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亂彈八卦 >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

手機:M版  分類:亂彈八卦  編輯:pp958

  莎士比亞在《尤利烏斯·凱撒》中描述了原本普通的市民們在被語言鼓動之後,所體現出的狂熱情緒與巨大破壞力:

  安東尼:善良的靈魂啊,當你而不是我們凱撒的衣袍被損壞時,你為什麼會哭泣?你來看看吧。就像你看到的那樣,這就是被叛徒弄傷的他。

  市民甲:多可憐的景象啊!

  市民乙:高貴的凱撒啊!

  市民丙:真是天殺的一天!

  市民丁:叛徒,惡棍!

  市民甲:最血腥的景象!

  市民乙:我們要報仇!

  所有的人:報仇!去搜查!燒吧!放火吧!殺吧!不能讓任何一個叛徒活着!

  古人云,“防民之口,勝於防川”,“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由此看來,語言的力量實在是很強大,甚過於甲兵,然而它始終無法避免傳播的過程,在信息不暢的情況下,最初的信息難免會在傳布過程中出現衰減和失真。譬如那個著名的“往下傳”的遊戲,初始的一句話經過長長的口耳相傳的過程之後,往往變得與本意相差徑庭。所以,當一個事件發生之後,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版本,發生“謠傳”。夏洛特·吉爾曼在《人類的工作》中說,“輕信和盲從,無論是對舊的教條還是新的宣傳,仍然是支配人類心靈的弱點。”一旦某個虛假信息落入隨時保持“期待接受”狀態的民眾手中,必然產生無可估量的巨大後果,小者可以亂家,大者可以覆國。

  《戰國策·秦策二》有言,“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曾子可謂大賢了,品行著於當世,自然不可能做出“殺人”的舉動,而曾母既然能培養出這樣的大賢,其識見也必定非凡,況且母子之間朝夕相處,加之以血脈相連,信任程度應當是很高的,以這樣的組合尚且敵不過路人的謠言而“三人疑之”,至於“投杼逾牆而走”,更何況那些普通家庭。

  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指出,“群體通常總是處在一種期待注意的狀態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過相互傳染的過程,會很快進入群體中所有人的頭腦,群體感情的一致傾向會立刻變成一個既成事實”。在社會動蕩的當口,一兩句謠言經過傳布,造成“群體感情的一致傾向”,甚至可以顛覆一個王朝。遠者如“黃巾起義”中著名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陳勝吳廣起義”中的:“大楚興,陳勝王”;近者如“武昌起義”前“捕殺漢兵”的傳言,促成了本已經流產了兩次的起義,終於演化成了推翻整個帝國的“辛亥革命”。故而近代的活動家們公開聲稱:“英雄處事,目的貴堅,手段貴活,目的貴一,手段貴多,有一百目的,不妨有百手段,又不妨百變其手段。”(1912年3月26日《民立報》)大談:“過渡時期之新聞,不妨略張聲勢”。

  可見“謠言”威力之巨大,賢君子們不可不查。1947年,Allport&;Postman給出了一個決定謠言的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們在這個公式中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係,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當重要性與模糊性一方趨向零時,謠言也就不會產生了。主要親歷者退位,保持沉默,指望“謠言止於智者”,殊不知這樣反而給“謠言”的出現和流傳創造了土壤,“正統發言人”消失,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謠傳自然會湧現出來代替解釋。由此看來,與其“防民之口”,不如大開言路,保持信息的對等和透明,讓事件的“模糊性”消失,謠言自然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迅速斷流,枯萎,無所遁形。

您正在瀏覽: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
網友評論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