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橋與橋的震撼

橋與橋的震撼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得得9

  橋與橋的震撼

  朗 月

  到蘭州開學術研討會,虎林先生沒有帶我參觀名勝古迹,卻把我帶到了蘭州白塔山下一座黑黝黝的其貌不揚的鐵橋。而當我知道他的歷史,我的感覺是,我從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我——走過了百年時光。它就是黃河第一橋——“中山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德國天津泰來洋行克尤斯與蘭州道尹兼甘肅農工商礦總局總辦彭英甲巧遇於蘭州,建橋便成了他們不離的話題。幾經磋商,達成了合作意向;而克尤斯並沒有為了急於拿下合同而追簽、賄簽,而是立即致電天津總行速派工程技術人員赴實地,經數月反覆測考,才最終簽下了在當時造價不高(十五萬五千兩白銀),卻保質八十年的合同。德國人尊重科學、工作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工程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春動工,宣統元年(1909)七月竣工;期間,大型橋材在當時沒有鐵路、沒有大型運輸車輛,就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的背景下,由天津經北京、鄭州、西安運抵蘭州,實在讓當時轉運委員會的督辦們傷透了腦筋,於是紛紛建議將大型橋材拆卸運輸。卻遭到德國工程師冷酷、專橫的拒絕。理由是:大型橋材拆卸會影響施工質量,“不能擔保固八十年之責”。質量面前呆板得一絲不苟、寸步不讓居然到了讓人惱怒的地步。

  大橋建成后,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而每次戰役,此橋系雙方必爭之命門,經受摧殘的程度可想而知。1989年8月19日,就在合同到期的前十天,一艘自重260噸加幾百噸載量的供水船猛地撞上了這一“八十老漢”,其猛烈程度連整個蘭州都感到了震撼;事後,在蘭州市政府組織的搶修中,人們驚奇的發現,260多萬棵螺釘在經歷了近一個世紀后居然沒有絲毫鬆動。面對德國人的工程,一些原本對老外不太服氣的中國人不得不震驚和嘆服。

  1989年,蘭州市政部門收到了一封來自德國的信函,在詢問鐵橋運行情況的同時,信函以嚴謹的措詞正式通告市政當局,根據當時泰來洋行與蘭州道訂立的契約,在黃河鐵橋運行八十年後,德方不再對這座鐵橋承擔任何責任。這一讓人倍感震撼的細節實在耐人尋味。八十年了,泰來洋行早在1946年就在中國註銷,幾近四代人了,當年的工程技術人員早已長眠地下,而在這八十年間,德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而且兩次都是戰敗國,但他們對於自己在八十年前在遙遠的中國清朝建造的一座鐵橋卻依然沒有忘記,把責任一直承擔、貫徹到最後。而在中國,有哪一家承包商、承建商還記得自己早在八十年前建造的工程呢?

  2012年,在東北松花江上,一座2011年耗資18億元人民幣建成的大型跨江大橋卻創造了四大奇迹:奇迹一,計劃三年建成的大橋一年半就竣工了;奇迹二,設計壽命百年卻通車不到一年就垮塌了;奇迹三,四輛超載貨車壓不跨輪胎,卻壓垮了一座超大型跨江大橋;奇迹四,事發后居然連施工單位都找不到,問責制度堪稱中國奇迹。對此,你想到了什麼,又想說些什麼呢?

您正在瀏覽: 橋與橋的震撼
網友評論
橋與橋的震撼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