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中國農業的出路

中國農業的出路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得得9

中國農業的出路 標籤:東方中國夢 中國夢 我的中國夢 感動中國

  中國農業的出路

  傅伯勇

  目前,儘管政府採取了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加大土地整治和水利建設等措施,但還是沒有極大地刺激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農業發展仍然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可能還是由這樣幾個因素造成的:一是農產品價格很難提高。“穀賤傷農”,很難刺激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加之,在農產品價格低迷的情況下,農產品的成本增加較快,農產品附加值又增長緩慢,農民增收空間狹小。二是農產品家庭生產的局限性。農產品的家庭生產方式,使農民固定在一個家庭生產的小天地里,使他們只能自給自足,維持生計,而不能擴大規模,進行擴大再生產,進而發家致富。三是農業生產率低下。由於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土地利用率不足、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業技術推廣有限、農民的整體素質不高等原因,農業生產率相對低下,因而增收困難。四是工業反哺農業不足。農業的出路是工業,或通過提高工業的深度加工能力來吸納農村勞力,擴大農產品市場規模;或通過工業生產,充分滿足農業生產的工具、化肥、農藥等,使農業成本降低。雖然目前提的口號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但是還是沒有更多地落到實處。五是農業風險過大。農業與工業不同,農業是露天作業,除了有市場風險之外,還有氣候風險、病蟲害風險。所以很多實業家都不願意投資農業,就是這個道理。

  面對農業困境,如何才能解套?也有幾條措施。一是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什麼東西最賺錢,就種植什麼東西。糧食充裕時,就不要種植過多的糧食。始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轉”。積極培養高附加值的新型農業,如蔬菜、瓜果、花卉、藥材、水果等,也可以大力發展養殖業。如果遇到宏觀調控,只要有訂單,有保障,就可以考慮;否則,可以細細斟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實現農業利潤的最大化。二是適度規模經營。目前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就像“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已經相對過時,過多的勞動力被束縛在有限的土地上。據調查,很多地方人均耕地不足1畝,也就是說,哪怕是黃金,也只有那麼一點點。所以,農村土地要向種地能手集中,保持適度的規模經營,發展集約經營。至少每個農民應當保持10畝以上土地,農民才有致富的可能。三是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狼都怕虎,這是常識;但是,一群狼還怕虎嗎?肯定不會。所以,農業要形成競爭力,就必須走合作化的道路,壯大農業集體經濟實力,捏緊拳頭才能形成合力,才具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四是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如果每個農民至少保持10畝以上土地,那麼必然就有一部分農民是農村剩餘勞動力。這部分人怎麼辦?目前主要是外出務工。但這不是長久之計。長久之計是就地轉移,轉到城鎮,轉到城市,充分整合農民工人力和技術資源,擴大城鎮或城市規模,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道路,積極推動城鎮或城市發展,依靠增加消費和提供農業生產要素,從而帶動廣大農村發展。五是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農作物補貼、減稅免稅和農機具下鄉等等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切實開展“富、學、樂、美”為主要內容的“四在農家”建設,建設富裕的農村、學習的農村、歡樂的農村、美好的農村。

  說到底,農業要遵循什麼?就是要瞄準市場,將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農業要素優化配置,使農業發揮最大效益。

您正在瀏覽: 中國農業的出路
網友評論
中國農業的出路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