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潕溪書院民國詩碑解說(王村人)

潕溪書院民國詩碑解說(王村人)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潕溪書院民國詩碑解說

  王村人

  吉首大學師範學院之潕溪書院,乃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完好,綠化絕佳。入秋則丹桂飄香,沁人心脾。院內有鶴公祠,紀念書院之創始人晚明湘西苗族教育家吳鶴先生。其南牆,有詩碑兩通,其一為五言排律《贛中追慕鄉先生吳公鶴作》,作者是清末民初湘西土家族教育家向霽嵐先生;其二是七律《謁明處士吳鶴先生祠二首》,作者是民國湘西土家族教育家陳慶梅先生。兩個作品,同樣主題,都是深切緬懷偉大鄉賢吳鶴先生;詩藝則深得唐人風華,情致深沉綿緲,耐人回味。

  先看《贛中追慕鄉先生吳公鶴作》。題意是:在江西懷念敬仰同鄉前輩吳鶴先生所以寫下這首詩。向霽嵐,字暉庭,土家族,一八六五年生於乾州廳鎮溪,一九三八年病歿,享年八十二歲。向暉庭讀書甚勤,長於訓詁、音韻之學,既中秀才,便在本地設館教學。湖南督軍傅良佐、著名農學家黃召棠等,是其高徒。進京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授五品頂戴銜。在京供職時,與京城乾城籍人士鄧暢甫、羅榮光等交往甚密。民國元年,歲在壬子,向先生客居江西,身陷動亂,脫身較難,思鄉情切,緬懷起曾在江西師從王陽明大師,也差點陷於戰亂之晚明鄉賢吳鶴先生,於是寫下此詩。

  方圓水以盂,南北路以歧;茍一少裵回,於事滯其機。此四句言為人要機敏,善於權變。人性如水,本無定格,水隨杯碗,時常可方可圓。人生如路,可南可北,歧路很多,最怕南轅北轍。假如稍微徘徊猶豫,於事情之處理便失去良機。裵回,徘徊也。滯,停滯不前也。

  先生何明敏,或亦由師資;講席侍陽明,良知闡虎谿。接着就誇讚吳鶴先生,是那麼明於理而敏於事,也許是老師教得好,追隨王陽明大師,在沅陵虎溪書院懂得良知學說,學以致用,深得其中三昧。

  游贛學益邃,隨遇無遲疑,有僧夙與契, 行誼相微窺。此四句講吳鶴先生到江西師從陽明大師,學問更加深邃,處理人事毫不優柔寡斷。這與他所交往之高僧大有關係。夙與契,早就關係密切;相微窺,互相能看透對方隱秘心思。

  煨芋嬾殘流,啖泌各自奇,當境一感觸 ,會心即在茲。此四句用典。意思是吳鶴先生所遇和尚,亦唐代高僧懶殘一流人物,彼此各有奇特詭異之處。處在相似環境,觸景生情,就能心領神會。唐衡岳寺有僧,性懶而食殘,自號懶殘 。 李泌異之,夜半往見。時懶殘撥火煨芋。見泌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見 《宋高僧傳》。后因以“煨芋”為典,多指方外之遇。 宋劉克莊 《懷保寧聰老》詩云:“探梅尚憶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爐。”啖泌,給李泌吃芋頭也。贛僧給吳鶴燒梨吃,與之路數相同也。高僧心知寧王必反,江西必亂,以棗子梨子生薑西瓜款待吳鶴,暗寓“早離江西”。

  是亦大智慧,觀變早沉幾,惟不志軍旅,勛名非所期。言吳鶴先生是大智慧者,做大智慧事,善於沉靜以待,揣摩前兆,觀察事物事件之變化。沉幾觀變,是成語,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有“沉機觀變,前事可師”一語。只是先生不喜歡軍旅之事,也不希望因從軍獲得功勛和榮譽。幾,也作機,先兆。

  宸濠逆命日,文成實視師,舸艦鄱湖梗,烽煙盧阜齊。這幾句寫王陽明先生平定宸濠之亂。正德十四年(1519年),風流皇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又欲下江南,並周遊天下,為諫阻南巡,朝臣大請願。寧王朱宸濠借口武宗荒淫無道,是年六月十四日興兵南昌造反。汀贛巡撫 、僉都御史王陽明聞變,舉兵勤王,於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火燒鄱陽湖敵艦,六日後擒拿朱宸濠。王陽明因此被譽為軍神,逝世后謚號文成,若干年後還配享孔廟。陽明先生文治武功,天下共傳,並遠播海外。 逆命,造反。視師,視察軍隊。廬阜,廬山。

  及戰捷樵舍,元兇檻京畿,論功而行賞,如度第一宜。戰爭結束,捷報從陽明先生簡陋大本營發出,元兇朱宸濠收押於京,后被處死。如果論功行賞,陽明先生理所當然功勞最大。但當時就出笑話:風流正德皇帝閑着無聊,知道戰亂平定,仍然以“威武大將軍朱壽”化名,御駕親征,並要王陽明假裝放掉朱宸濠,再由皇上親自擒拿。如此,軍功誰第一,難說也。

  附驥名益彰,例以孔顏推;而乃高澹泊,不為榮利縻。此處讚美吳鶴先生澹泊養德,不求名利:如果當年跟隨陽明先生打仗,軍功簿上就會附上大名,名聲也會更加彰顯,兩師徒就會像孔子顏回兩師徒那樣萬古流芳。

  世亂先歸去,豈惟潔身思;我今何異是,居亂身幾危。吳鶴先生在戰爭爆發前就回到湘西,難道只有保全自身高潔之考慮?我今日和當年吳鶴先生何等相似,處在動亂之中,人身頗有危險。

  虛靈囿愚昧,不早離江西,微官今已矣 ,歠粥日充飢。這是向先生責備自己,愚昧囚住了智慧,沒有早離江西,小小官職已脫,喝粥充饑而已。虛靈,《辭海》云:虛者,空;靈者,聰明。虛靈者,寧靜盪淡而智慧之意。囿,有牆之園林或獵場,此作動詞,束縛之意。虛靈幾乎人皆有,往往易遮蔽束縛也。

  緇徒倘幸遇,瓶缽行相隨,乾坤每俯仰,所在多傷痍。此四句言如果能夠遇到高僧,向先生也會拿着僧缽之類跟着雲遊四海,在天地間俯仰沉浮,不過所處所見滿目瘡痍。緇徒,和尚。

  名利亦篾視,有家獨未歸;相去四百年,追慕良含悽。向先生言自己對名利也輕視,但滯留江西卻未能如願歸家;想起四百年前吳鶴先生那樣毅然決然回鄉,如今仰慕不已並且黯然神傷,充滿凄涼。

  遲遲反故里,江漢當清夷,待過高人墓,乞取黃昏時。無論怎樣回鄉已遲,但仍然要回故里,江漢一帶戰爭應該平息,天下太平;回到家鄉一定瞻仰吳鶴先生墓地,請求保佑,安度晚年。反,返也。清夷,太平也,文天祥《正氣歌》有“皇路當清夷”之句。過,訪問,瞻仰也。黃昏,晚年之意。

  全詩含蓄蘊藉,寄沉痛於悠閑,寓緬懷於鋪敘,深情讚美吳鶴先生之明於理敏於事,不求名利,獻身鄉梓,品德高尚,令人追慕不已。間接讚美陽明先生;也頗有自責之意。反覆吟誦,的是佳作。

  再看陳慶梅先生《謁明處士吳鶴先生祠二首》。題意是:拜謁明朝民間學者吳鶴先生祠堂獻上兩首詩。處士,未做官之讀書人。祠,即鶴公祠,今尚存。第一首是:

  良知學說紹傳薪,

  千載一時面命辰。

  始自虎溪開講席,

  終同龍驛渡迷津。

  松軒立雪傾心嚮,

  僧夜燒梨感劫塵。

  頓悟西歸宏教澤,

  山陬從此有遵循。

  首聯說王陽明先生之良知學說,薪火相傳,被吳鶴接受,傳到湘西;吳鶴能當面聆聽陽明先生教誨,是千載難逢之機遇。面命,當面指教。頷聯言王陽明先生貶謫貴州途中,先在沅陵虎溪講學,后在貴州龍場驛悟道,以良知學說啟蒙天下人。而吳鶴先生在虎溪書院聽課,深得陽明先生真傳,並再傳湘西,其功績如同乃師。虎溪,龍驛,地名巧合,本聯對仗也極為工穩。

  頸聯之上聯,寫吳鶴到虎溪書院聽課,執弟子禮甚恭,故用程門立雪之典故。松軒,松雲軒之簡稱,在虎溪書院。傾心向,全身心投入之意。下聯吳鶴在江西追隨陽明先生之遭際。高僧燒梨,勸其早離江西。感劫塵,感到會有動亂之意。劫塵,佛語,動亂之世。

  尾聯寫吳鶴先生聽從高僧指點,毅然決然回到家鄉辦學,使愚昧落後之湘西,從此有可以學習遵守之學說和道理。宏,發揚光大。教澤,教育者之恩澤、品德、才學。山陬,山旮旯,偏遠之地。

  第二首是:

  世失良知吾道憂,

  鵝湖性義待搜求。

  心香一瓣姚江錄,

  步履重追贛水游。

  總為逆藩甘外道,

  因緣返梓闢荒邱。

  我來景仰芳型後,

  風雨依盧切再修。

  首聯感嘆世風日下,不講良知,儒學之道傳播狀況堪憂。鵝湖性義,指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理學家朱熹師徒與心學家陸九淵師徒在鵝湖寺辯論時所講義理。鵝湖,山名,亦為書院名。江西省鉛山縣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晉末有龔氏者,畜鵝於此,因名鵝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陸九齡兄弟講學鵝湖寺(鵝湖之會),後人立為四賢堂。淳佑中賜額"文宗書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巔,改名"鵝湖書院"。

  頷聯寫吳鶴先生對姚江學派創始人王陽明先生極端信仰和熱情追隨。除了虎溪書院求學,更有贛水(江西)之游。姚江學派,形成於明朝中晚期,創始人為明代大儒王守仁,故姚江學派亦稱陽明學派。因王守仁出生於今浙江餘姚,餘姚境內有餘姚江(亦稱姚江,舜江或舜水),故名。姚江學派之學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各國都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後來陽明學成為日本顯學。思想家黃宗羲在其著名的學術史著作《明儒學案》中著有“姚江學案”。

  頸聯寫吳鶴先生為迴避寧王朱宸濠之亂,提前回鄉辦學,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逆藩,指寧王。外道,佛教以外之道,總稱為外道;佛陀所說則為內道。佛教自古以來,統稱異教徒為外道,此一名稱並非輕侮之意,因為佛陀在各經論中,都說佛法在自己心中,不向外求;中國禪門也說:“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可見佛法即自己之真心自性,若在此以外談法論議,都是心外求法,故被視為“外道”。此處則有歪門邪道之意,指寧王造反。返梓,回到家鄉。荒丘。蠻荒之地。

  尾聯說拜謁鶴公祠,找到偉大美好之榜樣,決心真真切切地再度好好修身養性,像吳鶴先生那樣認真辦學,造福家鄉人民,不管社會如何動蕩。芳型,美好典型。

  兩首七律一氣呵成,氣韻暢達,格律謹嚴,感情真摯,表達出一個後輩學者對潕溪書院創始人吳鶴先生深切懷念之情。讀其詩,想見其為人。陳慶梅先生是湘西師資訓練所首任所長,是湘西現代師範教育傑出開創者,和吳鶴先生一樣,值得我們深深懷念和紀念。

  附錄原作:

  其一為五言排律向暉庭先生作:

  贛中追慕鄉先生吳公鶴作

  方圓水以盂 南北路以歧 茍一少裵回 於事滯其機

  先生何明敏 或亦由師資 講席侍陽明 良知闡虎谿

  游贛學益邃 隨遇無遲疑 有僧夙與契 行誼相微窺

  煨芋嬾殘流 啖泌各自奇 當境一感觸 會心即在茲

  是亦大智慧 觀變早沉幾 惟不志軍旅 勛名非所期

  宸濠逆命日 文成實視師 舸艦鄱湖梗 烽煙盧阜齊

  及戰捷樵舍 元兇檻京畿 論功而行賞 如度第一宜

  附驥名益彰 例以孔顏推 而乃高澹泊 不為榮利縻

  世亂先歸去 豈惟潔身思 我今何異是 居亂身幾危

  虛靈囿愚昧 不早離江西 微官今已矣 歠粥日充飢

  緇徒倘幸遇 瓶缽行相隨 乾坤每俯仰 所在多傷痍

  名利亦篾視 有家獨未歸 相去四百年 追慕良含悽

  遲遲反故里 江漢當清夷 待過高人墓 乞取黃昏時

  民國紀元壬子春暉庭向霽嵐作於章門客館

  二十一年壬申夏命子明玧書石講授餘閒手

  自鐫之時年七十有五

  其二為七律二首陳友鶴先生作:

  謁明處士吳鶴先生祠二首

  一

  良知學說紹傳薪

  千載一時面命辰

  始自虎溪開講席

  終同龍驛渡迷津

  松軒立雪傾心嚮

  僧夜燒梨感劫塵

  頓悟西歸宏教澤

  山陬從此有遵循

  二

  世失良知吾道憂

  鵝湖性義待搜求

  心香一瓣姚江錄

  步履重追贛水游

  總為逆藩甘外道

  因緣返梓闢荒邱

  我來景仰芳型後

  風雨依盧切再修

  永綏友鶴陳慶梅識

  瀘溪合六李如龍書

  民國三十一年勒石

您正在瀏覽: 潕溪書院民國詩碑解說(王村人)
網友評論
潕溪書院民國詩碑解說(王村人)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