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路情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得得9

  一

  “不好了,垮岩了,砸倒人了!”

  2011年6月19日上午10點,位於重慶市石柱縣下路鎮百合村桃陽組小埡口的公路上,“轟隆”一聲巨響之後,不遠處有人驚呼!

  附近村民聞聲趕到,只見數十方岩石阻斷公路,一個男子被壓在亂石堆中,血流一片,一旁是被砸爛的摩托車和粉碎的安全帽。好心的村民們慌忙扒開亂石,扶起血肉模糊、死人一般毫無生息的傷者,不禁一愣:“這不是養路工徐木群么?”

  人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的好人,怎麼會遭此厄運?

  傷者正是石柱縣公路管理局下路道班班長徐木群。原來:

  6月18日,星期六,石柱境內大雨如注,山洪暴發,不少路段出現山體垮塌。為了保證公路暢通,作為一班之長的徐木群身先士卒,不顧雙休日,帶領全班工友戰鬥在所養路段,排險情,清塌方,繁忙一天,晚上8點多他才疲憊地回到家中。19日是星期天,本該在家休息的徐木群想到大雨過後,公路塌方可能隨時發生,凌晨5點多,人們還在睡夢中,他便帶上工具,連早飯都沒吃,騎上摩托獨自向所養路段駛去。一路上,他不斷下車搬石頭、清淤泥……汗流浹背……

  上午10點,飢腸轆轆的徐木群來到小埡口,路邊商店熟悉的鄉鄰打招呼,他也顧不得停留,匆匆往前趕。前面是百米峽道,兩邊懸崖十丈,亂石臨空,他要穿過峽道往前,查看路況。不料,就在峽道中,意外發生了:右邊岩頂岩石突然垮下,徐木群猝不及防,連人帶車遭滅頂之災……

  修橋護路,行善積德,養路工徐木群竟在搶險護路途中慘遭不幸,老天不公啊!

  二

  42歲的徐木群是養路工的兒子。父親徐少成養路30多年,1986年退休后,徐木群接過父親的衣缽,從此與公路結下不解之緣,一干就是25年;從漁池道班到悅來道班,2001年調到下路道班;從普通養路工到原始記錄員,2010年被提拔為班長。25年多來,徐木群以路為家,起早貪黑,風餐露宿,愛崗敬業,一絲不苟。他所在的下路道班,養護的渝建路石柱下路鎮至豐都縣江池鎮27。5公里路段,屬縣際交通幹線,車來車往,沿線山勢陡峭,地質結構複雜,以風化頁岩為主,容易垮塌,是全縣公路養護的險要路段。徐木群敢啃硬骨頭、打硬仗。自他調任下路道班原始記錄員10年多來,該班連續9年被縣公路局評為先進集體,他連續5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09年,該班榮獲市級“工人先鋒號”。

  當上班長后,徐木群勇挑重擔,將班內最艱巨、最危險的5公里路段分由自己承包養護。他以身作則,為了保障公路暢通,忘記雙休節假日,排危搶險時,更是夜以繼日地奮戰,忙不過來時,就讓老婆和年邁的父親上路突擊。除了高標準完成自己的養護任務,他主持全班管理工作,督促檢查職工養護路段的質量進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徐木群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贏得全縣公路系統幹部職工及公路沿線村民的交口稱讚!

  三

  從亂石中救岀徐木群,人們驚喜地發現他居然還有呼吸。於是,大家忙碌起來,打電話聯繫救護車及其家屬、同事和領導,為他找攏斷在一旁的腳趾,為他洗臉喂水,呼喚他的名字試圖叫醒他……

  很快,“120”來了,家屬和縣公路局的領導來了。徐木群被火速送到石柱縣醫院。無奈傷勢太重,在迅速採取必要的搶救措施后,只好立即轉往重慶……徐木群的事迹和傷勢,得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的高度重視,權威專家、權威護理,最好的藥物、最快的速度,一個由倪衛東教授領銜組長的救治小組很快組成,投入緊張施救……

  經會診:徐木群右腳掌粉碎、右髁骨粉碎開放性骨折、腦挫裂、肛門破裂、盆骨粉碎性骨折……救治方案很快確立:右腳掌截肢、髁骨盆骨複位固定、創面填充、腳背植皮、輸血……專家親自主持,救治措施環環科學實施……

  3天後,6月21日,徐木群終於醒來了,脫離生命危險。醫生、護士、領導和同事們,欣喜地圍近病床,只見他微睜雙眼,張口說岀第一句話:“堆在路上的還有兩車泥石要推岀去,斗車呢?我怎麼睡在這個車上?”妻子含淚告訴他,這裡是重慶大醫院,你傷很重。

  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放不下的,是公路塌方與斗車,這便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養路工樸實的胸懷!

  偉大出自平凡。聽到昏死3天的徐木群醒來后的第一句話,大家潸然淚下……

  四

  徐木群搶險負傷的消息很快傳開。傷勢嚴重,醫費昂貴,家庭困難,縣公路局熱切關心,局工會積極奔走呼籲,全局職工2天內為他捐款8000多元送去醫院,遠在福建、浙江打工謀生的5名家鄉農民工聽到消息,毅然趕回重慶為之獻血……

  隨着傷情逐漸好轉,徐木群每天問道的仍是公路、塌方、搶險和班上同事們的情況,守護身邊的妻子和局工會的同事反覆安慰他:你不用擔心,安心養傷,你的班組不會落後。

  採訪將要結束,公路局工會領導和記者展轉來到縣城南角,在一片低矮的居民小區找到徐木群的家。敲開門,2間共不足30平方米的陳舊小屋,有些臨亂清冷;這是2年前為方便2個孩子上中學而租用的,每天清晨,徐木群就從這裡出發,騎摩托去10公裡外養路,傍晚返回,無業的妻子終日守家關照孩子。我們進屋,只見徐木群的父親和一女一兒2個孩子在家;見來人,爺孫三人很是熱情。提及徐木群,76歲的退休老道工徐少成憂慮地說:“木群遭了,萬一不行,我就頂上去,總不能影響公路質量和道班工作。”上高一的女兒帶着眼淚說:“那天早上5點多爸就起床了,叫我們早點起來讀書,他飯都沒吃就出門了,哪曉得會這樣,不知怎麼辦……”

  走出徐木群家門,一路的縣公路局工會主席陶明生不無感慨地說:“父親退下兒子接,兒子遭了父親上;默默無聞地奉獻,不聲不響地遭災;感天動地護路情,這難道不是我們養路工的偉大精神!”

  轉出小區衚衕,太陽偏西。一路上我們想,徐木群雖不是共產黨員,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前開展的“創先爭先”活動,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宗旨。

您正在瀏覽: 護路情
網友評論
護路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