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上周剛剛完成了校內的一節評優課,我講的是北京課改版實驗教材四年級第八冊第六單元第23課寓言二則種的《刻舟求劍》這篇文言文。

  《刻舟求劍》是一個簡短的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個楚國人按照船上刻的記號在不同的地方去尋找落入江中的寶劍。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變化的人。文章篇幅雖然短小,但是情節完整,敘事生動,語言簡練,有很強的藝術魅力。這樣的小古文,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一:教學導入

  由於學生平時在學習文章時接觸的文言文並不是很多,每個學期也就只有一兩篇,所以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我才用了回顧上學期所學文言文的辦法,通過對舊文的回憶思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以利於對新文章的理解。

  二:強化朗讀

  組織學生朗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並採用幻燈片出示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和易讀錯的字。字音字形的處理過程穿插在讀文的過程中,選擇學生朗讀時注意兼顧好中差三類學生都有涉及。接下來教師示範朗讀,提示朗讀中學要注意的地方,如讀文停頓。再由學生齊讀文章,進一步鞏固,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

  三:討論習文,解釋文意,口語概括

  通過課下註釋和查詢工具書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並且對同桌說一說,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巡視中做適當的指導。

  學生說的差不多的時候,逐字逐句的翻譯文章,使學生體會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不同,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固定句式等基礎知識,使學生更為詳盡的理解文章,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小故事。

  四:教學設計時曾經打算播放一小段視頻,以幫助學生理解,後來考慮到學生多數已經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過這個故事,再次播放知識在做無用功,所以實際教學中捨棄了這一環節。

  五:揭示寓意

  文章的學習到了尾聲,通過多次的讀文,老師的講解和小組的討論,能夠了解並且說出文章所蘊含的道理是什麼,真正的把文章學習透徹。

  六:結合實際說一說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這一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並沒有在課堂上開展,而是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們,課後交流是學生多數能說出萬年長的寓意是諷刺那些死板不知求變的人,但是結合實際卻沒有人能說出比較貼切的東西,也學與學生平時的積累有關,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教師注意的地方。

  完成這一課後,有些老師們也給我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同時我也就這堂課的完成情況做了反思:

  首先,導入時採取的背誦方式雖然對本文理解沒有太大幫助,但是我認為可以激起學生對舊文學習是的回憶,從而想到一些學習文言文應注意的事項。

  再者,教師示範朗讀應放在學生朗讀之前,這樣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文章,更好的體現課標對於讀的要求。

  然後,就是再詳細分析文意時過於詳細,涉及到的許多知識小學階段並不需要學生理解,只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文意即可,在此我講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還有一定困難,有一次的導致了授課時教師說的多,學生記得多的現象,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感悟,我想這刺客的效果也許會更好些。

  總之,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師應指導小學生好好學習文言文,學好文言文,使文言文這一中國古代文學瑰寶不致因時空的久遠而褪色。

  在此再次感謝學校的老師們給我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如果反思中存在有誤或不足的地方,希望領導們和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

  篇二: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老師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着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樣使得 “ 滿堂灌 ” 化為學生大面積的、扎紮實實的讀書活動。 ”

  在充分讀好書的基礎上,設計詞句訓練,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 “ 感知理解 —— 品味賞析 —— 積累運用 ” 的語言訓練。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扣 “ 一不小心 ” ,先換詞理解詞意,然後想象說話擴展思維,訓練語言表達,深化理解。教學第二自然段通過聽、划、讀、想、說,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品味 “ 一點兒 ” 和 “ 船舷 ” 等詞的生動和準確。教學第三自然段則通過句式說話,進行理解句子的反饋檢測,然後以讀代講,體會反問句所表達的強烈感情,培養語感。第四自然段教學,則在貼圖上進行動程演示,化靜為動,讓學生把抽象的推理思維過程化為形象的直觀判斷思維過程,從而順利地突破了難點。最後的續編故事結尾和勸導說話設計,則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

  篇三: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刻舟求劍》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有個人照船上刻的記號去尋找落入江中的寶劍,批評他不按情況的變化去處理問題。

  我的安排是一節課的時間,既要完成這個寓言故事中生字的教學,又要明白這個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所以我一開始上課就讓學生看動畫片,了解故事的大概,然後通過學生讀課題,找出課題中的生字,接着讓用學生自己記憶生字的方法去記憶,理解這兩個生字,並對同音字“劍”和“箭”進行比較,以便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接下來就根據課題的字面意思理解課題。這兩步完成後,我沒有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講解,而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解決。再通過拋出幾個問題,如:這個寓言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為什麼他的寶劍會掉到江里?寶劍掉到江里后他有什麼反應?同船人呢?為什麼同一件事他們的態度卻不一樣?他的寶劍打撈上來了嗎?為什麼?讓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並根據學生找到的答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把同船人講的第二句話改成用句號結束的句子(也就是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體會這兩個句子意思上和情感上有什麼不同。

  這一節課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思維也比較活躍, 能用自己的識字方法記憶本課生字,最重要的是學完了這篇課文學生們能自己講出這則語言的寓意,所以我認為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不足之處是讓學生讀的時間和方式都略少了些。

您正在瀏覽: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