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在位時不猶豫,退位后不後悔

在位時不猶豫,退位后不後悔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小景

  據說有一位哲學家,被一位美麗的女人垂青和示愛,哲學家說,你等等吧,我研究研究。回到陋室,哲學家用他那充滿邏輯的思維來論證,結婚好,還是單身好。這一算計,就是十年,結論是,還是結婚的好處多。於是,哲學家衣着光鮮,興沖沖地跑到美麗女人的家裡,並說明來意。女人她爸說:很抱歉,你來晚了,她八年前嫁人了,現在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頹喪的哲學家回到陋室傷心落淚,最後貢獻給世界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前半生不猶豫,後半生不後悔”。

  我相信有嚴謹的哲學家,但不相信有如此迂腐的哲學家,這故事本身大概也是有些哲學思辨的人為了推銷“前半生不猶豫,後半生不後悔”的觀點而杜撰出來的吧。

  不過這句話可以推演到政治生活中,這就叫“在位時不猶豫,退位后不後悔”。

  在政治生活中,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一往無前的人很多。從湖南偏僻鄉村走出來的毛澤東,自稱他這一輩子就幹了兩件事,一是趕跑了蔣介石,二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但到了他的晚年,據說他一生就後悔一件事,悔不該更改國號,其實他後悔的可能根本不只這一件事,比如他打到了陳毅,又突然決定以病弱之身參加陳毅的追悼會;又比如,林彪跑了,他只說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歷史並不是以哪個政治家或政黨的意志為轉移的,很多政治事件在當時看來合理,但事件過後,就十分荒謬。所以,即使在皇朝時代,即位的新皇為其皇爸爸皇爺爺定奪的案件平反的事也很多。其實歷史這架破馬車走到什麼方向,與趕車的人有關。但有時連趕車的人也不知道怎麼走。高明一點的趕車人,除了要有一些使命感和政治悟性以外,還要有平衡各種意見的能力,盡量把歷史往民眾所嚮往的方向趕。如果前任車夫犯了錯甚至是方向性錯誤,現任趕車人就該努力糾偏。否則何以凝聚民心,建功立業?肖規曹隨,並不是一件可以被政治家所看重的遊戲規則。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時,確定了“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的路線。只可惜他雖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但當總統沒幾天,就不得不讓位於竊國大盜袁世凱。為何,力量對比力量平衡的結果。毛澤東建國后,不知為何忘掉了他自己在重慶談判時那些憲政思想,把國家引向了一個人說了算的路線。假如不是後來中蘇交惡,現實主義的尼克松又急於從越南脫身從而向中國拋來和平枝,大概改革開放的到來還會晚得多。

  但是改革開放也近三十年了,毛澤東的治黨治國作風改過來了嗎?一言九鼎,大事小事一個人說了算的事還少嗎?鄧小平在清算毛澤東的錯誤時說過,毛澤東一生功大於過,可以三七開,我們是他的學生,四六開就不錯了。可是毛以後的趕車人,他們就沒有過錯誤嗎,他們的錯誤就不需要糾正嗎?從這個意義上看,執政者要少犯錯還是需要有一種好的或者說是和諧的政治結構。所謂和諧社會,沒有一種和諧的政治結構作基礎,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對利益的追逐是人的本性,利益的衝突就是永恆的。衝突就會導致矛盾和動蕩,和諧從何說起?所以所謂和諧社會,必須用一種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從社會政治結構上下功夫,才可能實現。

  難啊!在我們悠長的歷史中,有多少有抱負的皇帝,心憂天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朝,一個懶覺也睡不了,甚至穿打補丁的衣物,吃粗茶淡飯,以鞭策自己,天下還有吃不飽的百姓。但是由於那種社會結構只可能是對既得利益集團利益的維護,所以,當歷史遭遇飢荒和外患,通常的結果就是起義和改朝換代。

  歷史其實早已證明,市場經濟雖然避免不了周期性的危機,但還沒有一種更好的經濟制度可以推進社會財富的增值和社會的進步;三權分立的政治結構有時也難免造成政局的動蕩甚至族群的分裂,但也沒有另一種其他制度像它一樣可以帶給社會持久的穩定與和諧,因為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事,都有權利的制約,沒有人可以為所欲為,即使你是民選的總統。如果不幸老百姓嚇了眼睛選了一位無能的總統,議會也可以發動對他的彈劾,讓他提前下台。我們可以有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可以有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並且這種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持續二十多年的經濟高增長,那麼,我們偉大的產生過孫中山毛澤東這樣作為政治家的偉人的五千年文明古國,就不能創造一種中國特色的三權分立的和諧政治結構?

  哲學家因為他的嚴謹而錯過了一樁可能是美好的婚姻,那不過只是一個人的錯一個人受罷了。而在位的政治家,如果你有好的思想和主張而因不敢得罪既得利益集團而一味猶豫、等待或放棄,那等你不在位時,你後悔可就來不及了。可你的後悔,是以億兆百姓的失望為代價呀。

您正在瀏覽: 在位時不猶豫,退位后不後悔
網友評論
在位時不猶豫,退位后不後悔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