒,十一屆三中全會將改革開放的序幕緩緩拉開。
沒有憤恨,沒有嫉妒,沒有怨言,只有一群人民,緊緊的跟在一個政黨身後,咬着牙,挺着胸,抗着鬥志,默默的奮鬥了三十年。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國發展的三十年,中華民族為之奮鬥的三十年。三十年間,中華民族經受住了一個又一個考驗,掃除了一個又一個障礙,以她以頑強的毅力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守得雲開見月明,騰飛的巨龍用實力向世界昭示了一切。
作為沐浴着改革開放春風而成長起來的青年,我們用雙眼,見證了這偉大的涅磐!
三十年經濟的默默耕耘,換來了滿園的豐碩果實。人均收入的不斷翻番,讓國民經濟欣欣向榮;外匯儲備的萬億美元,奠定了中國國際貿易地位的舉足輕重;GDP的六十倍劇增,成就了中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當仁不讓。
三十年內外政治的不斷改革,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世界前列,保持着一個執政黨的魄力;中國的政治體制也不斷深化改革,貪腐者在政府決絕的反腐政策下漸漸無處遁逃;加入WTO,打破外交壁壘,中國的外交能力巨幅提升。
三十年文化教育的蓬勃發展,初高等教育全面普及,網絡文化與各種學術文化兼容並起,孔子學院風行全球。
三十年生活水平不斷飛躍,人民已跟上世界現代化的步伐。單調的娛樂生活早已被多元化,蹦迪泡吧等詞彙對中國人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曾因服裝老套被笑稱為藍螞蟻的中國人身上也套上了路易威登的奢侈西裝,代步的工具也由自行車升級為本田大眾甚至奔馳悍馬。
三十年科技與建設的不斷進步,讓中華兒女擁有了更雄厚的底氣。以北京上海為首一座座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三峽葛洲壩水晶宮等巨大項目順利竣工,神州系列與嫦娥一號捷報頻傳。
這一切都在向世界發出訊號,中國正在崛起!
而中國青年一代的我們,即將扮演延續祖國輝煌的角色!
與祖父輩們信仰的建國初期的那種艱苦樸素的精神不同,我們信仰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表現出的不懈奮鬥的精神。作為受外國玩具漫畫電影熏陶的一代,我們曾被懷疑過對祖國信仰,然而,懷疑我們的人恰恰不知道,作為與改革開放共同成長的一代,我們眼裡,祖國的興衰才是最牽動我們神經的頭等大事。為了奧運火炬的正常傳遞而用自己的身體組成人牆狙擊惡毒的分裂祖國分子的人,是我們;為汶川地震而悲傷而流淚而堅強的人,是我們;看着祖國由積弱到強盛而喜極而泣的,也是我們。我們,擁有對共和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最真摯最濃厚的情感!
我們,即將挑起大梁,續寫改革開放的燦爛篇章。即便西方仍然有敵視,即便金融面臨危機,即便中國外部形式依然嚴峻。我相信,只要有我們這一代努力,有黨維護的共和國的繁榮與穩定,有全中國人民的團結,就一定會有東方巨龍不墜的騰飛!
依舊是三十年,我們將用錚錚的語氣向世界宣布,中國的新一代會用信仰,鑄就改革開放嶄新的萬里長城!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演講稿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改革開放30周年演講稿——喜看澄海變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獻給祖國改
- ·關於“中國改革開放”主題的演講稿
- ·學習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
-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心得
-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教師
- ·學習"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
-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
-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心得
-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
- ·學習《江澤民文選》首先要認真學習江澤
-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
- ·開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
-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大討
- ·改革開放以來法律文化變遷述評
- ·淺談影響改革開放成果的幾個主要因素
- ·改革開放的盛宴正在撕裂中國
-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演講稿三
-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演講稿
- ·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演講稿
- ·紀念一二·九運動七十周年演講稿
-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演講稿-紅色
-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演講稿二
- ·紀念鄧小平逝世十周年演講
-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
- ·入校三十周年聚會策劃方案
- ·畢業三十周年同學會致辭
- ·高中畢業三十周年同學聚會主持詞
- ·戰友三十周年聯誼會發言稿
- ·柿子樹三十周年祭
- ·老來更須且寫且學着在小南嶽文學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