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情感隨筆 > 適值糊塗

適值糊塗

手機:M版  分類:情感隨筆  編輯:得得9

  小時候,鄰家的伯伯家有這樣的一幅水墨“難得糊塗”,其字力度撥挺拔,霸氣十足,字體娟秀不已,對於水墨頗感興趣,而對其於其文,“難得糊塗”卻不太懂,不是力求精,聰與博,怎麼人生也可以另行糊塗之道,不是有同笨,呆之感嗎?我心中一陣納悶!

  我把我的疑惑告訴了他,他意味深長一番,然後說“是的,聰明故好呀,萬事則變,變則通,世事當處於極端化,適值糊塗時,糊塗也是一門學問呀!你現在小,也許不太明白,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其中的道理!“說完,他又佇立在畫前那樣的品味着,似欣賞一件珍世品一般!

  隨着年齡的增長,世事的變化,慢慢在一些事情中領會其意,一次,在查閱資料時,看到對於,難得糊塗這樣的解釋: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着,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句話文義,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認真,得過且過,所謂‘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的另一註解。加以句讀,聰明者有俗庸之智慧,有賴於人的先天遺傳和後天的環境教育,才能培養成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慾聰明並不容易。”蘇蘇東坡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所以,聰明人難做。什麼是糊塗呢?糊塗就是不精明。糊塗有兩種:一種是真糊塗,懵懵處世,似是與生俱來,裝不來,求不到;一種是裝的假糊塗,明明是非黑白瞭然於心,偏偏裝作良莠不分,既由‘聰明轉入糊塗’了。根據鄭板橋的這種性格和心理結構,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違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為,顯然是一種痛苦與折磨。聰明人如基於良知道德有所為,而要他裝作糊塗而無所為,的確很難。所以徐蘭州認為:“鄭板橋這段感慨‘難得糊塗’的題書,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歷程,也是知識分子從政,在專制制度腐敗政權中無法展現宏志的一種抗議之聲。它具有為所當為的失敗涵義,不可為而為的膽識。因此,這種‘心理調節’乃是‘試圖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暫安寧。

  於是在潛意中對於糊塗之意慢慢理解!

  一次,與一位嗜茶者攜同去一間茶道拜訪,茶坊是教授利用業餘愛好去開張的,以茶會友,有着共同喜愛去品味茶經,茶文化的內涵所在,這是一家邊鎖小店,很有復古的形式風格兩側水墨對聯,由於是晚上所以沒有太多的去關注內容究竟是什麼。對於新鮮事物盡顯眼前,於是喜歡觀察室里設計的一切,茶坊里大多是茶葉,這些茶葉有千張,差不多有二十多年,在室里紅色掛起弄起開門紅的感覺,茶葉羅列着,另一面,則一份關於茶坊介紹的報紙,有些陳舊,但也可清晰看出這位教授的德高望重,並不是一味去追求金錢,而是為大眾蒂造一個飲茶環境。共同討論茶文化的流傳與繼承!另一道間,是一緊緊相擁的青竹,給人一種靜心,靜氣的感覺!此時教授招呼我們入坐,為我們斟着茶,“這是烏龍,剛開始喝烏龍靜下氣,放鬆以舒心!”

  “這裡有很多竹,渲染氣氛的嗎?”我問着

  “是的,竹子好呀,人得向竹學習!竹的精神可貴!”他笑着邊斟着茶!

  “團結,虛心嗎?”一位茶友問着。

  “不錯,你們知道嗎?現在有一種精神是叫`笨`,人得笨,非笨,不好呀!他這麼一說,更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

  一想起他這麼一說,我似乎想起小時候的那幅水墨,於是,我問“這話是怎麼說?”

  “笨,竹與本;做人,得向竹學習;笨,竹子的原本面目。竹子生長在一起是團簇,不分散,很是團結;竹,一節一節是空心,虛心學習,勇於突破。如果人有十分支配,你們該如何給`笨`分幾分?”他笑着,然後又給我們講起了茶經!

  他的話,我深深的回味着,似乎真的明白了什麼,“難科糊塗”,“笨”,是一種精神,將其置於工作與學習之中,又何曾不好?“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面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鄭板橋的心在輕輕吟唱,為這種精神而謳歌!

  適值糊塗,是值笨,人有時糊塗一次,在處事上又何曾不好!

  很多收上寫了一些關於招聘的信息,好多人是投機取巧,其結果當然沒被人事錄用,而那些本質本份的人常常受到一些大型企業的青睞,一次人事招聘會,群英如雲,都是一些應聘管理人員的精英,他們一邊高談闊論,自己的管理機構的本領與計劃,就是因為一片紙張,他拾起,同樣的應聘者,在當時人們也許笑他傻,他又不是他的本職工作,去做那點小事做什麼,可就是這麼巧,此人得應聘此項目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其因:如果小事不管理好,又何曾管理大事!看吧,時代在進步,人才在進步,本着老實本份的人要的還是最初,一分笨,一分簡單,一種糊塗,社會還是會投來欣賞的眼光!

  適值糊塗,關鍵在於本質的要求!

您正在瀏覽: 適值糊塗
網友評論
適值糊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